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银行成热门话题 英、澳、日、星分享经验
2020/2/3 22:12:08

FinTech Taipei 2019台北金融科技展中,邀请了来自英国、澳洲、日本、新加坡的金融监管、业务及科技等各方领域专家,就开放应用程序界面与开放银行两项主题进行讨论,与大家分享各国现在执行的经验。

开放应用程序界面(Open API)与开放银行(Open Banking)近年已经成为各国金融业热门的讨论话题。本次研讨会有来自英国、澳洲、日本、新加坡的金融监管、业务及科技等各方领域的专家,就Open API与开放银行两项主题的相关议题,进行深入意见交流。

建立消费者信心是成功础石

来自英国的新创公司,同时过去具有英国及欧洲金融监管经验的Nilixa Devlukia,首先讲述英国的开放银行架构、挑战与优点,并认为架构甚至未来可在全世界通用,同时减少政府干预,且开放银行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通常政府会鼓励业者积极参与创新、竞争。

目前欧盟通过PSD2规范了两种新的支付服务模式:1.帐户信息服务(Account Information Services)及2.支付发动服务(Payment Initiation Services),也同时规范了公司与消费者间的责任。目前来看,推出共同的标准还是属于执行上较为容易的部分,真正在执行上,各家机构的信息技术层次差异才是阻碍点,而这些差异也能决定机构能多快地推出API服务。

缺乏法规精细度则是开放银行执行上的另一个问题。主要是哪些资料可以让消费者免费取得?而哪些必须付费取得?银行在推出商品时,也必须考虑如何和第三方业者进行资料沟通。此外,开放银行成功的秘诀在于必须先建立消费者使用的信心,小心照顾使用者的资料,倘若发生问题,将导致信心丧失而影响发展。

开放银行也能通过许多客户信息的累积,来帮助他们取得金融服务。以申请贷款为例,开放银行可以通过客户缴交房租的情况来累积信用,增加获得贷款的机会,甚至这种信息的交换可以扩及其他行业,让大家可以有综观客户全貌的机会,进而带来竞争。

成立OBIE监督银行讨论与执行

第二位讲者是来自英国竞争及市场管理局(CMA)开放银行业务负责人Bill Roberts。Bill指出,英国的开放银行源自于CMA在2016年对于消费金融的市场调查,当中发现有近8成的消金业务被4家大型银行占据,且情况相当稳定,甚至会开玩笑说,英国人离婚的机率比换银行机率还高,因为客户转换银行的机率小于3%,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大银行愿意给予贷款,且透支虽使用率高,但利率、手续费也高,所以银行都不想改变。

因此,英国要求大型银行成立一个组织――开放银行执行机构(Open Banking Implementation Entity,OBIE),它的重点是在设计、执行和维护开放银行的架构。同时,这个机构也让不同的参与者可充分讨论执行方式,包括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及中小企业皆可参加。此外,也通过OBIE以执行受託人(implementation trustee)的方式来监督银行的讨论与执行,甚至帮助银行做出决定,参与银行也大都认为这样可以增加执行上的妥适性。目前,英国第一个API标准已在2018年1月推出,到了2018年7月每一家大型银行都已经推出了API,而小型银行自愿参与的家数也已达到70家以上,表示目前参与银行的活期帐户市占率几乎达到99%以上。

在第三方业者(TPPs)部分,主要参与型态是帐户信息服务业者(Account Information Service Providers,AISP),其次是支付发动服务业者(Payment Initiation Service Providers,PISP)。AISP主要是协助整合客户在各个金融机构的存款、放款、信用卡等信息;另一方面,有些消费者现金短缺,则需要PISP来协助贷款,例如运用他们的缴房租纪录,来帮助办理贷款、购房,CreditLadder公司就是其中一家推出此类服务的业者;又或是Quickbooks公司运用云端协助中小企业主收款或支付帐务,都是PISP的主要作法。消费者部分,主要仍运用消费者透过API存取资料的累积次数(API calls)来评估成效,值得注意的是,自2019年3月推出在移动设备进行生物识别同意授权后,已有效地带动了客户的使用意愿。

基于过去的经验,我们学到开放银行若不是采取强制的方式来做,银行根本不会想做,有些银行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但更多银行认为这是威胁;另外,我们也采用了一种「最小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概念,意思是只要有人能在架构下推出商品,就可以考虑尝试去做,而不必等待大家都已经准备到位才开放商品,反而造成创新脚步的落后。

开放银行制度已经在很多国家推行,甚至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相当热衷于推展开放金融,当然这些国家的问题和英国不同,但通过开放银行也能解决他们在金融产业的不同问题。展望未来,开放银行会扩展到更多的国家,甚至扩展到开放金融或是开放人生(Open Life)的更大层面。

澳洲推开放银行关键在顾客

接着,由来自澳洲政府金融科技谘询委员会共同主席Scott Farrell来为大家演讲,Scott介绍自身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澳洲政府来检视整个开放银行制度。以澳洲的方式来看,推展开放银行其重点就在「顾客」(customer)这个字上。预期澳洲在2020年2月新法规推动后,未来澳洲将会是把重心放在客户的资料权上,继而进入更多的产业从事开放资料运用。

Scott对于开放资料的应用举例说明,认为澳洲的海滨管理单位会用不同颜色的旗子来代表海域安全性,而这些信息的背后就是数以百万计的游客资料归集。将此概念用在金融产业,就代表了金融产业必须将各类型业者的信息都归集进来,甚至强制要求大家要参加,才能让大家得到最大的信息利益。在归集资料上,信息技术是很重要的一环。信息的开放分享应该是必须经过客户同意才能进行,而客户同意的方式也有很多不同的作法,甚至是银行和其他业者间的信息交流,这些都必须互通才能达到资料分享的效用,目前澳洲和英国的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都希望能够跨国互通使用资料。而澳洲将专注在开放资料的金融数字认证、新资料生态系所建立之数字经济、宣导资料价值所在以及开放资料的跨境操作等重心上。

日本落实消保、信息安全成标准化

第四位讲者是来自日本金融科技协会的董事落合孝文先生,目前协会有400多个会员,主要多由金融机构参加,是一个与金融API相关的组织。协会中也设有API与网络信息安全等委员会,主要从事一些修法相关的讨论。

日本的开放API是由2017年《银行法》修法,纳入电子支付服务代理机构而来,其中规范了两种类型机构:PISP与AISP,同时也将过去使用的网页抓取资料的方式排除,让信息的归集安全性更为提升。基本上,日本的作法与欧盟PSD2类似,差别主要在于PISPs仍必须与银行签约之后才能提供服务,而不若欧盟不需要与各个PISPs签约。目前日本已有90%的本国银行已经或打算在2020年6月前参与开放API机制。

日本在开放API的推展上,也碰到了一些重要议题,例如消费者保护、信息安全等,但这些在日本通常属于自律的范围,但由于参与的银行多达100馀家,尽可能让银行与第三方业者的签约变成是一个标准化的流程;此外,在信息安全部分,对于API也有一个共通检查表,对于API本身和系统皆有要求。以目前的规范,金融科技公司必须设法在2020年5月底前和银行签约,否则可能就无法提供服务;资料权的部分,由于日本并没有规范,如欧盟的资料可携权,对于资料所有者仍待厘清。最后,则是合作标准化的问题,办理和银行签约的时间可能长达6至8个月,耗时太长,应该积极缩短时间来完成。

新加坡主张跨业平台重要性

最后是来自新加坡IBM公司的Nicholas Drury,他分享了来自该公司商业价值研究院所做的研究。这项调查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全球8、9百位高级经理人进行,机构类型有金融机构、主管机关及其他金融相关机构。研究结果显示,90%的受访者认为跨业平台(crossindustry platform)在未来会更加重要,其中也分析了这些平台对于营收、获利、客户或关係者满意度等项目的表现,认同度均高于80%,甚至对于成本也有正面的影响。

在执行跨业平台的挑战上,高级主管认为法令遵循、安全与文化是塑造跨业平台的最重要挑战。以文化为例,银行可能是一个充满政治化的组织,各国不同的政治、文化对银行所带来的影响也差异很大,因此,若银行来自不同的文化或地理地区,对业务可能造成发展阻碍或是具有不同的看法,也就变得十分正常。此外,研究结果也发现,有愿景的组织,其主要成功因素来自于策略、客户、创新、伙伴关係、营运模式、投资、价值衡量及监管等方面。

大科技公司加入,消费者成赢家

座谈部分,由台湾金融研训院院长黄崇哲主持,询问传统银行如何选取伙伴来发展开放银行?Bill认为,并不是所有银行都认为开放银行是机会,也有些银行认为是威胁,但认为开放银行是威胁的银行,做得还比较好;Scott接着表示,银行从来不能单打独斗,一定要先对自己的银行有所了解,别人才能提供看法,这些第三方业者要能够符合自己的需求,合作才有意义;此外,第三方业者也可能不是只有和一个地区的银行合作,未来若和英国与澳洲的银行都可以合作,合作的对象就会变得更广。

对于Facebook、Google这类的大型科技公司加入金融科技领域,究竟是谁会赢?Bill表示,我只能确定消费者会赢,因为消费者会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至于这些大型科技公司,我记得曾和银行业的朋友讨论到这个问题,他们也确实认为具有威胁,也认为倘若这些大型科技公司与银行是同一等级的公司时,这些公司可能会做得比银行更好。Scott也表示,这些大型科技公司的确令人担忧,但这些公司加入开放银行机制后,作法也会和大家一样,而银行更应该着重参与机制后信息的双方流通问题,而不是只有银行的信息流出给业者。

另外,有关英国目前采取法令强制的作法,与其他采取自愿自律作法的国家有何不同?与会来宾大都认同每个国家情况不一,可能作法会有不同,但英国主要是认为如果不是法令强制推动,开放银行就不会成真,因为许多银行对此都表示反对,主要是担心银行最有价值的客户,可能会被竞争同业抢走,因此就无法以自愿的方式来做。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