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支付趋势论坛》,传统出行与新兴支付的精彩碰撞
移动支付网 2018/4/28 15:53:47

4月24-25日,由北京移动金融产业联盟与移动支付网联合举办的2018第二届中国移动金融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严“政”以待,共建移动金融新生态》为主题,从政策趋势、金融科技创新、金融大数据、交通支付等四个方面,深度探讨移动金融产业发展。25日下午的《交通支付趋势论坛》由中国道路运输网主编奚乐夫主持。

出行行业的热点与痛点

交通作为移动金融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从去年开始,银联云闪付、二维码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进入并开启大规模商用,公共交通领域的支付业务迎来大发展。来自中国交通一卡通技术服务中心总工程师陈宇以《城市公共交通与移动支付》为主题,分析了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陈宇指出,对于公共交通行业而言,移动支付应用是热点问题,行业的痛点在于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指标,降低城市路面拥堵问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人数众多、承压巨大,对新技术的应用也最为谨慎,移动支付发展势头迅猛得益于腾讯、阿里等对乘客出行的大量补贴,但用户体验仍急需提升,另外二维码的安全与规范问题突出,一城一码、一城多码的孤岛效应明显等,都是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城市内交通卡的发行、支付、清算业务还在政府的特许经营范围内,授权给当地公交、通卡公司等运营,个别城市开通扫码支付等业务中绕开授权单位开展经营活动,容易引起各方矛盾,而保持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良性的商业竞争,而不是战争。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智能支付分会副秘书长陈超华以《携手共建智慧支付与生态场景的创新融合》为主题,提出从出行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以提高出行率,解决行业痛点问题。陈超华指出,当前出行行业处于被动接受互联网企业带来的支付颠覆,关注点均在支付本身或是产品介质的转换,难以改变行业藩篱。对此他提出“出行+乘车”、“出行+出游”、“出行+住区”的发展理念,以智慧支付作为切入点,搭建起与人的实时交互,通过与人的交互搭建起与场景的联通,形成人、物、网的智慧交互,构建出行行业智慧化。

传统角色的跨界与主动

移动支付进入交通行业,意味着传统的一卡通用户开始分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产业链上的传统企业。本次大会邀请了通卡公司、公交公司以及城市公共自行车公司作为典型代表,分享交通支付产业链上的传统企业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转型应对新局势。

广东岭南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振东以《未来已来,未见已见——交通一卡通发展展望》为主题,分享交通一卡通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谢振东指出,从电子支付到智慧支付再到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是交通一卡通发展的必由之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交通一卡通已经从实体卡的1.0时代转向在线化、虚拟化的2.0时代;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卡通要充分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以智慧支付为基础,发展智慧出行项目,延伸智慧生活项目,包括智慧社区、智慧学校、智慧政府的项目,开展智慧城市的建设,这将是交通一卡通的3.0时代。

南京公交自行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彤彦带来《城市单车融合发展与支付方式探索》主题演讲,从南京公共自行车行业现状出发,分享传统城市公共自行车与互联网单车的融合发展。王彤彦指出,互联网经济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十分明显,许多城市公共自行车已经进入了关闭的状态,而互联网单车带来便捷与效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使用和管理方面的乱象。对于城市公共自行车与互联网单车的融合,他提出三个发展思路。

首先在是管理团队的融合,王彤彦指出,无论规模大小,城市公共自行车都需要稳定、高效切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如果互联网单车管理得足够好就不会出现所谓的乱象。第二是站点资源整合,目前公共自行车站点附近停放大量无序的互联网单车,通过有序摆放、就近调运、指定清拖的三步管理模式,将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有效解决当前的困惑。第三是客户群体的融合,王彤彦指出,目前共享单车和公共自行车拥有各自的客户群体,若是通过技术和服务手段实现客户资源的共享,可以更好地为不同需求的客户群体提供优质服务。

金华公交集团副总经理黄新建以《在群雄角逐的移动支付,出行场景连接公交互联网》为主题,以金华公交拥抱“互联网+”为例,分享出行机构基于公交场景的跨界发展。黄新建介绍说,2015年金华公交自建移动互联网平台并推出了金华行APP,依据该平台金华公交以行为切入口,化乘客为顾客,变车厢为流动商业街,全新的公交应用新生态环境让金华行APP已成为当地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与垂直O2O生活服务平台。

黄新建指出,公交拥抱互联网+,不仅仅是迎合现在,目的在于谋求未来,而当前出行机构纷纷接入第三方支付的二维码乘车服务,除了设备投资可以分担外,并没有带来更多的价值,甚至已经在失去更多的资源。对于出行机构而言立足行业再升级转型,未来公交发展不可限量。在顶层设计上黄新建也给出三点建议:一是建设数字票务服务平台,通过各种移动支付手段,提升乘客出行效率;融合多样化的营销方式,给数字票务赋能,化乘车为顾客;二是建设交通生态圈,将用户与商户进行连接,为周边商户提供增值服务,也就是公交资源的二次开发;三是大数据平台建设及运营,依据丰富的C端用户数据为智慧交通的各级管理提供精准、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数据是公交的未来资产。

支付服务的创新与融合

作为公共交通移动支付的重要角色之一,手机厂商的态度一直备受产业链关注。本次大会邀请到Huawei Pay业务相关负责人Jason Wang分享关于Huawei Pay交通卡业务的一些新的进展和思考。

自2016年8月Huawei Pay上线以来,已经覆盖了华为、荣耀品牌2016年以来的全部中高端机型,另外华为的年轻品牌NOVA也加入了Huawei Pay,总计设备数已经达到了22款。Jason透露,今年华为将有更多的机型,包括低端品牌支持支持Huawei Pay,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4000万部手机支持Huawei Pay的功能,Huawei Pay交通卡支持的卡片也将从8张增加到20张,让更多的用户能够享受到移动支付的便利。

另外Jason还介绍了Huawei Pay在公共交通领域的产品开放策略和创新模式:一是华为将开放钱包开卡、充值和支付的入口;二是免费开放API给第三方APP,第三方调用华为提供的接口可以在自己的APP中完成业务的闭环操作,无需跳转到华为钱包,以提升用户体验;三是对于没有空发平台和APP的交通卡公司,华为将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从开卡、余额转移、充值、刷卡、挂失、退卡等做到对卡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四拓宽用户服务的场景,助力交通卡业务创新,如增加旅游卡、日票/月票、骑行卡等,满足用户个性需求。

2017年除NFC和二维码大放异彩外,生物识别技术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也备受期待,尤其是去年上海地铁试点刷脸过闸,让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交通支付手段不再只是想象。本次大会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Face++)解决方案总监贾春光以《公共出行刷脸支付探讨》为主题,分享了生物识别技术如何为公共出行服务。

贾春光介绍说,公共出行服务的核心问题在于安全和体验,而安全主要在于识别精度和活体检测,而体验在于计算速度和交互程度上的满足。他认为无论是移动支付或者公共交通支付应用,使用活体检测技术是保障安全的重中之重;另外进行国际检测十分关键,目的在于提高攻击成本。在体验方面,从技术角度,他认为刷脸速度完全可以满足公共交通出行领域人流量大的特点,未来刷脸出行十分值得期待。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