第三方支付眼中的96费改 转型契机还是最后一根稻草¸
薛洪言洪言微语2016/9/8 8:53:35

  2016年9月6日,在绝大多数人眼中都是个稀松平常的日子,但在银行卡收单行业看来,这一天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由于一项新政的实施,困扰行业多年的套码、切机、信用卡套现、渠道套用等违规现象有望得以根治,不啻为行业发展的分水岭。

  但在笔者看来,对收单环节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而言,这项新政却又具有不同的意义,短期内甚至可能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这项新政究竟是什么,影响又是什么,且听笔者细细说来。

  银行卡收单市场各方影响:第三方支付转型压力大

  “96费改”本意在于“进一步降低商户经营成本,扩大消费,引导银行卡经营机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促进我国银行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侧重于降费降本,就其对市场各方的影响来看,商户、发卡银行、银联、消费者均能从中受益,唯有第三方支付收单企业在实行市场化定价后,可能陷入更激烈的价格战的泥潭。

  先看看商户,除房地产、汽车销售和批发类行业等大额信用卡交易行业外,商户整体受益于降本降息的政策。据测算,新政实施后,各类商户每年合计可减少刷卡手续费支出约74亿元。

  再看发卡银行和银联,短期看其费用收入受损,但刷卡收入在其收入总额中占比很低,影响有限,反过来,新政对套码、套现等违规行为的打击有助于收单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发卡银行和银联而言,长期看无疑也是利好。

  再看消费者。银行卡收单业务并未涉及到对消费者的收费环节,新政本身也不会增大消费者的负担。反过来,新政对行业的长期利好,可以改善消费者刷卡环境,提高用卡体验。当然,短期内,大额信用卡刷卡消费可能面临商户的接受度问题。

  最后是收单环节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在整个银行卡产业链中,收单环节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属于典型的完全竞争行业,利润微薄。新政后,收单环节从政府指导定价变为市场定价,不难想象,竞争将更趋激烈,短期看弊大于利。

  对收单机构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盈利难。有收单资质的机构包括银联、银行和62家收单机构,银联和银行可通过发卡行手续费、清算机构服务费、资金沉淀等二次获益,对收单环节的竞争策略以扩大市场份额为主、收单服务费收入为辅。

  而第三方支付收单机构获利渠道单一,主要靠收单服务费维持机构运转。在这种情况下,收单环节定价市场化后,银行和银联将倾向于下调收单环节服务费,而第三方支付企业不得不选择跟进,盈利难问题依旧无解甚至会进一步恶化。

  第三方支付收单企业的出路:收入多元化

  在“96费改”的政策影响下,收单环节收费水平仍将处于下行通道中,第三方支付收单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盈利挑战,收入多元化转型迫在眉睫,目标是要逐步摆脱对收单服务费收入的依赖。

  收单环节沉淀的大数据信息在信用评判、信贷产品创新等领域具有较高的价值,涉足相关领域以盘活这些大数据资产是第三方支付收单企业重点转型方向。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持牌经营已经成为金融业务多元化布局的基本门槛,在牌照整体收紧的大背景下,若收单企业已经着手进行多元化布局,则经营目标是尽快做大做强,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各业态间的协同效应。

  若尚未进行多元化布局,可通过股权合作等方式与其他大型互联网金融生态企业建立强纽带关系,曲线盘活自身的数据资产。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