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时代下的互联互通,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佘云峰移动支付网2018/12/24 9:04:44

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交通领域也已经开始全面拓展包括二维码、NFC在内的多种移动支付方式。

在一卡通时代,互联互通的问题一直是“卡”在交通领域的一根刺,从最初运营主体的复杂多样、规范不一,到互联互通标准的更换,再到移动支付的兴起,一直到现在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仍然没有完全普及。

在移动支付时代,二维码开始延伸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逐渐替代了一卡通。然而,二维码交通支付火热的背后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支付宝、微信、银联、通卡公司等多个运营主体分别推行着自己的一套系统规范,码与码之间无法形成互通,城市与城市之间更无法异地刷码。

于是,二维码交通支付时代,互联互通问题成了一个新的出行痛点。

应对互联互通,他们是这么做的

近日,在住建部的互联互通合作者大会上,“城市通APP共享联盟”联盟理事长袁建国介绍了城市通APP的作用和联盟成立的初衷。

今年9月份,“城市通APP共享联盟”正式在宁波成立,深圳、青岛、宁波、舟山、嘉兴、珠海六个发起城市成为首批联盟城市,并发布6个城市上线试运营。

“城市通APP共享联盟”是个什么组织呢?按照官方的说法,其正是以用户共享为特点,将公共服务APP上的交通、旅游、购票等各项民生服务进行了互通、共享,让用户获得在异地使用同城优惠待遇,实现城市间的平等互利。也就是说,宁波市民可以下载宁波市民通APP在其它联盟城市旅游,并使用它进行刷码操作,享受当地的优惠政策,而不用下载其它城市的APP。

无独有偶,12月初,为了解决地铁二维码的异地互刷问题,在支付宝的技术助力下,长三角地区的沪杭甬率先在全国正式启动地铁刷码互联互通。

通过这项异地刷码技术,上海人到杭州、宁波,只需要打开“Metro大都会”APP,就像在上海一样刷码过闸。反之,杭州人、宁波人到上海,也可使用自己城市的地铁APP乘坐地铁。

面对二维码的互联互通问题,通卡公司以及地铁公司已经感受到了危机,开始寻求解决办法,而建立联盟“抱团取暖”成了第一个能够想到的解决途径。

解决互联互通,他们真的做到了吗?

互联互通,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实现异地刷卡、刷码,能够方便消费者在异地使用同一个支付工具进行消费。

一卡通领域,互联互通的意义在于能够实现一张卡通刷各个互联互通城市。但是二维码交通支付而言,是否真的做到了一个码通刷互联互通城市呢?

城市通APP的解决方案是,通过联盟城市的资源整合、互通、共享,将多个APP的功能资源集合到一个APP中,通过应用自动识别地区,提醒切换城市,用户也可以主动点击切换城市展现不同的功能模块。因此,二维码也能够随着地区的不同,而提醒用户主动开通相应地区的二维码进行刷码支付。

这个操作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对啊,这不就是交通版“美团”嘛?当然,美团是一个APP内集成多个不同地区的功能,而这个模式下是多个城市的APP功能整合共享,从而实现互通。但是实际上,二维码还是当地的二维码,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二维码的异地通刷。

而长三角沪杭甬的地铁二维码互联互通,是通过技术手段在APP内实现不同地区的二维码调用,从而实现异地的二维码互刷,也并不是基于一个二维码的互联互通。

而这样的操作模式,实际上腾讯的乘车码、支付宝的电子公交卡甚至是银联的二维码以及银行卡、手机Pay,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同类产品,其本身就是一个聚合APP能够实现消费者的使用互通,因为消费者也只需要打开一个APP就能够调出不同地区的二维码实现刷码通行。

二维码需要互通吗?未来能否实现一码互通?

近两年时间,二维码疯狂进入交通支付领域,带来的结果便是运营方众多。运营方众多导致了二维码交通支付领域目前群雄征战,各守其城。

微信、支付、银联本身就拥有庞大的运行体系,如上文所说其自身就是互联互通的基础,但是通卡公司、公交公司、地铁公司没有。一卡通时代,通卡公司负责交通卡的清结算,其在交通卡支付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是移动支付时代,公交地铁公司开始绕开了通卡公司直接与巨头对接,甚至自建系统和应用来推行移动支付,这俨然已经形成了新的局势。

通卡公司振臂一呼大喊“转型升级”,以跟上互联网的步伐;公交地铁公司长枪一出自给自足,也要分食移动支付蛋糕;巨头更是攻城掠地,大面积拓展自身支付体系的支持城市。于是,联盟成立、标准互争、多个应用体系接踵而至,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卡时代的互联互通便是由于标准问题而迟迟无法真正实现,二维码互联互通似乎又在重走老路。

二维码需要互联互通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二维码其实天然具备互联网属性,是一个轻量级的应用产品,可以很方便快捷地跟随应用来进行转换,这也注定了其实二维码本质上不太需要像交通卡一样去使用一张卡进行异地通行,因为毕竟携带一个APP要比携带多张卡方便许多,至于APP里装了多少张“码”或许就不那么重要了!

既变相达到了“互联互通”的目的,又节省了运营和结算成本,还可以在不损失自己城市的流量、资源的同时推广支付和应用。这或许也是通卡公司、地铁公司能够积极响应和加入的原因!

那未来能否实现一个码异地互刷的互联互通?实际上还是有可能的,抛开巨头体系下的产品不谈,未来实现一个码互联互通的重任只能落到交通部的身上了。截至10月底,据交通部官方网站信息公布,由交通部牵头的全国31个省(区、市)225个城市实现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

今年2月底,交通部发布了《交通一卡通二维码支付技术规范》,规定了交通一卡通二维码支付的应用场景、支付体系框架和流程、二维码数据结构、信息接口、安全要求、受理终端要求以及客户端软件要求。统一的技术规范显然是互联互通的前提,但是交通部的二维码支付最终是否会按照一卡通互联互通的模式进行推广?何时才能正式落地实现商用?又如何去跟上一卡互联互通的步伐?这些可能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交通支付微信社群,有兴趣的朋友请添加群主:18002540911  备注:公司+姓名+职务+交通入群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