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3.0时代:区块链、大数据在金融支付领域的应用展望
汪德嘉未央网2018/3/22 10:07:23

金融科技时代,风控安全是重中之重。

该文是对6月29日通付盾CEO汪德嘉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金融科技与安全”专题培训班上所授内容的干货分享,以期从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风控安全、技术方案、未来展望等几方面探讨区块链、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在金融和支付清算领域的应用,促进构建共享共赢的金融发展生态体系。

01发展趋势

“金融科技”的概念是舶来品,FinTech是Financial Technology的缩写,意为把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与金融深度结合,用科技来驱动金融,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金融科技演进到3.0

金融科技1.0主要以IT软硬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主,实现金融业务的电子化和自动化;

金融科技2.0对传统金融的变革主要体现在渠道上,由线下走向线上,为金融业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实现金融业务中资产、交易、支付、资金等互联互通。代表:第三方在线支付、P2P借贷、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等。

金融科技3.0则主要通过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来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科技对金融更加纵向深化,尤其对产业链的深度介入,或许将重构金融业态。代表:大数据反欺诈、智能客服、供应链金融等。

▼金融科技发展历程及机遇

由下图可看出,中国在全球金融科技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发展潜力巨大。.

02风控安全

在传统的木桶理论中,短板决定其储水量,而在风控领域中,尤其是在金融、银行、支付等行业的风险控制管理过程中,对漏洞的处理能力体现了风控体系的强弱,称为漏洞效应。

通付盾精准风控体系,从账号风险防护、应用风险防护到业务风险防护,在整个业务周期运营中完美对抗精准欺诈,全方位解决金融科技行业应用与服务信任难题。

▼风险类型与防控措施

金融科技的核心是风控,风控的本质是互联网用户的客户关系管理。

金融科技的关键点是通过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设备指纹等核心技术打通身份认证关键环节并建立完善可靠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保障金融科技健康、快速发展。

03技术方案

基于生物识别的身份认证与交易验证

HUE多因子身份认证产品采用PKI、数字签名技术以及通付盾设备指纹、时空码等多项安全专利技术,实现了安全扫码、重要信息确认、生物特征识别、短信或语言验证码加密等在内的身份认证方式,并支持终端设备环境清场,用户只需持移动设备(如手机)即可完成身份认证、电子签名,安全强度达到U盾级,兼顾PC端,用户体验极佳!

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金融风险防控

无场景,不风控,一切皆为“事件”!

针对平台出现的可疑风险信号,利用态势感知、深度学习、关系图谱、智能决策等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设备指纹和业务数据,在海量合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精准的规则引擎,实现业务风险实时预警,并提供多样式报表掌控业务概况,帮助金融机构直观感受业务现状、风险特征等,进一步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高效进行风险控制和反欺诈。

实名认证、风险信息共享及信贷反欺诈

小微金融风险信息共享平台是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主导、通付盾承建的大型风险信息共享平台,其支持接入平台的小微金融机构查询到借款人在平台上其他机构的借款信息,包括最近2年内实时的贷款还款、审核放贷、还款逾期等汇总信息,以及其他机构的黑名单信息。为所有接入平台的机构提供权威、全面的数据支撑,增强企业信用风险控制和风险决策水平。

通付盾信用认证平台以海量合规数据和完善风控模型为基础,依靠大数据处理和分析,为企业提供安全、专业、高性价比的身份验证、数据应用、数据建模等服务,解决了各行业应用场景中贷前、贷中、贷后等场景的欺诈风险、身份基本信息多重交叉验证、传统信贷审核中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实现互联网金融业务中快速核验信息和信用分析。

04未来展望

数据之所以被视为重要资产,关键在于其基于数据分析和挖掘的业务洞察力已成为大数据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在火热的市场下,数据的合规合法应用是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行业资本寻找下一个风口的重要指标。

风控体系的基础就是以大数据驱动的态势感知与信息共享。2016年年底,国务院全文刊发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再次强调了态势感知的重要性,提出“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建立政府和企业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网络安全大数据挖掘分析。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