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交通电子支付,从刷卡到刷脸还有多远?
石凤珍移动支付网2018/4/3 18:08:56

3月29日,由广州羊城通有限公司牵头组织的人工智能时代交通电子支付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三十多位来自AI、交通支付领域的专家相聚羊城,共话人工智能时代交通电子支付的发展,并重点围绕人脸识别技术畅想公共交通无感支付的前景。

作为人工智能最快落地的技术之一,人脸识别正在引领和驱动金融科技的发展和未来,现在来说刷脸取款、刷脸购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而也正因如此,交通产业对于人脸支付的落地也有了更多的期待。那么公交地铁行业,究竟刷脸支付离我们还有多远?

在展开这个话题之前,与会专家首先对刷脸出行的难点进行分析。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主持,羊城通智能产品发展部副部长林虎首先对国内交通电子支付进行了回顾,并介绍了基于指纹、人脸、虹膜等不同生物识别技术的特征与应用案例。他指出,交通支付最大的特点在于用户量大且交易迅速,相对而言基于1:N模式的人脸识别检索速度慢,必然会影响到交易速度,这是目前人脸支付落地遇到的主要瓶颈。

另外人脸识别技术上也有待突破。近几年人脸识别技术突飞猛进,并且在金融、司法、公安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在交通支付领域,其技术上存在的小弊端却可以被放大。云从科技代表李甘来介绍说,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受背景、光线等复杂环境影响,其识别率和准确率应用在支付中仍存在一些安全方面的争议。因而目前很多落地的项目中,刷脸支付仍需要配合手机号码等其他辅助手段进行身份认证,以确保交易安全。那么人脸识别技术在交通行业,如何解决交叉身份验证问题呢?

针对上述问题,移动支付网创始人姜风作为媒体代表在讨论环节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同与会专家进行探讨。她指出,金融支付领域对安全指数要求极高,因而基本采用了人脸识别+手机号交叉认证系统,而公交、地铁等交通支付应用属于小额支付,是否能在辅助认证上做减法推动项目落地呢?

对此李甘来介绍说,目前人脸识别还难以达到百分百的准确率,仍需要辅助认证提升安全性,而人脸识别的交叉验证有很多手段,他认为人脸识别与体态识别的交叉验证手段有很大的展望空间。另一方面,人脸识别应用于交通支付,需要从数据库中的N张人脸中识别出个人的身份,数据库的大小是影响识别速度和准确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他认为通过对数据库做减法,将库缩小和拆分可以提高检索效率,也是解决刷脸交易速度慢的一种方式。另外目前硬件厂商正在研发参数自动调节的硬件设备,相信光线等环境影响识别率的技术难题将会得到有效解决。

林虎则提出生物识别+区块链的解决方案,他介绍说生物识别加区块链应用正逐步兴起,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安全性非常高,但要输入密码,利用区块链技术交易的安全性,而生物特征来取代其密码认证,两个技术加起来可以兼顾安全性与便利性。

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的代表以中国电信智能视频的应用案例,总结了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在不同业应用中的校验比对系统功能及特点,并介绍了视频信息结构化处理和视频云搜索技术在交通行业应用取得的重大突破,实现目标快速锁定。同时参考当前人脸识别的成熟应用,他认为可以从机场、地铁、客运等场景为切入点和突破点,推动刷脸出行的落地。

对于上述观点,羊城通副总经理苏浩伟和岭南通副总经理方秋水也十分认同。苏浩伟指出,对公共交通来说,支付一定要快,因而从刷卡到刷手机,一卡通的价值仍然很高。不过也正因为目前交通支付仍以刷卡为主,OD数据较为空白,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将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大会最后,岭南通总经理谢振东对本次研讨会做总结发言。他介绍说,交通一卡通发展20余年,已经实现了从1.0到2.0的转型与升级,目前正进入3.0阶段。而交通是智慧城市的子生态,因此一定要站在智慧城市的大生态来思考问题。他指出支付只是一个工具,通过支付工具的改善实现叠加在各行各业的增值服务打造智慧城市才是真正要做的事,而本次研讨会也是为打造智慧城市的做准备。谢振东透露,接下来羊城通将在广州BRT部分站点试点刷脸乘车,广州的小伙伴们期待吗?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总监贾春光将于2018第二届中国移动金融发展大会上分享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交通的应用场景和最佳实践,敬请关注。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