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金融科技热点展望丨开放银行:亦有星星火,燎原势竟成
2019/3/29 9:54:32

当下,金融科技已经成为当代金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金融创新与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今年的“2019金融科技热点展望”中,我们选取了“金融业全面启动IPv6规模部署”“支付行业发展迎来新变局”“开放银行燎原势竟成”“分布式架构继续发力”“智能化服务加速数字金融进程”“强金融科技应用研究与新兴技术风险防范”“科技助力管控金融系统性风险”“科技助力小微、民企”8个话题进行讨论研判,以期为您梳理解读其在2019年的应用发展趋势!精彩内容将陆续呈现,请您持续关注!

本期为该系列专题第三篇“开放银行:亦有星星火,燎原势竟成”。

信息网络化时代,互联网技术与经济模式的融合产生了“API经济”,即利用API技术,将企业能力作为API服务进行商业交换的经济模式。近年来,API经济在全球快速发展,成为驱动数字革命的重要力量。开放银行作为API经济在银行业的具体应用,也正在成为全球银行业转型的风向标。

开放银行转型大潮来袭

在GARTNER对于2018年银行业的趋势预测中,特别强调了API开放银行这一趋势方向,其中认为商业银行通过API构建的开放银行生态,实现核心资产的复用、共享和货币价值化,可以扩大服务的受众用户,提供新的营收来源。

纵观全球,开放银行模式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在欧洲,英国成为首个实施开放银行理念的国家,包括汇丰银行在内的9家机构已开始共享数据。西班牙对外银行BBAV也已在西班牙开放8个核心银行API,成为第一个部分实施PSD2的主要欧洲银行。在亚洲,星展银行于2017年底,推出了API平台,其中共拥有155个API,横跨20个范畴,包括转账、奖励、移动付款应用PayLah等。

聚焦国内,早在2012年中国银行就提出开放平台的概念,并在2013年推出了中银开放平台,此后,随着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开放银行概念开始逐渐升温。2017年,作为开放银行的早期探路者之一——上海华瑞银行推出了综合金融服务SDK产品“极限”,该产品是国内首款聚合了包括账户、支付、投资、融资、数据、企业服务等金融服务能力于一体的综合化、开放银行金融服务产品。

在中国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浦发银行等先行者初探之后,2018年下半年,各股份行与国有大行也纷纷加快了开放银行转型步伐,成为这场转型大潮中的“星星之火”。中国工商银行表示,将全面实施e-ICBC3.0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推进传统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改造,向服务无所不在的“身边银行”、创新无所不包的“开放银行”、应用无所不能的“智慧银行”转型。

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总监金磐石提出:“要将包括商业银行、租赁、保险、基金等集团业务的功能和数据能力,以服务的方式向社会开放。”

招商银行宣布迭代上线App7.0、掌上生活App7.0,两大APP的新版本更新中,将支持非招行卡用户注册手机号、绑定多家银行卡,打破了封闭账户体系,转向开放用户体系。

开放银行的发展态势已如星星之火一般,持续蔓延。在输出方式上,目前国内几家较为成熟的金融机构,多以API为主,但也支持SDK、H5等多种方式。在输出内容上,则是在底层账户管理基础上附加投、贷、付等核心功能和基础服务作为标配,同时也添加一些特色化的输出内容。

打造“平台+生态”的新型商业范式

现代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多是典型的流程型服务,而在具有网络化、平台型和生态模式特征的API经济时代,商业银行则需要重新定义运营和流程、调整组织架构,进而重构业务模式和价值链。

作为一种开放式的金融服务平台,“开放银行”正在以打造着“平台+生态”的新型商业模式为方向。在这种模式中,将数据开放出去的金融机构、提供流量支持的第三方机构,以及被服务的客户三者串联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基于此系统,金融机构将金融服务无缝嵌入实体经济各领域,打破服务门槛和壁垒,进行了生态边界拓展与价值链重塑。在获客渠道方面,通过将业务渗透到更多垂直领域,实现金融服务渠道在全行业的灵活扩展。在场景数据获得方面,可通过调整API接入方式,创新合作模式,抓取获得客户和第三方真实的行为数据与场景消费信息,从而进行精准的客户画像,定制营销策略,设计更加贴近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对于第三方机构来说,接入金融服务相关业务产品个,能够帮助其向客户提供更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提高客户黏性。而对于客户来说,只需通过单一访问渠道,就能获得更多产品和服务的端到端的优质体验。

对于这一个生态的打造,浦发银行相关负责人认为,从应用领域而言,开放银行的边界是不断拓展、极其广阔的,她把金融与各行业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开放共享、共建共赢的生态圈。银行与生态圈伙伴,结合双方的优势资源,进行产品和服务快速创新,形成金融+教育、金融+医疗、金融+制造业、金融+社交等各种跨界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和个人各类金融需求。他举例说浦发银行的开发银行战略便是广泛连接C端、B端和G端,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和用户,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在生态链构建方面,上海华瑞银行依托开放平台,打造了B2B2C场景类贷款的合作模式。该项目通过与涉及“衣食住行”多个民计民生业态的互联网企业合作,将为C端客户打造的融资服务输出到有场景的B类企业,实现合作共赢。此外,该行还在租房、租车、装修等市场的尝试中运用了开放银行的技术实现方式进行业务开展。经过不断积累,此类B2B2C合作模式正在逐步成熟。”

在“平台+生态”的商业模式中,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接口以API/SDK形式向实体企业平台直接输出综合金融服务,只做金融本该做的事情,而社会生产与生活服务的任务则交给实体企业去做,双方通过共建生态,互利互惠发展,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普惠大众的目标。

此外,“开放银行”的出现,在整合银行体系内的产品、功能和服务的同时,协手外部合作方,把金融与各行业紧密相连,延展可触边界,实现金融服务“无处不在”。未来的商业银行将不只是一种场所,更是一种服务,各类产品无缝嵌入到各个场景和生态中,有型的网点将逐渐消失,无形的服务却如影相随。开放、连接、共享将成为下一步金融服务发展中的关键词。

机遇与风险并存

金融服务“开放”的过程中,有机遇也一定有风险,业内专家表示,开放银行在有效提升银行金融服务效能的同时,也使得风险敞口更多,风险管控链条更长,风险洼地的效应更加明显。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业务开放风险。开放平台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提升开放银行业务灵活性,但如果对开放业务的管控不严,将会导致业务流程无法按照预期执行,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开展违规业务。此外,与商业银行传统线下网点的KYC能力相比,开放银行可能在精准或充分进行客户身份识别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有效进行客户风险评估,进而给反欺诈、反洗钱等业务风险管理带来新挑战。

二是数据安全风险。开放银行以数据共享为本质,连接了服务的提供方、不同场景的服务应用方等众多主体,对敏感数据交换、客户隐私保护带来了更多挑战,数据泄露风险增多。

三是网络安全风险。开放银行以开放API为技术,依托互联网渠道向客户服务,增加了暴露在网络犯罪分子面前的攻击面。

四是合作方管理风险。开放银行以平台合作为模式,构建了一个层层叠加、共荣共生的生态圈,促使商业银行与其他行业合作更加紧密,但开放的另一面也就是风险开放,需要充分判断开放条件的成熟度,对外部合作方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确定开放的界限,既需要监管层在顶层设计上制定相关标准,也需要商业银行自身进行资源整合,打破条块化管理,建立数据安全保护机制,明确风险责任边界。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陈立吾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在平衡安全与发展关系上,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银行业发展实际,建立健全开放银行业务规则与监管框架,加快出台指导意见,针对不同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同种类的金融业务,设置开放银行的服务红线,明确允许开放的信息接口类型、服务范围等关键要素,推动开放银行更好地支持制造业、服务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实体经济发展。

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促进了新型业务形态的产生,目前,尽管开放银行的各项产品应用实践还处于早期阶段,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业态已经出现在我们眼前。对于开放银行的未来走势,华夏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吴永飞认为,开放银行加速客户到用户、封闭到开放、单打独斗到平台经济的转变。随着5G和万物互联时代到来,开放银行的发展会更加迅猛。

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打造开放银行是银行业转型发展中的新引擎。未来,随着各金融机构战略决策的逐步推进,以及相配套的法律规范和制度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开放银行这一新模式的推进态势将会呈现燎原之势,2019年将成为我国银行业构建开放银行生态的转型发展之年。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