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码会一直使用下去?想多了
陈拾九移动支付网2020/4/9 9:34:22

如果说疫情期间有什么能和口罩、消毒液一样普及,或许只有一个东西:健康码。在两个月内,健康码基本完成全民覆盖,且在全国绝大部分地方都可以互联互通。

健康码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产品,它能满足防疫需求,使用方便快捷,适用于多个场景。但是健康码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在特殊时期结束之后,这种特殊产物的命运是确定的:注定死亡。

健康码:全国最大的身份认证方式

想要生成健康码,需要申报人填写很多信息。身份证信息和联系方式作为基础信息,个人健康信息和工作、居住信息作为拓展信息,经过快速审核之后,生成一张二维码,用于做身份认证。

从收集信息看,健康码是一种基于身份证,针对疫情防控需求而生成的身份认证方式。前文说过,健康码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全民使用、全国覆盖、绝大部分地区互联互通,而且打通了通信、公安、民航等大型数据孤岛。

它是目前国内使用人数最多、关联数据最复杂、覆盖地域最广的身份认证方式。如果可以查询健康码后台,完全可以轻易了解一个人在一个月内做的一切,他住哪、在哪购物、在哪上班、他的生活习惯是什么。

如果去掉疫情防控相关部分,健康码完全可以被称为“身份码”、“安全码”,继续用于公共场所安全检查或者酒店入住等等场景。

如果单从这方面来看,健康码在后疫情时代依旧有着极高的使用价值,继续存在、使用下去也是合理的,有人认为这种事情肯定会发生,并做出了猜测,并担心个人隐私、个人权利受到侵害,《你做好一直使用“健康码”的准备了吗?》获得了10W+的阅读。

不过事情从来没有这么简单。

健康码的命运:注定死亡

健康码的建设、运营需要极高的成本,这里成本包括建设成本和社会成本。在建设成本方面,健康码由于收集个人信息的敏感度过高,按照等级保护要求,需要建设足够安全的储存、传输渠道,在使用上也有相关要求,建设成本并不容小觑。

其次是社会成本,健康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专人核验、需要相应流程,显而易见的增加了社会成本,这些成本在疫情期间是值得支付的,但是在疫情结束过后,还维持这样的成本就是不划算的了。

从成本、收益来看,健康码被终止使用是必然的。

另外,按照《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个人敏感信息使用、保存、传输都有着限制,例如个人信息存储时间最小化原则,以及最小必要原则。

存储时间最小化原则是指,个人信息存储时间应为实现个人信息主体实现目的所必须的时间;最小必要原则是指只处理达成目的最少的信息,且目的达成后,应及时删除个人信息。

也就是说,健康码数据库在疫情结束之后就应该被删除,任何人、机构、企业不得私自留存健康码及其关联个人信息,或更改其使用目的。健康码注定死亡,这也是目前很多专家认为的最后结果。

想要将健康码直接转型成为“身份码”、“安全码”是不可能的事情,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合法性、正当性和必要性原则相悖。说健康码会一直使用下去的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健康码的价值。

健康码真正留下的东西

有很多人认为,健康码最大的价值是那个覆盖超过8亿人的数据库,里面塞满了个人敏感信息,包括个人健康信息、个人行程信息以及个人身份信息,就差个人财产信息。但事实上,这个数据库并不是健康码最大的价值所在。

简单想一想就可以明白,个人身份信息就在公安部数据库里安安静静的躺着,完全不需要另外采集存储,只需要使用的时候进行对比认证;个人行程信息也是安安静静存在于通信运营商、民航、铁路公司的数据库当中,打通数据孤岛就可以获取。

至于个人健康信息只对特殊领域有用,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并不需要使用。健康码那个可以被称为“宝藏”的数据库,对于国家来说,确实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没有高到缺了不行。

健康码真正的价值在于它在联通各个平台和数据孤岛的时候留下的经验,它告诉我们:打通数据孤岛,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并不难。

全国通用身份认证体系的骨架就是健康码最大的价值所在,在这具骨架上,使用留下的经验,无论是CTID还是eID都可以迅速成长为下一个全国通用的“身份码”或者“安全码”。它可以打通大部分数据孤岛,实现全国身份认证。

健康码在疫情过后的死亡是可以预见的,是可以根据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范条款推导出来的结局。当疫情结束,健康码由于成本、法律法规等等情况不会继续运营,不继续运营,数据就会被删除。

即使出现类似的应用,也不会全面应用在所有场合,而只会应用在必要场合,比如酒店入住、公共设施管理等等。那个时候出现的被称为“电子身份证”可能会更合适一些。

如果再遇到类似公共事件,只需要在“电子身份证”基础上添加相关功能进行全场景普及就可以满足需求,健康码的经验证明了全国通用数字身份认证体系存在的价值。

就好像小汤山医院一样,用完了就拆了,但是其存在就证明了价值。当有必要的时候,同类型的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可以拔地而起。

至于《你做好一直使用“健康码”的准备了吗?》一文中表达的担心和焦虑,根本就是闭眼空想的结果。世界的走向是在往数字化大幅迈步,全国通用的数字身份认证是必然的结果,无论中国还是外国都会走上这条道路。

至于对个人隐私权的担忧,更多的是对国家权力的误解。事实上,只有在国家权力的保护下,个人隐私不会被其他人所窥视。如果真的担心个人隐私被偷窥,不如在酒店住宿的时候认真看看有没有藏起来的摄像头。

重要的是在此之后,谁会踩在健康码的肩膀上,成为下一个全国级身份认证体系,又会用什么样子的方式出现在大家面前。最重要的是,新的“电子身份证”系统能不能在保护好个人隐私的同时满足需求。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