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联合推动农村支付服务高质量发展
2018/9/20 17:55:03

导读:在公平、开放、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下,中国银联将联合产业各方积极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推动农村支付市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银联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联合产业各方不断完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运用新兴科技手段加快农村支付业务推广及创新,进一步推动农村支付服务智能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农村支付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中国银联在持续优化支付受理环境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居民实际需求,联合产业各方积极开展支付产品创新,大力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助农取款及转账、现金汇款、便民缴费等业务,推动农村支付服务日臻完善。

?完善农村地区支付受理环境

多年来,中国银联联合各商业银行、非金融支付机构及供销总社、中化集团、中国人保等各类涉农机构共同建设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加快布放农村金融自助终端,推动银行卡受理网络向县乡及广大农村地区延伸。同时,银联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出台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通信优惠、专项资金等扶持政策,联合成员机构对三农商户受理银行卡实行手续费扣率优惠,降低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成本。截至2017年12月末,接入银联跨行交易网络的农商行、村镇银行、农信社共计1063家,银行卡受理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县区,县域及以下活动POS终端达566.06万台,服务农村居民超过6亿人。2017年实现POS终端跨行交易笔数18.11亿笔,跨行交易金额8.8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66%、108.83%。

?积极开展农村支付产品创新

大力推广“福农卡”系列产品。为解决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融资难和支付不便问题,中国银联响应中央服务三农的号召,联合商业银行和涉农机构面向农村居民、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大户、涉农领域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业主等推出“福农卡”系列产品。该卡除拥有银行卡基础功能外,还具有国家和地方各项涉农补贴代发、小额循环贷款、农资农具直销、涉农产业联盟等多项特色功能。如今,“福农卡”已成为农村地区广受欢迎的非现金支付工具,2017年实现跨行交易笔数4.56亿笔,跨行交易金额11290.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3%、34.75%。

广泛开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及助农取款业务。针对农村金融网点少、金融服务较为薄弱的情况,中国银联联合各家商业银行推出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农民工在打工地办理银行卡并存入现金,返乡后可就近在当地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提取现金或查询余额。2017年全年,农民工银行卡特色业务共计实现跨行交易笔数378.25万笔、跨行交易金额74.09亿元,受理点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同时,中国银联联合银行卡收单机构推出助农取款业务,在农村地区助农服务点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向持卡人提供小额取款和余额查询服务,从而极大便利了农民日常的现金取用和账户查询,也大幅缓解了银行柜面压力,减少了现金往返押运等管理成本。2017年,全国发生助农取款业务跨行交易笔数4145.57万笔,跨行交易金额296.52亿元。

全面开通助农转账、现金汇款、便民缴费业务。在人民银行政策指引下,中国银联联合数百家商业银行在助农取款终端上全面开通助农转账、现金汇款业务,推动收单机构积极拓展农村电力缴费、手机话费充值等便民缴费业务,农村银行卡受理终端利用率大幅提升,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的业务功能不断丰富。2017年全年,助农转账业务实现跨行交易笔数325.30万笔、跨行交易金额142.08亿元,同比增长达102.59%、117.81%;助农现金汇款和便民缴费业务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探索发展涉农行业合作及增值服务

试点推广“福农通”农产品收购业务。基于对农村市场的深入调研,中国银联结合农产品收购实际需求,设计推出了“福农通”农产品收购业务。农资经纪人向农户收购粮食、牲畜、药材、经济作物等农产品时,通过智能POS终端现场快速完成双方银联卡收付款操作,实现农户所得资金实时入账,有效解决了农资经纪人携带大量现金下乡的安全问题和排队、非营业时间存取款、交易点钞等效率问题,也降低了农户收到假币的风险,得到产业各方广泛认可。2017年,农产品收购业务跨行交易笔数达249.37万笔,跨行交易金额约3506.27亿元。

助力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信贷业务。近年来,中国银联与商业银行积极合作开展农村信贷业务,通过对农村商户交易情况进行分析,为商户提供征信依据,为商业银行提供贷前风险评估、贷后还款和商户交易监控等增值服务,推动实现农信贷款的远程申请与发放、贷款查询及还款。例如,银联内蒙古分公司携手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基于遍布12099个行政村的“助农金融服务点”及银联云POS智能终端,推出农牧民远程信贷产品,使得原本由于缺乏抵押、财务及信用记录不全而借不到款的农村小微商户获得了新的融资机会,延伸了商业银行服务“三农三牧”半径。

农村支付市场发展迎来重要机遇

农业产业升级促使支付场景日趋多元。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在国家大力支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农产品产销衔接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日益丰富,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实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加强,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产业快速发展,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逐步形成。农业产业的不断升级,为支付提供了全新的应用场景,有助于更多行业专属解决方案的设计推出,为支付产业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农村数字化进程为普惠金融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数字乡村战略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35.4%,农村网民规模达2.09亿人,移动宽带网络基本实现了发达乡镇的热点覆盖,农村地区发展低成本、高效率的移动互联网支付已初具条件。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务工人员通过电商购物、社交红包逐步培养了移动互联网支付习惯,将进一步带动农村地区新兴支付方式接受度提升。此外,随着农村地区数字化治理开始步入正轨,户籍所在地、违法犯罪记录、工商登记、税收登记、出入境、扶贫人口、农业土地、居住状况等政务信息均可实现联网采集,成为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推动支付服务需求升级。在党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动下,近年来农村地区不断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快速增长。2017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432元,人均消费支出达10954元,同比增速均超过城镇居民。农村消费支出结构也由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费转变为家电、汽车、住房、娱乐等享受型消费,推动支付交易规模迅速扩大。在此背景下,支付产业可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偏好优化支付服务体验。

促进农村支付市场全面升级

推动助农服务网络智能化升级,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支付业态逐步从实体卡支付转向无卡支付及线上线下一体化支付,其背后所蕴含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商业模式正是实现农村支付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银联将联合产业各方打造技术驱动型助农服务网络,推动农村支付服务智能化进程加速。一是联合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加快移动支付环境建设,实现助农服务点受理终端由传统向智能化的升级,实现手机闪付、二维码支付的受理。二是聚焦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联合产业各方拓展公交、餐饮、住宿等各个支付场景,打造移动支付示范县,不断提高农村移动支付普及率。三是联合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公司等参与方,把助农服务点打造成为存、贷、汇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网点,在助农取款及转账、现金汇款、便民缴费、农产品收购等业务基础上,为农村居民提供存款及理财服务;利用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村地区开展远程开户、贷款申请、授信、发放、查询、还款等全流程业务,基于电商平台扩大远程购物消费,从而推动助农服务点实现可持续经营。

打造农业供应链数据闭环,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支付连接着农业供应链的起点和终点,既是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又是农产品生产的风向标。中国银联将联合商业银行、互联网公司等产业各方提供行业专属支付解决方案,使农产品顺畅销往各大城市,形成资金和信息数据的闭环。一是利用大数据平台,分析各个城市的农产品消费结构偏好并及时反馈给生产方,引导农产品结构调整,以满足个性化、绿色化的消费需求。二是联合产业相关方将农产品销售数据转换为授信依据,丰富农村基础数据库,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向农村金融机构输出信用服务,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短板。

建立完善开放服务平台,赋能农村合作伙伴。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在技术研发、运营管理、风险监控等方面普遍存在能力局限,针对这一情况,未来几年,中国银联将在自身网络架构全面升级的基础上,向成员机构、合作伙伴开放服务平台,协助其提升业务技术能力。一是设计以云计算为核心、适应机构及账户分类管理、开放敏捷的系统架构,逐步实现分布式、自动化、智能化、超大容量、高效稳定的数字化支付网络。二是加快投入打造“银联云”服务品牌,向金融机构、支付机构、政府部门等提供系统托管、灾备、研发、咨询等底层云服务。三是建设和完善开放平台,将核心支付、智能风控、营销及忠诚度计划解决方案、计算存储等产品和服务进行分拆和标准化,以独立API、SDK等形式向农村地区合作伙伴开放,推动相关机构快速提升全方位支付处理能力,让安全、便捷、高效的支付服务惠及广大农村居民。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