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普惠金融之鉴
2018/9/19 17:36:08

面向个人的普惠金融,中国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主要聚焦于面向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领域。

首先我们看一下日本普惠金融的总体概况。

中国和日本差距比较大的地方,主要是信用卡的普及率、ATM的普及率,还有每十万人的商业银行数量。因为银行的便利还有ATM的普及,日本的支付手段还是集中在银行间,还有现金为主。

日本在九十年代有过一轮金融科技的创新,所以他们有很多非金融机构参与到金融服务中来。比如在支付手段里,大家可以看到有一个叫做便利店ATM。在日本的便利店,一般都有设置银行ATM,可以连接基本上是所有的银行,这件事是由便利店主导进行的。日本的ATM是遍布大街小巷,便利店主导的ATM在日本总计五万多台。

日本的非金融企业参与到支付行业,比如说乐天是日本最大的电商,Suica是日本最大的铁路公司,PASMO也是日本的铁道公司,ID是日本的通信公司。这些都是日本的非金融企业发行的预付型电子货币,这些电子货币已经为日本大部分的人所利用。我可以提一个细节,美国的苹果支付要进入日本的时候,他们选择的合作对象不是金融机构,而是日本的Suica,也就是日本的交通铁路公司发行的电子货币。

在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方面,日本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融资金额也是比较大的。日本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信用银行、信用金库,还有农村合作社、农协,还有信用保证机构等等。

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发展,是有一个历史渊源的,因为日本经历过一个泡沫经济的破灭,还有2008年的金融危机,每次都使得中小微企业受到很大的冲击。为了使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他们逐步完善发展了政策性的金融机构。

同时,日本不仅仅是建立机构,他们还通过建立相关的机制,主要有风险管理机制、信用保障制度、农业保险制度,还有担保注册制度等,使得中小企业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他们的信用保障制度,各级行政区域都有银行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的信用保障机构。如果某个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出现损失,那么一半的损失由信用保障机构进行事先垫付,以此减轻银行的负担。这样一来的话,银行就可以更加积极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那些健康发展的中小微企业,也就能相对容易的得到银行的各种金融支持。

还有个例子就是担保注册制度。这个担保注册制度主要是聚焦于供应链金融这一块,不仅仅是基于企业的不动产担保或企业的业绩,还基于企业供应链上的要素进行担保。如果流动资产担保的法律稳定性与公示制度能建立,那么企业信用的利用范围可以继续扩大。

日本的企业,99%是中小规模,大企业只占日本企业的0.3%,大部分的大企业是在千千万万中小企业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这些中小企业,他们中间也不乏很多长寿企业,历史超过一百年以上的将近两万多家。日本中小企业能够健康发展,跟他们金融体系的支持分不开。

对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日本是有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基于企业间信用的供应链金融,另一方面是银行做的金融支持。我们的金融是要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合作,一起把供应链打开,而日本这两方面的协同比较好。

日本的供应链金融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企业间信用决定的,另一部分由银行等机构根据企业的商业活动(订购→库存→应收账款→(票据)→付款)情况提供支持。基于企业间信用的供应链金融,对日本中小企业的信用创造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什么叫做企业间的信用创造呢?我说明一下。如果我们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仅仅是基于单个企业的实际业绩或者不动产担保的话,那么对于中小企业的负担是非常重的。但如果可以基于他们在供应链实际的库存、应收账款,也就是他们的实际商业活动、实际存在的交易来进行融资,那么企业的负担就会相对的减轻。

到八十年代前期为止,日本基于企业间信用的金融,也就是说支付票据、应收票据的贴现,这两部分的金额总数,实际上超过了金融机构贷款的金额。

企业间的信用创造如何发挥它的作用呢?最关键有两点,一点是企业间信用结算的可靠性,它包括票据交换和拒付制度,保护中小企业的法律(承包法),另一点是企业信用信息基础信息的建设,包括建立全面的金融信息数据和方便利用的调查机构。

这里我需要解释一下,日本的票据和中国的票据是不同的,我刚讲的日本票据,相当于中国的企业间承兑的商业票据,也就是说,它不需要银行进行承兑,也不需要提前汇入结算资金,它本身就代表企业的信用,是卖方对于买方一定时期还款的宽限,是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赋予的信用。

在企业信用创造中,为什么日本的票据能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呢?因为它有一个票据法在后面做支撑,这个票据到期一定是可以被支付的,也就是说它有结算的可靠性。如果你这个票据到期可以随便拖延或违约,那么它就失去了信用,没有人愿意接受你这个票据作为支付手段,那这个信用也就无从产生。如果你这个票据到期一定可以得到支付,那你的支付纪录就会产生一个信用信息,这个信息进行长期的沉淀,那么就可以形成一个个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数据。

为了让这个机制更完善的运行,日本建立了一个票据的简易仲裁制度。因为在票据交易过程中,中小企业也许有正当的原因可以不进行支付。如果你到期有正当理由不支付的话,你可以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但是你提交仲裁的时候必须提交相应的保证金,来证明你是有能力支付的,只不过有正当理由不进行支付。经过仲裁裁决你这个要求是正当的,就可以不支付,也不会对你的信用造成影响。如果你没有正当的理由不进行票据的支付,拒付累计两次就会导致交易停止,也就是说,所有的银行都不会再跟你的企业进行交易,企业的结算将无法进行,这个企业等于进入倒闭状态。因为有这个强有力制度的支撑,日本企业间信用、票据制度才能非常健康的发展起来。

时代在变化,之前是纸质的票据进行交易,会产生多重的兑付或者有造假,会有这些缺点,现在日本建立了一个票据的电子债权记录制度,由一个国家信任的指定机构进行电子票据的债权记录。日本的大型银行——三菱东京银行,也是一个电子记录债权的机构。通过电子记录债权,一方面可以让记录进行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也规避了一些纸质票据所拥有的问题。

反观中国现在,因为我们进入金融科技的时代,我们可以吸取日本一些制度方面比较好的地方。从技术层面来讲,我也参加了很多中国国内的峰会,比如可以通过区块链或者一些新兴的技术来进行一个记录的整理,公开和共享,这个我觉得我们都可以进行一个探讨。当然这个探讨的基础,日本可以参考的是它后面有一连串的制度来保障它的票据可靠性和信用信息的积累,因为你如果信用信息没有一个正确积累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到底是3A还是2A,它到底是有理由的拒付还是没理由的拒付,你都没有办法判断,有效的信用信息就无法沉淀,无法形成。

我刚才讲到信用信息的积累,中国现在也需要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日本的征信体系,从信息源来讲,包括官方的信息,还有其他个别的企业信息,它们中间有一个信用调查机构。这些民间的信用调查机构来对这些信息进行一个整合、整理、梳理,然后定期公开给会员企业或者是金融机构,比如我刚才提到的票据,它在票据交换所的信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用信息,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它也是提供给信用调查机构的、是征信信息的一部分。

再来看一下日本的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的应用。

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主要在金融机构内部,以提升金融机构的效率为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日本实施了金融自由化,在这个政策背景下,有非常多的非金融企业进入到金融领域,就类似我们现在的电商进入到金融领域一样。当时日本进入到金融领域的,主要是流通企业,还有铁路交通公司,也就是说,跟消费者有接触点的这些非金融企业,开始进入到金融领域。非金融企业发行电子货币,也是在这个时期。最近由于智能手机普及,日本发展了智能手机支付,还有个人金融资产的管理,日本金融科技企业开始逐渐的发展起来了。

目前整个日本金融科技企业有哪些领域呢?主要还是集中于支付、付款、理财、融资众筹、安全、区块链、大数据、个人资产管理等,从这些领域和企业的数量来讲,远远不及中国。所以从这点来讲,中国的金融科技是走在世界的前列。

我顺便提一下P2P,大家非常关注的领域。首先P2P在日本是很难发展的,我们看到整个日本的金融科技企业里,没有非常有规模的P2P公司。因为从金融危机以后,伴随着资本管理的强化,其他国家产生了信用缩小,而日本由于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受这样的影响相对比较轻微。由于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普及、信用保证协会的存在、负利息政策、银行的过剩等因素,他们中小企业贷款的门槛还是比较低的,日本中小企业P2P融资的需求不是非常大。

另外从制度层面,日本有一个利息上限法,它的利息是20%到15%,也就是说这些金融科技企业逐利空间非常小,没有非常大的逐利空间,也就没有什么动力来做这件事情。

日本的金融科技,有一部分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举个例子,有一个叫做MONEY FORWARD的金融企业,在日本比较知名,他们开发了一种叫做云会计服务,也就是说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将企业的发票信息、收款信息、工资信息、企业间清算信息等都上云,使他们会计的处理更加有效化,也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更加及时的把握相关信息。另外他们还可以利用积累的会计信息,提供交易型贷款的辅助。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的这些交易信息是可以在云上实时掌握的,所以就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将其积累的会计信息提供给金融机构,使得中小企业可以更加省力、方便的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从这个案例来看,日本的FINTECH企业主要还是处在一个辅助的作用,并没有跳到前台来,主要还是扮演连接金融机构和用户(包括个人或者中小微企业)的一个角色。

最后简单说一下对中国的启示。中国的金融科技或者是普惠金融,现在还处在发展的阶段,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金融这块。我们做得比较好的是电商,比如在阿里巴巴的生态圈,或者在某个电商的生态圈里面,所有的数据都在电商平台有所沉淀,所以电商型的中小微企业相对容易的可以得到金融服务,这种EC型中小微企业的金融已经发展的非常好。另外在有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比如说依托于某一个汽车制造商,依托于某一个家电制造厂商的1+N的模式,也已经逐渐的发展起来。

如果要参考日本经验的话,我觉得中间的空白地带,也就是企业和企业间,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易,如何基于他们的供应链信息,来发展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这个是中国今后需要考虑和需要完善的部分。这方面可以参考日本的相关机制。

比如说企业担保信息,我们应该也建立一个企业的信息数据库,其中有一些信息是可以公开的。像日本的中小微企业,一些流动资产担保信息,他们在概要的程度上是面向公众公开的,在不产生危害的前提下,有些信息是可以向公众公开的,这样也就更有利于公众取得信息,更利于企业和银行更方便的判断风险。

我觉得中国的普惠金融或者金融科技,技术先行,技术层面我们走的非常快,可以说是走在世界的前列,但制度的完善和风险的控制,或者说如何将有效的信用信息沉淀下来,我们今后还需要从制度层面去考虑和完善。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