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易主”是情非得已还是迫不得已?
2018/5/24 9:23:15

很多平台坐不住了,有的被“卖掉”,有的被吞并,还有的清盘不干了。从2013年网贷发展到今天为止,现阶段的网贷平台真正迎来了“生死大考”。有多少人能坚持下去,有多少人能够看到黎明的曙光,又有多少人还坚持着“普惠金融”的初心?还真是一个未知数。

监管的收紧,并不是要限制行业的发展,更不是对行业的“一刀切”。而是,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之内,让平台“健康发展”。行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制定规则,设立门槛,末位淘汰是必然趋势。

在监管延期、政策收紧、业务标准化的今天,纷纷“卖掉”苦心多年经营的平台,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平台“易主”,是投资人最关心的话题。每个投资人或多或少地都担心自己投资本息还未返还,反而平台被“卖掉”了,是否会成功地拿回本息?还有的投资人担心,现在投资的平台,说不准哪天就“扛不住”了,不是被卖就是“清盘”。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分析一下。

一、平台“易主”的四大原因

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点分析,平台“易主”,无非就是“情非得已”或“迫不得已”。

1、互联网红利消失,变现走人

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开启了互联网金融新篇章。各种互联网类理财、宝宝类理财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这个过程中,人们被压抑了多年的“财富梦”突然被无限放大。大多数的投资人不再满足于银行理财的收益,纷纷转投互联网金融。当时,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你买了谁家的产品?收益多少?

互联网金融是时代的产物,在2013—2015年,平台享受的是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流量红利。流量说到底是投资人,投资人说到底是金钱。在行业爆发阶段,安全、合规几乎不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在有利润可图的情况下,任何人都失去理性,这也不足为奇。

但是,随着2016年进入监管期,不管是互联网金融还是网贷平台,业务模式受到一定的限制,资金流向受到监控,利率也随着下降。从2016年开始,整个行业慢慢地失去了“流量红利”。有部分网贷平台,一看前景不乐观,流量下降,投资人减少,外加之前那几年可是赚足了钱,索性不干了。所以,有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金融其实是“挣快钱”,依托着流量来获取了一波红利,然后变现走人。

要我说,这种平台确实让人伤心至极,之前说好的“普惠金融”呢?打着“普惠金融”的幌子来挣钱,现在一看行业进入瓶颈期,马上变成“甩手掌柜”。

2、“蚂蚁吞大象”是因为没资产、资产荒

前不久,行业里发生一件“蚂蚁吞大象”的事。至于是谁,我想大家都知道。一家小平台,“吞”掉了一家大平台。这就好比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下嫁到了“穷苦人家”。为啥会出现这样的事儿?为了资产。

很多投资人不理解了。按理说,大户人家,那怎么也得是“千户”吧,那还不得腰缠万贯,金屋藏娇?其实不然,现在我们评判一个平台的大小,不能单纯的看平台的体量,要看平台的资产端是否富裕。没资产的平台,就是再大,也没有未来。网贷平台合规以后,比拼的不是谁的交易量大谁就有优势,而是,谁的资产布局多,资产合规资产风险可控,谁就能够持续的发展。

从824限额到现在叫停“资管代销”,网贷平台的合规并不仅仅是平台自身的合规,也是对业务模式的合规。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一下,监管列出的“负面清单”。

超过额度的不能做,校园贷被叫停,无场景无门槛的现金贷被叫停,助贷模式遭禁止,未经许可发行、销售资管产品被叫停。可以说,监管的一套组合拳下来,让很多平台如坐针毡,严重面临“资产荒”。加之,信用体系不完善,平台能做的资产是越来越少。

网贷平台,已经被监管定义为:信息中介平台。所谓的信息中介,是投融两方的需求,撮合到一起。现在没有融资方的需求,就是有再多的投资人也是白费。这就好比婚姻,当一方满足不了另一方的时候,没有理由不离开他另找新欢。所以,平台被吞并,合并,更换股东法人,为的是寻找合规资产,可持续发展下去。话说回来了,谁的新欢不是别人的旧爱。

3、难以逾越的门槛

这个门槛就是合规门槛。说实话,任何一家平台从本质上都不想“卖”,要是不卖吧估计合规都是问题。开篇我们提到了,行业的规范势必会有末位淘汰。门槛的增加也会给平台带来较大的合规难度。

银行存管是一座大山,确实还有不少平台没上银行存管。凭借平台目前的股东实力和背景,实在是完成不了合规,怎么办?我找个有背景、实力强的来。我当老二,让人家入股当老大,凭借着老大的实力,完成合规,这也是平台“易主”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自身不能够完成的事儿,让更有实力的人来完成,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不得不警惕的是,有些平台难以完成合规,寻找买家是为了让买家当“接盘侠”。这样一来投资人就危险了,接盘的人到底对网贷业务是什么样的态度我们不得而知。如果平台银行存管没有、大标未解决(大标不需要买家来解决)、没有任何的合规动作,还在积极的找“买家”,这样的平台大家要小心了。

4、遥不可及的延期、越来越大的人力成本

从合规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再谈谈这个问题。网贷平台合规已经延期两次,2017年到2018年,每次到了最终时间,监管都给出了延期,而且政策不断加码,有些地区给出了“双降”,平台未完成合规之前,消化存量,不得增量。

这对平台股东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考验着股东家底硬不硬?在“无限期”的过程中,不知道未来在哪里,还不能新增业务,但是得发工资吧?得养着人吧?这就好比地主家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看看你们家粮仓里有没有存粮。

存粮也有消化完的时候,地主家都没粮了,那就找一个更大的地主。所以,很多平台“易主”是苦于漫长的合规带来的成本压力。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在这个过程中或者未来产生了一定的亏损,趁早卖了它。

这四点原因,是平台“易主”的主要原因。也有那些没良心的平台直接“清盘”或者“跑路”。对于这样的平台来说,能够主动找买家的平台成了“良性退出平台”。那么平台“易主”的利弊有哪些呢?

二、利弊分析

先说有利的一面:

第一、平台易主如果是接入强有力的股东会让平台的合规备案更顺畅。在这个过程中,平台的新股东会运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平台进行合规,先迈过合规这道门槛。

第二、扩充资产端,让资产端更合规化也多元化。从资产端的角度来讲,平台易主确实是一件好事,能够长期地开拓合规资产是平台生存下来保证之一。

从合规和资产角度出发,平台“易主”并非是坏事。

再说不利的一面:

第一、在“易主”的过程中,是否出现风险?这样的风险来源于,是真的“易主”还是清盘退出?不排除有平台打着“易主”的名义进行“清盘”,扰乱投资人的视听。

第二、平台“易主”之后,后期是否还会持续运营?新股东接手平台后,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运营?新股东是接手平台是“贪图”平台的用户数据还是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都是未知数。

归根到底,平台“易主”所有权发生了转移,未来发展都在新股东的善恶一瞬间。在网贷平台没有完全合规的当下,平台“易主”是能够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风险,那么如果网贷平台合规后,还会不会有平台“易主”?

三、合规后,也许持牌金融机构收并购网贷平台

网贷平台未来“持牌经营”是大概率事件。在中国,但凡涉及“金融业务”的机构或者公司,未来都需要进行“牌照化”,这是金融监管的趋势。

那么,未来的网贷平台在完成合规取得牌照以后,会不会得到传统金融机构的青睐?我认为是大概率事件。

首先,传统金融机构一直倡导“普惠金融”,但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这是因为传统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小额借贷方面无法入手。传统金融机构有技术、有实力、有风险可控的机制、也有客户资源,但是就是缺乏团队。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兴产业,互联网和金融都擅长,都会做的人才还是太少。如果未来传统金融机构涉足互联网金融,肯定会向网贷平台伸出橄榄枝。

其次,从业务角度出发,能给传统金融带来大的帮助。通过2017年财报我们不难发现,传统金融在2017年开始转型大零售业务。所谓的“大零售业务”,区别于“机构业务”。传统金融机构开始为“个人”投资融资进行服务。从业务角度出发,跟网贷平台可以说不谋而合,未来的传统金融机构借助网贷平台开展大零售业务,也将会是大概率事件。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第一点,网贷平合规后持牌经营。持牌经营会让传统金融机构在地位上觉得“对等”,而且持牌经营必定会受到监管的约束,合法合规的经营。

总结一下,平台“易主”有利有弊,现阶段处于市场环境、政策监管等因素,平台“转卖”给其他人,即有情非得已,也有很多迫不得已。而我要说的是,不管平台处于什么样的考虑,首先要保证投资人权益,及时、准确、真实的进行信息披露,卖平台不丢人,背着投资人、行业人、监管偷着卖平台才丢人。任何时候,任何阶段,平台不能单纯只考虑自身的利益,更要考虑投融双方的利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