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未来银行——数字银行
2019/4/19 9:43:58

【导读】银行正面临着不同于以往的竞争环境,在银行体系之外受到金融科技企业的冲击,在银行体系之内受到新兴数字银行的挑战。同时,以欧洲部分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西方银行业,也正在经历来自开放银行的政策压力。在这一市场格局下,开放银行与数字银行的研究受到多方的关注。就现有研究材料的基础上,整理出本报告,以解读当下开放银行与数字银行的发展现状。

开放银行的合作

开放银行业的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正在结合各自优势开始早期的合作。实际上,合作现在是这个领域不可避免的策略,合作策略主要以合作伙伴关系以及早期并购为主。

开放银行的风险与挑战

客户需求挑战:客户惯性是银行系统的根本特征,尽管监管机构努力实现多元化,但经常账户仍被大银行所垄断;任何被新闻媒体披露的系统缺陷都可能导致客户需求受损;第三方获取数据访问权限的细微差别可能会给预期控制的实施与解释带来不确定性。

管理风险:第三方提供商可以存储或轻易访问合作方的金融数据,从而发生数据泄露的问题,并为大规模黑客攻击提供了访问缺口;由于过于关注技术标准,开放式银行业在处理跨银行、跨合作方责任问题方面存在显着滞后。在设计数据共享与保护的治理规则时,领先的银行主要是自己制定细节。

网络安全风险:通过开放式银行业务,银行的敏感数据边界延伸到银行体系之外,聚合的客户数据可能导致系统、协议或网络漏洞;使用自动化流程在网络上管理运营,为欺诈活动创造了新的机会,并要求采用新的欺诈监控技术;黑客可以诱骗客户或其电话公司共享/重置登录信息,通过控制大量设备,强化攻击能力。

开放银行的成功路径

1.成功者都是早期参与者,他们在实施API方面保持灵活性,并根据金融科技和第三方提供商的需求扩展其数据协作能力。

2.成功者专注于向客户宣传开放银行的价值。

3.成功者不仅开发API市场/生态系统,还将与其他技术提供商/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合作,共同构建端到端解决方案。

4.成功者将采用新技术、数字工具、模块化和灵活的IT架构以及操作功能,以促进组织内部的转型。成功者将在前端提供易于使用的功能或操作。

5.成功者专注于自动化、强大的身份验证和风险管理流程、数据治理和网络安全。

6.成功者拥有全面的客户数据控制框架,并将向监管机构分享与数据安全或运营问题相关的问题或疑虑。

7.成功者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战略,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可用性和便利性。

数字银行蝶变

电子银行模式:1997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一网通”,成为中国网上银行业务的市场导引者;20世纪90年代末,中行、建行、工行等陆续推出网上银行,开通了网上支付、网上自助转账和网上缴费等业务;随后,中国各大商业银行进人电子化的发展阶段。

直销银行模式:直销银行是数字银行发展的早期模式,相对纯数字银行独立性较弱。不同类别的商业银行都积极发展自身互联网金融业务,推动本行向“互联网+”转型,主动迎接挑战;商业银行互联网化的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为产品互联网化、江具互联网化、搭建互联网平台和渠道互联网化;

纯数字银行模式:截止2015年6月,5家民营银行获得银监会批准筹建,并全部拿到了开业批复,标志着我国银行业正式进入纯数字银行时代;2017年11月18日,百信银行正式开业,成为我国第一家由传统商业银行和科技企业共同发起设立、采用独立法人运作模式的数字银行。

数字银行的特点

组织架构:独立的运营架构决定了银行决策流程、激励机制甚至产品服务,目前国内直销银行尚未独立;扁平化部门设置省去了中间层级,保证前中后台信息通畅,运营高效;员工主要集中于后台且IT技术人员占更大比例,人均效率上有优势。

品牌战略:品牌标示鲜明,色彩明艳而设计感强的品牌标识加强客户印象;线下体验网点,减少虚拟感,提升信任度,操作指导和产品推介;雄厚的股东背景,股东起到信用背书作用;加入存款保险,为客户提供权威的资金保障。

客户服务:精准客群定位,定位前,要求银行基于所在市场和自身发展的特点,开展大量科学细致的调研;精准的客户定位,对应的是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产品设计:价格优势策略,互联网银行具备人均产出高、成本低的特点。有利率更高的存款产品和费率更低的账户服务;创新型策略,可以在传统产品中创新条款嵌入,并提供附加增值服务;全产品线策略,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和组合,满足用户更广泛的需求。

渠道策略:线下门店引导体验,有助于提高客户信任感,引导用户体验;机具与现金需求,互联网银行线上运营难以满足客户的现金交易需求;线下开拓对公业务,对公存款业务的初期接触,涉及线下会面及洽谈;母行网点宣传导流,与母行的线下网点结合,完善一站式服务能力。

盈利模式:存贷利差,多数数字银行的主要盈利来自存贷利差,主要以个人客户为主;投资理财平台,这一模式并不多见,侧重于提供纯线上操作的投资和交易平台;第三方合作,与第三方合作可以快速积累客户。

资源禀赋:金融背景可为银行带来现成的各类基础资源与设施,提升客户信任,产品多元化;产业背景,资产端利用产业门店导入,产业品牌提升客户信任,价格优势完成揽储;IT背景,以平台沉淀的客户数据为基础,识别客户信用,通过互联网平台对接金融需求。

数字银行与传统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流程的对比

受理与调查

传统银行:受理,主要通过客户向银行提交正式书面申请的方式进行;调查,主要以实地调查为主,间接调查为辅。

数字银行:受理,主要通过互联网、电话、邮件、手机客户端等非面对面方式进行;调查,借助第三方数据、银行全自动、合作伙伴调查。

风险评价与审批

传统银行:由具有不同审批权限的人员结合其自身经验人工完成;具有人工完成、信息来源窄、规定区域开展等特点。

数字银行:线上审批为主,线下审批为辅;审批所依据的数据不同;因采用数据不同,授信审批模型变异较大。

协议与发放

传统银行:协议签订均采用现场面签的方式进行,合同中约定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各项条款内容,同时签订授权协议。

数字银行:基本采用线上签订方式进行,无纸质协议文本;须签订的协议文本不同;自动完成全部发放工作。

支付管理

传统银行:采用受托支付或自主支付的方式进行资金的支付;受托支付贷款人要求借款人使用贷款时提出支付申请。

数字银行:贷款也采用受托支付和自主支付两种方式,但流程全部通过在线方式完成。

贷后管理

传统银行:贷后管理落实到个人,客户实行专人负责,具体贷后操作主要由各实体网点客户经理负责。

数字银行:贷款责任主体非人格化,审批人是系统而非个人,客户也不由具体经理开拓与维护。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