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Libra很难成为超主权世界货币
2019/7/9 14:07:57

跨境贸易和投资等经济往来的发展,必然涉及到货币的跨境收付和清算问题,以及以什么货币作为计价和清算货币的选择问题。

现实生活中,决定权一般都是在更具影响力的一方,因为以其货币作为计价清算货币,可以节省其货币兑换的手续和费用。所以,在国际间的经贸往来中,计价清算的货币选择,最终取决于货币发行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其国际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最强大国家的主权货币,就会成为最主要的国际中心货币。

毫无疑问,在世界范围内,货币越是统一,其收付清算的效率就会越高,成本就会越低,越有利于促进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但以一国主权货币作为国际中心货币,在缺乏国际间有效的货币监管体系情况下,就会很容易使国际中心货币发行国为了本国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全球公共利益,造成严重的世界不公和货币金融危机。

于是,不少人希望能推出超越国家主权的世界货币。其中主要的探索包括:

一、基于传统技术条件的尝试

1、1944年英国财政大臣凯恩斯就提出过世界货币“Bancor”的概念,但并未得到认可和实施。

2、在上世纪60年代末出现美元危机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试图在主权货币基础上,推出与主要国家货币挂钩的超主权世界货币SDR,但由于难以得到在IMF拥有一票否决权的美国的支持,SDR难以成为广泛商用的世界货币,而只是成为政府间的一种补充性质的官方储备资产(其实难言是货币)。

3、区域货币实践。二战之后,随着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形成,以及日本的快速崛起,欧洲老牌强国越来越认识到,单靠每一个国家自身的力量,都难以形成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并较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必须在松散的欧洲联盟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货币乃至财政的合力。于是,德法意等国发起筹建区域统一货币——欧元,并力邀英国加入。但英国出于平衡美欧关系和自身利益考虑,迟迟不肯加入欧元组织。这样,在美元作为国际中心货币,日元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在最强的德国和法国率先放弃本国货币,大力推动超主权的区域货币的情况下,欧元应运而生,并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世界第二大国际货币,一度作为超主权货币被世人寄予很大的期望。

然而,欧元运行的实践证明,由于欧元成员国作为国家的独立性依然存在,不同国家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难度非常大,要维持欧元的高效运行面临诸多挑战,能否长期维持下去都存在很大疑问,也根本上难以挑战美元的老大地位,更难以从区域货币发展成为超主权的世界货币!

实际上,要探索超主权世界货币,首先要准确把握货币为什么会从自然实物货币彻底转化为国家信用货币,准确把握货币发展的规律和逻辑。

在货币长期发展历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货币将越来越重要,功能越来越丰富,但货币最重要的本质仍是价值尺度,最基本的功能仍是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而要发挥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作用,就必须使一国的货币总量尽可能与该国主权范围内、法律可以保护的社会财富总规模相对应,从而保持社会物价总指数和货币币值的基本稳定。由此,货币必须脱离社会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的价值对应物、表征物,而金银等货币金属必须退出货币舞台,回归其社会财富的本源。

这就推动货币发生了极其深刻的裂变:从数千年具体的商品实物货币,转变为以国家主权范围内社会财富为总体对应的国家信用货币,转化成纯粹的价值单位或价值尺度,成为一种数字表征物。

这里所谓信用货币的“信用”,不是发行货币的机构(如央行)自身的信用(不是央行的债务,央行根本没有向持币人兑付任何财物的承诺),也不是政府或财政自身的信用(不是以政府税收作为支撑的),而是整个国家的信用(以整个国家社会财富作为支撑),是国家将发行货币的权利赋予了货币当局。

在国家难以消除,不能形成世界大同的地球村,或者至少是形成世界两极或多级均衡制约,最强大的国家愿意放弃本国货币,而支持建立超主权世界货币并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协调机制的情况下,仅从技术角度谋求建立超主权世界货币,基本就是脱离现实,是难以实现的。尽管这种以一国主权货币充当国际中心货币的体系确实存在很大的不公平性,但这却是在现实世界中经过激烈竞争优胜劣汰产生的,有其现实合理性和生命力,要取代它并不容易。

二、基于互联网新技术的尝试

(一)网络加密币

在2007年美国爆发严重的次贷危机,并进一步引发“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之际,更引发世人对现有货币体系的不满,有人抓住时机,在2009年初推出了比照黄金的基本原理,完全基于数学加密规则,运用区块链技术,以去中心化方式产生的网络内生加密货币(链生币)——比特币,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超主权世界货币的激情与期望。之后,又催生出以太币、莱特币等数以千计的网络加密币,一度激发出很多人的无限想象。有人认为,比特币将实现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设想,并成为高效率的超主权世界货币;比特币区块链将成为信任的机器(不认识的人相互之间就可以发生经济往来)、价值互联网;将再造社会组织和生产关系,催生全新的数字经济(通证经济)与平等公正的美好世界。有人甚至将其上升到哲学、神学到高度狂热吹捧、大肆炒作。

但比特币面世后十年来各种网络加密币实际运行的结果却让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比特币一类纯粹的网络内生加密币,缺乏有法律保护的资产或财富的支持,其价格完全受制于人们的偏好即供求关系,经常出现大起大落,难以发挥价值尺度的作用,而且其依托的区块链网络体系,完全是一个封闭的体系,竭力逃避金融监管,难以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由此支持的网络加密币,可能成为一种投机炒作或传销的对象(虚拟资产),但难以成为币值稳定的流通货币,不可能取代或颠覆法定货币体系。

也正因为如此,央行主导的数字货币,不可能是模仿比特币一类全新货币体系下去中心化的网络加密货币,而只能是法定货币体系下运用新的科技推进的货币数字化,旨在提高货币运行效率,降低货币运行成本,提高货币监控水平!

(二)与某种法定货币挂钩的稳定币

在认识到网络加密币难以成为货币之后,有人开始推出与某种法定货币1:1等值挂钩,以区块链技术支持的网络专用“稳定币”,如美国的USDT、USDC、GUSD以及摩根大通银行的JPMCoin等,其他国家也陆续出现与本国货币挂钩的稳定币。

这里的稳定币,仅指与挂钩货币之间的价格稳定不变,而不是真正指其币值稳定不变,因为其币值会随着挂钩货币币值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与法定货币等值挂钩的稳定币,实际上是典型的“代币”,与比特币等网络加密币相比,几乎没有多少货币创新含量。这种代币只能在其确定的网络社区或商圈内使用,而不能流出设定范围自由流通。作为代币,稳定币不可能取代或颠覆法定货币,而只能作为法定货币一定层面的补充。

那么,推出稳定币的公司为什么不像现有的移动支付公司,如支付宝(Allipay)、微信支付、Applepay、Paypal等直接使用法定货币,而非要弄出一个代币呢?

这里可能有以下几种考虑:

一是如果直接使用法币,则需要为用户开立法币的备付金存款账户。但面向观众吸收存款的存款性机构,在发达金融体都是需要专门牌照并要接受最为严格监管的,无照经营将被严厉处罚。

但使用代币,一方面具有等值法币储备物作为支撑(当然,这里存在法币储备物的管理和可能出现损益的问题),有发币主体的担保,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另一方面发币主体无需为用户开立法币存款账户,而是要求用户用法币购买(换取)代币,因此收取代法币归代币发行主体所有,只需为用户开立代币存款账户即可,由此似乎可以摆脱吸收法币存款的严格监管,使代币的收付更加灵活自由。

二是如果直接使用法币,其吸收的法币存款所有权属于存款人,很多国家金融监管上都要求此类保证金存款需要全部托管给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以防止被挪用。

但是,代币需要使用法币购买才能获得,由此收取的法币储备物归代币发行主体所有,这些法币储备物的运用收益也归代币发行主体所有。

三是各种代币都宣称使用了最新的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点对点、零费用的资金汇划,“使汇款就像发短信一样容易”,这使得其代币与支付体系似乎更具吸引力,成为宣传和引流的重要噱头。

但无论如何,仅与单一法币挂钩的稳定币,实际上无法摆脱“代币”的标签,而且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并非必须与网络代币绑定,在网络上,货币都是一定的符号,使用法币代号照样能够运行,因此,在“币”的创新方面,稳定币并无多少亮点可言,甚至无法与比特币等加密币相比。

(三)与一篮子法定货币挂钩的稳定币

于是,有人进一步探索推出与一篮子(多种)法定货币挂钩的新型稳定币。

2019年6月18日,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公司Facebook(简称FB)发布了由其牵头设计的这类稳定币——Libra(英文意思为“天秤”,寓意着公平公正)的白皮书,开宗明义地提出: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声明要用区块链技术朝着更低成本、更易进入、联系更紧密的全球金融系统迈进,打造一种全球性的“数字原生货币”,兑现“货币互联网”的承诺,面向全球人民提供服务,使全球范围内转移资金就像发送短信或分享照片一样轻松、划算甚至更安全。Libra区块链及其储备资产(其增减变化决定Libra的增减变化)将由非营利性的基金协会管理,基金协会注册在瑞士日内瓦。Libra基金协会由理事会管理,理事会由各验证节点各指派一名代表构成,目前,创始验证节点成员单位有28家,到2020年上半年Libra针对性发布时,将扩充到100家,届时每个成员单位需要缴纳1000万美元购买Libra。Libra将由FB独立的子公司Calibra具体运作,配备相应的数字钱包,推出独立的APP。

Libra白皮书一经发布,随即着全球引发巨大轰动效应,在中国更是引发轩然大波,很多人似乎认为这一愿景已经实现或肯定能实现,很多人认为,基于FB强大的互联网基因和财力,以及全球27亿左右庞大的用户,再加上合作伙伴的资源,Libra的应用范围将超过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将最容易成为世界货币;Libra基金协会(注:不是有人说的FB,更不是Libra本身)“将成为数字经济社会的全球中央银行”;“Libra有望成为集央行与商业银行功能于一体的超级银行”;“Libra将超越比特币,定义货币历史新坐标,开启开放金融的新篇章,成为数字经济新航母”;“Libra将对传统主权货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产生颠覆性影响”;将对从事跨境支付清算的银行、SWIFT、网络支付公司等产生巨大冲击;“FB发行的不是币,而是世界变革的信号弹”;“作为美国公司推出的全球币,将增强美国数字货币的全球影响力,中国再不赶紧行动,将失去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和在数字经济时代应有的影响力”等等,其中不乏望文生义、脱离实际、天花乱坠、惊世骇俗之词,对此,亟需仔细分析,准确甄别。

首先,与一篮子货币挂钩所形成的稳定币,不再是单一法币的代币,再加上其以区块链平台为支撑,更容易被看作是一种超主权世界货币,在货币创造上产生巨大轰动效应。不与单一法币挂钩,似乎也更有利于规避法币发行国的金融监管,并为持有挂钩法币的人提供更多兑换稳定币的方便。这似乎比与单一法币挂钩的做法有了更新换代性的重大变化。

但这种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做法本身就带来更大的挑战:

一是一篮子货币的构成与管理难度很大。

选取哪些法币作为篮子货币的组成部分,以及如何赋予各个篮子货币合理的比重系数,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事情,而且篮子货币发行国的国际影响力又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适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其规则和程序目前白皮书并未明确,这本身就是一种隐患。如果此事完全由基金协会理事会决策,而没有像IMF那样有成员国的参与,恐怕难以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难以在世界各国自由流通,而只能在Libra自己的网络社区(商圈)内使用,不可能取代或颠覆各国法定货币。

二是其吸引力存在不确定性。

这种稳定币的增减完全受制于其挂钩法币(即储备资产)的增减,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其发行人(基金协会)没有调控余地,不存在独立的货币政策问题,也不需要占用自己的资产。因此,基金协会只是一个发币及储备资产管理机构,不能通过贷款投放Libra,难以发挥中央银行的货币调控作用。如果人们不愿持有这种稳定币并全部进行挤兑,这种稳定币就会很快消失不见。

那么,这种稳定币对人们对吸引力到底在哪里呢?

Libra白皮书指出:“全球仍有17亿成年人未接触到金融系统,无法享受传统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Calibra联合创始人最近表示,“有了Libra,任何拥有廉价智能手机和网络连接的人都可以安全地保护自己的资产,接触到世界经济,以更低的成本进行交易,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获得更多金融服务”。这让人们欢欣鼓舞,似乎Libra的推出,就能很好地吸引人吗广泛参与并解决普惠金融难题。

但问题是,那些“仍未开立银行账户”的人,可能遍布世界各地,其获得的本国货币,如何就能非常便捷地兑换成Libra的篮子货币并进而兑换成Libra?谁负责兑换并管理这些流动性很差的货币(由于其没有银行账户,这些钱可能都是现金)、可能的成本和损益由谁承担?那些收入很低的人,又需要哪些金融服务,兑换成Libra真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吗?

Libra白皮书的宣传说,用这种稳定币进行跨境汇款,可以像发送短信一样轻松而便宜。但这种说法的前提是人们已经拥有稳定币。问题是,如果人们获得的收入是一国的法定货币,要通过稳定币体系进行跨境汇款,首先需要将法定货币兑换成篮子货币,然后再将篮子货币兑换成稳定币,才能通过稳定币系统汇出,那么,用非篮子货币兑换篮子货币真是那么轻松或便宜吗?实际上可能兑换费用非常高,甚至有可能根本无法兑换成功!而且收到汇款的人,可能还需要再兑换成本国货币,还需要手续和费用!这样,整体看可能根本就不可能是轻松而便宜的,除非这种稳定币真正成为一种在全世界都能自由流通的货币,但这似乎遥不可及!

更重要的是,只与单一法币挂钩的稳定币,其兑入、兑出的币种都是固定的,不存在币种转换的汇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但与一篮子法币挂钩的稳定币,持币人和发行人都将面临汇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对持币人而言,其用一种法币兑换出稳定币后,并不能保证还能等量地兑换原来的法币,随着储备资产总体价值的波动,以任何一种当地货币计价的Libra价值都可能随之发生波动,因此,就存在汇率风险。如果汇率损失很大,甚至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所以,与一篮子法币挂钩的稳定币,其代表的币值的稳定性可能比只与单一法币挂钩的稳定币增强了,但与特定法币联系的稳定性却减弱了!

对发行人而言,其发币收取的可能是一种篮子货币,但持币人兑回时可能要求兑换成汇率最好,或者是流动性最强的某种货币,这样,就可能使其储备资产发生货币错配,并引发严重的汇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除非其规定持币人只能是按照原币兑回。这样就必须对持币人实行实名制,但这又与其承诺“Libra区块链遵循匿名原则,允许用户持有一个或多个与他们真实身份无关的地址”相悖。

另外,从资产收益角度看,持币人用法币购买稳定币后,法币就归稳定币发行人(基金协会)所有,而其持有的稳定币是没有利息的,“Libra用户不会收到来自储备资产的回报“。这样,总体看,像Libra这样的稳定币对用户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大,实际上存在很大疑问。

特别是作为稳定币,其总量不像比特币一样是事先设定的,随着需要的扩大,存在明显的升值预期,可以作为投机炒作的对象,稳定币总量是不固定的,其价格变化取决于其挂钩的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指数变化,可投机的成分有限,赌博的空间不大,除非用户寄希望用这种稳定币从事非法的资金转移!

从发币人(基金协会)角度看,其发币收取的法币,可以存放在资质良好的银行或者购买流动性好的政府债券,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并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但这部分收益还要用于稳定币体系运行的成本支出,如果考虑到可能面临的汇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对基金协会理事成员而言,其先期投入1000万美元购买Libra是否能够获得理想的收益,实际上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同时,基金协会的章程以及成员的权利义务、协会的决策程序等也还不够清晰,甚至可能存在很大争议,这对成员单位存在多大的吸引力,同样存在很大疑问!

由此可见,那种以为FB社交平台27亿左右的庞大用户,以及协会成员单位的用户,天然就是Calibra的用户,根本就没弄清楚社交用户与金融用户的差别,完全是一种想当然的极端乐观的看法!

三是面临很大的金融监管风险。

目前,Libra的应用场景与具体用途并不清晰,而且Libra区块链遵循匿名原则,允许用户持有一个或多个与他们真实身份无关的地址(钱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管办法,允许人们无限额地用法币去兑换,可怕将引发非常严重的洗钱、恐怖输送等非法行为。

从中国对第三方支付公司对监管看,支付公司开立的支付保证金账户,不能是一类账户,不能直接办理现金出入,而只能是绑定银行卡等一类账户的二类或三类账户,资金只能从银行账户转入和转账支付,且账户存款和每日支付金额都有严格限制,主要用于小额零散支付,所有备付金存款都必须全额托管到合格的银行,支付公司不得挪用。这是中国率先推出第三方支付业务后,不断总结完善到成功经验,值得全世界在发展第三方支付公司业务时学习借鉴。

可见,Calibra钱包同样会面临监管问题,如果在开户、余额、用途等方面不加以限制,完全可能出现重大问题。

即使不对Calibra加以限制,各国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也需要考虑设置每个人用本国货币购买Libra的限额。各国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如果对此置若罔闻、无动于衷,则恐怕是严重无知或将严重失职!

必须指出的是,不是Libra将基金协会注册在瑞士,就只会接受瑞士一国的监管,实际上,一篮子货币的发行国都可能提出监管要求,就像SWIFT尽管注册在比利时,但其运行却要接受所运用货币发行国的监管,其中,美元是其最重要的运行货币,因此,也最主要受到美国的监管一样。同时,世界各国都有权力宣布本国货币不得兑换加密币或稳定币,或者不允许加密币和稳定币在本国使用。

实际上,Libra的设想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立法机构以及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国际金融组织的关注甚至质询,Libra不可能脱离主权国家的监管而独立运行,即使在美国也同样如此。

必须看到,货币收付清算系统并不只是技术上能不能做到高效准确的问题,还受到金融监管和商业可持续的约束,不能成为洗钱、恐怖输送等非法行为等帮凶。大型互联网公司在技术上打造一个封闭式跨境区块链支付体系并不难,但要满足金融监管要求,真正解决现实世界各种投资贸易等价值转移问题,却是充满挑战,要付出的成本非常高,在目前区块链依然存在“去中心、高效能、安全性”难以兼得的“不可能三角”难题并未解决之前,以区块链技术打造超主权货币,风险非常大,必须非常理智和冷静看待问题,绝不可盲目跟风,更不能自欺欺人!

四是难以摆脱法定货币成为真正的超主权世界货币。

有人认为,货币一开始根本就不是政府主导的,只要人们信任和接受,任何物品都能成为货币;就像纸币一开始也是以金属货币做支撑的(金属本位制),但在得到广泛认可和流通之后,最终脱离金属本位,转变成为纯粹的信用货币一样,类似Libra这样的稳定币,一开始可能需要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法定货币作为支撑,但到一定程度,就完全可能脱离法定货币而独立运行,成为真正的超主权世界货币。

这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实际上却是似是而非!

在实物货币阶段,货币确实不是政府主导的主权货币,但现在货币已经彻底转化为信用货币了,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信用货币不是建立在政府本身的信用上,不是政府债务或央行的负债,而是建立在国家信用(国家主权范围内法律可以保护的社会财富)基础上的,所以,信用货币也必然要与国家主权和法律相联,并被叫做主权货币或法定货币。

在这种情况下,要推动实施货币的非国家化、超国家主权化,就会使货币的投放难以得到法律确认的财富的对应,就难以保持货币币值的基本稳定,就难以成为真正的信用货币!

所以,不仅比特币一类的网络链生加密币不符合信用货币的本质和逻辑,难以成为真正的货币,而且像Libra这样与法定货币挂钩的稳定币,一旦与法定货币脱钩,同样没有法定财富与其对应,也就同样难以成为真正的货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很多人把Libra这样与一篮子货币挂钩,又超越国界的稳定币看作是超主权货币,但却并没有注意到,无论是没有法定货币支撑的,像比特币一样的网络加密币,还是有法定货币支撑(单一法币或多种法币)的网络稳定币,实际上都是在各自特定的网络平台或社区上运行的“社区币”,从“网络世界”的角度看,就好像是不同“网络国家”的主权货币,这些“币”,无国界,但有链界,依然不是真正的超主权世界货币,除非各个网络平台或社区完全统一,融合成为唯一的平台。但这恐怕同样遥不可及!

综上,Libra尽管与一篮子法币挂钩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其作为法定货币的代币性质,但根本上仍然只是法定货币的代币,难以成为真正的超主权世界货币,而且这种做法还大大扩大了其设计难度与运行挑战,其真正落地运行的可能性和实际效果并不一定比只与单一法币挂钩的稳定币,或者直接使用法定货币更好。在对Libra充满期待和憧憬的时候,还需要保持足够的冷静和理智,现在就认定“Libra对现有金融体系、货币体系甚至往来储备体系都是很大冲击”恐怕为时尚早!

要对货币进行改造和创新,首先需要准确把握货币发展演变的逻辑与规律,弄清楚什么是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从何而来、到底建立在谁(什么样)的信用基础之上等关键问题。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