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评】怀旧支付,我们都在“过渡”
慕楚移动支付网2019/4/8 8:47:19

清明假期,适合怀旧。

在支付行业的浪潮中,有多少人和事值得怀念,没有遗憾。

过去的5年

2014年3月13日,央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这就是支付历史上有名的条码支付叫停事件。

央行叫停原因是,“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的业务模式,其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目前,将条码(二维码)应用于支付领域有关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尚不明确。相关支付撮合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质疑,存在一定得支付风险隐患。”

对于叫停,支付宝陈亮在微博上回应,与银行积极沟通,业务正常。微信支付并没有直接被点名叫停,但是对于条码支付的叫停,也仍然是受影响的。

简而言之,因为不安全,条码支付被叫停了。

5年之后,2019年3月15日晚,央视CCTV曝光了非接支付的“隔空盗刷”问题,因为“不安全”,非接支付被推上风口浪尖。银联回应,“隔空盗刷”是少数,且属于犯罪行为。

不久之后,银联再补公告,联合商业银行共同开展新一轮告知服务,提供小额双免一键开关功能,并从硬件支持保障、商户终端管理、交易限额管控、风险监测分析、损失赔付补偿五个方面,建立五重保障机制。

不禁又想起了那个曾经的争议,二维码支付与NFC支付倒是谁更安全?

标准与成败

2018年12月8日,是支付宝14岁的生日,这一天支付宝官方微博“胆儿肥”,公布了8年前马云使用二维码支付的体验视频,也就是2010年。

结合当下扫码支付的普及态势,支付宝在回忆,同时也像是在宣布胜利,二维码支付的胜利。当然这胜利成果,还有一半是属于微信支付。

其实支付宝也失败过,2013年8月,支付宝微博宣布:“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支付宝将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当时的行业看来,支付宝的失败是真的市场失败。以退为进,随着二维码支付的兴起,支付宝“POS”又回来了,而且是大街小巷。

2012-2013年,可谓是中国移动支付转折的两年。

2012年8月,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中国移动开始推NFC了。在此之前,以国民技术为首的2.4G一直是中国移动待见的,在深圳,百万级用户是2.4G的成功案例,而NFC伴随着产业链复杂、他国技术、不可穿透金属等等问题。

在移动支付标准上,NFC与2.4G两大技术阵营一直在争夺。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的合作,从某种程度来说,2.4G已经走向失败,起码对于大众市场来说。在2013年,三大运营商均推出了NFC支付,NFC可谓是风光一时。

但NFC支付也并没有因为失去竞争对手顺势而起,商业模式过重,让NFC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像是一场商业长征。

最终,NFC和2.4G都成为了标准,但都输给了扫码支付。

2013年12月,打车软件大战打响,二维码支付进入大众视野。2014年1月,微信支付凭借微信红包对支付宝发动“珍珠港偷袭”,从此天下二分。

“这只是过渡”

“这只是过渡产品。”在移动支付发展的早期,多样的支付技术爆发,但都被冠以“过渡产品”。

2012年,“效仿”美国Square的手机刷卡器在中国落地,拉卡拉、盒子支付、乐刷、钱袋宝、快钱、钱方等支付企业纷纷推出相关产品。当时许多人就认为,手刷就是一个过渡产品,随着互联网支付的兴起,硬件走向软件是必然趋势。在2014年,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大火之后,手刷似乎走向了末路。

然而到目前,凭借“套现”灰产,手刷依然活的好好的,并且推陈出新,增加功能,满足各种商业环境。先贤Square的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调整后当季营收4.64亿美元,同比增长64%;

产品没有过渡,但人却成了过渡。公司或者转型,或者收购,人也换了一批又一批。

在NFC领域,NFC-SD、NFC-SIM、HCE、全终端等技术优劣也曾经是争议点,全终端是最终形态,其他是过渡的观点是主流,目前的市场情况,也证实了全终端模式的确更像是NFC的终极形态。但相对二维码支付全民普及来说,整个NFC技术好似一个过渡技术一样。

对于二维码支付,刚刚兴起时,许多人也认为这是过渡技术。一方面是二维码支付安全性偏低,必将被更加安全的技术所替代。另一方面是便捷度不够,从当时的终端支持率趋势来看,NFC技术未来必然全面在手机终端普及,更加便捷的NFC支付比二维码支付更有优势。

然而,凭借P2P的转账支付便利,低廉的成本支持,还有巨头的补贴。二维码支付起码到现在为止,还不是过渡技术。

不过现在下定论还为时尚早。

2018年,刷脸支付开始兴起,2019年大有全民普及的趋势。支付宝的“蜻蜓”,微信支付的“青蛙”,还有银联的轻量级刷脸支付终端,都在进行商业下沉。在此背景之下,二维码支付会被淘汰吗?谁又能料得到。

人们一直在追求终极形态,避免过渡。然而手刷企业凭借“套现”赚的盆满钵满,支付宝微信凭借二维码的低成本,易于对接互联网,平分中国移动支付市场。

其实哪有什么是终极,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你我都只是“过渡”。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