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达卡中国区总裁常青: 以“开放”姿态发力“全球最重视市场”
2017/12/29 9:24:55

中国银行卡清算市场开放在即,国际支付巨头也在为深入市场而摩拳擦掌。万事达卡中国区总裁常青日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市场是万事达卡全球最重视的市场,万事达卡将积极推动将其相关领域的创新成果带入中国市场。他同时表示,万事达卡也将积极与中国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推动中国建立更加产业化和标准化的支付标准,并在中国支付产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过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万事达卡进入中国市场已经31年,在过去几年,万事达卡已经在中国与40多家银行展开合作,总计发布了上百种创新产品。仅今年上半年,万事达卡在中国境内发行了18张万事达卡单标卡。今年6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服务指南》,而万事达卡也正在为申请国内银行卡清算机构牌照做着积极准备。

常青表示,中国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方面蓬勃发展,并推动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在此基础上,各类支付企业围绕数字支付和移动支付展开了大量创新。“中国市场是万事达卡全球最重视的市场,我们也在积极地将万事达卡在相关领域的创新成果,如智能决策技术等带到中国,以此来提升中国消费者的体验以及支付的安全性。”常青说。

在推动支付创新的同时,常青多次强调“合作”的重要性。他表示,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支付市场在创新程度上一直领先,但是在新金融发展的大背景下,未来的创新需要各方更加具备合作精神,同时走一条更加开放的道路。而“开放”与“合作”的精神本身也与万事达卡自身的业务模式十分契合。

他表示,万事达卡的业务模式是典型的“四方模式”(卡组织、发卡行、收单行、商户),这一模式的核心就是通过连接整个支付产业的相关各方,将标准化的服务提供给产业链的所有参与者。“作为行业资源的平台提供者和整合方,我们一直致力于将最终的终端客户、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连接起来,将各方的利益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共赢的局面,通过产业链各方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他说。

常青表示,在中国国内相关支付标准的建立和完善上,万事达卡与国内的支付机构有着非常大的合作空间。“因为行业标准和支付安全性是整个行业共同的交集,是支付的底线,在这方面,只靠竞争是形不成规模的,必须要通过合作才能解决问题。”常青称。

据常青介绍,今年,万事达卡和国际芯片卡及支付技术标准组织EMVCo以及其他一些行业的合作伙伴已经共同推出了全球统一的二维码支付标准。这一标准为二维码支付打造了一套各参与方权责明晰、交易风险合理分散、可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的技术解决方案。“这一标准的制订在推动全世界二维码支付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同时,也将为未来的创新提供一个更好的参照,为整个行业建立一个联网互通的环境提供基础。”他同时表示,在国内,万事达卡也将与国内的金融机构和相关组织一起,推动建立更加产业化、标准化的支付标准。

常青同时表示,二维码支付现在发展较快,尤其在中国,其使用已经具备相当规模,但它并不是移动支付发展唯一的方向,如非接触式支付、生物识别等技术也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我想,围绕移动支付,支付行业各参与方应该更为积极的探索一些未来能够形成产业规模的标准。我相信支付行业会经历一个百花齐放的过程,但最终能够形成规模的、在开放性和安全性上经得起行业发展考验的标准,才是比较好的标准。”他说。

除了与产业链各方合作推动行业标准制订外,万事达卡在中国支付企业“走出去”以及将国际经验“引进来”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据常青介绍,万事达卡可以为中国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跨境结算服务,同时由于万事达卡本身具有遍布全球的支付网络,连接超过4440万的商户,遍及全球超过210个国家和地区,可以随时为包括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内的支付企业提供平台服务。“所以中国支付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无论是通过卡基还是创新支付的形式,万事达卡都可以帮助其拓展海外市场。”他说。

“另外,在中国整个支付行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长期扮演了‘引进来’的角色。万事达卡一直将自身国际化的经验、标准、技术,通过交流、培训或者直接引入的方式,带给中国的企业。未来,如果有机会能够更加全面地参与国内市场发展,我们相信,一定能将‘引进来’做得更好。同时我们也会将‘引进来’的部分变成本地化的经验,为国内支付产业的各个参与方提供更好的整体性服务。”常青说。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