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区块链技术探索与实践
2017/12/5 9:20:31

北京银行将持续关注行业内的动态,研究并掌控区块链核心技术,加强风险评估,理性分析应用场景的可行性并将区块链技术推向实际应用,用科技创新带动业务创新,在释放区块链价值的同时助推业务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实现北京银行打造“未来智慧银行”的发展战略目标!

区块链技术自问世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同时给传统金融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变革。目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已经覆盖了数字货币、支付结算、数据存证等诸多领域。北京银行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了持续的追踪和研究,认为区块链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将对金融业现有商业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但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拓展也受到行业监管政策、金融机构认识深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金融机构应该持有冷静理性的态度,利用区块链技术稳步推进金融业的升级与变革。

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现状

出于对技术成熟度和应用场景等方面的考虑,现阶段落地的区块链应用多数为金融机构内部私有链,且主要围绕非核心业务;机构间的联盟链落地应用比较少,多处于探讨和筹备阶段。金融机构已经落地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1.数字货币领域

数字货币可以代替实物现金,降低传统纸币的发行和流通成本,提高支付结算的便利性,增加交易的透明度,规避洗钱和逃漏税等违法行为,提升人民银行对货币供给和流通的控制力。突尼斯的国家版数字货币不仅能够用于买卖商品,还可以支付生活缴费。随着对数字货币价值认识的逐步加深,包括中国在内越来越多的国家相继提出研究和发行数字货币的计划。

2.积分领域

积分作为一种类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积分业务,一方面可以实现积分跨机构通兑,提高积分兑换率,提升客户体验;另一方面可以与接入商户进行共识记账,避免了银商间不必要的对账纠纷。2016年9月,中国银联预演测试了自己的区块链积分系统,以此来提高客户体验,增强客户粘性。

3.支付和现金交易领域

在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和多方共识优势极大提高了跨境、跨机构的清算结算效率。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基于区块链的Linq私人股权交易平台将原本需要经历3天的清算结算过程缩短为10分钟。

二、区块链浪潮中北京银行的发展战略

面对区块链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北京银行紧跟时代步伐,在建设“未来智慧银行”的思路指导下,坚持深入研究、自主掌控、保持理性、有序推进的原则,稳步开展对区块链技术的实践,冷静分析区块链的技术优势与局限性,持续推进区块链应用场景的挖掘和落地工作。

1.夯实研究,深入洞悉应用前景

北京银行自2016年上半年就开始了对区块链的分析与研究,秉持自主掌控的原则,逐步梳理了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和应用点,并从积分、征信和供应链金融等场景进行原型验证,分析区块链应用落地的场景、边界及区块链的能力局限。

(1)积分业务

目前我国人均拥有积分20多种,整体积分兑换率却只有12%,较欧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商业银行和合作商户对客户积分情况分别记账,耗费了较大的对账成本,容易引发对账纠纷。针对积分业务的痛点,区块链技术将发挥其强大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实现多种积分的实时通兑,提高客户体验,增强客户黏性。另一方面,通过银商共建联盟链的多方共识,实现同步实时记账。

(2)供应链金融

目前困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主要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信用风险和流程繁杂带来的效率低下。区块链技术具有的多方共识、数据不可篡改和时间戳证明机制,能够确保数据在交易方间公开透明,可以彻底根除供应链各环节中的信息共享和流程繁杂难题。但在实践中一般以核心企业为主导建立区块链,银行业应该树立危机意识,利用区块链进行业务和流程创新,增强控制力。

(3)征信业务

现阶段,我国征信行业存在征信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不完善、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存在隐患等挑战。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更广泛的征信网络,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打破数据孤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提高信息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因此,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提升征信业务效率,推动我国征信行业的变革升级。

2.保持理性,充分理清能力局限

面对区块链应用的广阔前景,我们也要冷静分析其优劣和适用范围,防范风险。我们认为区块链大规模应用于多方参与的核心业务还需要在技术、业务、法律等层面进一步得到完善。

(1)无法脱离人为既定规则

在区块链应用中,较低的系统处理效率是限制区块链大规模应用于核心业务的重要原因。当对区块链数据提高加密标准时,系统的效率还会进一步降低。大部分提升效率的手段都需要在流程、安全、中心化等方面进行取舍和平衡,需要参与方权衡设定区块链的规则和设定。在保障区块链系统处理效率(生成区块的速度或者单位时间交易处理量)的同时,必然会损失一定的系统共识程度、隐私保密性和系统稳定性。规则是否合理超出了区块链技术本身,甚至属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范畴,不是仅仅通过区块链技术本身就可以解决的。

(2)无法规避节点“算力”勾结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引擎是共识算法。以POW算法为例,区块链系统中各节点对待计入信息进行共识验证。然而,当某节点群的“算力”强大到足以对区块链系统具有绝对控制力时,就有引发该节点或者节点群牟取私利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对于商业用途较大的联盟链,存在这种节点间勾结的风险更大。

对于不同的共识算法,某一方拥有整个区块链网络控制权的条件也存在差异。一般认为,对于POW和POS算法,某一方分别需要至少拥有51%的总算力和总权益(投票权);对于PBFT算法,需要至少拥有2/3的节点数。当某一参与方满足此条件时,就会引发其恶意计入虚假信息或者肆意篡改区块链数据的道德风险。

(3)无法保证初始数据真伪

区块链保证的是数据记录的精确性,而不是数据本身的精确。也就是说,数据通过共识验证计入区块链之后不会被篡改,或者篡改的难度和成本极高,但是区块链并不能保证数据在计入区块链之前初始状态的真实性。从此角度来看,区块链无法突破其分布式数据库本质的能力约束。

例如,目前区块链被认为可以有效缓解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核心数据(如买卖双方的订单真实性信息)的不透明问题。但是,对于供应链金融的保理业务,在通常只有金融机构、供应链中买方和卖方参与的情况下,区块链技术只能确保买卖双方购销合同、运单票据和相关发票在区块链系统中可以精确记录、不被篡改,并不能保证供应链中买卖双方合同的真实性。

(4)智能合约缺乏法律效力

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包括事务处理和保存机制,以及一个完备的状态机。在区块链系统中,智能合约可以被理解为用户之间达成一致的条款,例如买卖合同、权属转让协议和账款支付协议等。理论上,智能合约可以保证在满足一定前提条件的情况下,实现事件的自动触发执行。

然而,在目前实际应用中,智能合约尚不成熟。而且,由于没有自然语言与区块链智能合约代码相对应,智能合约代码的执行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支撑,导致了智能约合仍然缺乏法律效力。另外,现阶段资产数字化还不够广泛,智能合约缺乏实施的有效凭据,也是其缺乏法律效力的重要原因。

3.有序推进、稳步实现区块链落地

基于对应用前景的深入研究、对技术风险的全面掌握和对能力局限的充分认识,结合自身的客观现实和区块链发展战略,北京银行拟先从银行内私有链着手,以非核心业务为试点,加快推进区块链应用,同时积极开展与各方机构的交流讨论,在符合行业监管的前提下,寻求联盟链的合作可能。在实施过程中以构建平台能力为目标,在共识算法、安全隐私、效率性能等技术方面作为重点,不断探索各类业务场景的应用。

三、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前景预研

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现状,我们认为未来几年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主要呈现如下几种发展趋势:

1.易落地的应用实践

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主要围绕金融交易和资产管理等业务领域。但是这些业务场景参与方诉求不同、流程复杂度较高,同时存在严格的监管要求,如果没有更加权威的主导方加入,难以持续深入创新。一个去中心化的技术要回到中心化的框架中去解决推广难题,不会一蹴而就。相比之下,业务场景相对简单的合同管理、财产存证、内部审计等数据存证类应用和积分管理等数字货币类应用将在未来几年得到更多的实践。

2.跨机构的深入合作

现阶段,区块链应用以私有链形态居多,单一主体的私有链应用不能充分体现区块链技术的多方共识优势。随着未来几年区块链理论研究和落地实践的逐步推进,金融机构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和潜在问题的理解也会逐渐深入,跨机构的区块链应用合作将会增多。

3.跨行业的交叉融合

区块链的跨行业应用是其多方参与的本质要求,虽然供应链金融和商品交易等场景目前仍存在业务复杂度高、配套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落地难度较大,但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业对区块链技术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基于区块链的跨行业应用必定会大量涌现。

2017年对于区块链技术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不再保持观望态度,更多地加速应用场景落地。北京银行将持续关注行业内的动态,研究并掌控区块链核心技术,加强风险评估,理性分析应用场景的可行性并将区块链技术推向实际应用,用科技创新带动业务创新,在释放区块链价值的同时助推业务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实现北京银行打造“未来智慧银行”的发展战略目标!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