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新增100余个大模型应用场景,AI辅助开发覆盖率超94%
木子剑移动支付网2025/8/26 11:20:14

近日,平安银行发布2025半年报。数据显示,该行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693.85亿元,同比下降10.0%;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为248.70亿元,同比下降3.9%。

在数字金融方面,该行正提升金融科技投产效率,深化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推动应用上云;强化重点科技项目投产测算,加大投入端管控力度,提升产出端价值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银行大模型应用场景数在这半年内增长较快。

AI辅助开发覆盖率超94%,已落地大模型应用场景超330个

平安银行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数字金融发展,分别对应基础底座、发展机制、业务赋能。

一是夯实数字金融基础底座。

在技术体系构建方面,平安银行推进云原生转型,通过分布式架构升级、应用上云及容器化部署,提升业务敏捷性和系统弹性扩展能力,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应用上容器云比例超82%;加快智能化研发体系升级,通过完善开发运维一体化平台、构建自动化交付流水线、实施AI端到端赋能等技术实践,提升产品开发和交付效率,上半年AI辅助开发覆盖率超94%;构建大模型能力体系,通过监督微调、强化学习、大模型自主规划、智能体等技术进行模型调优训练,提升重点场景应用能力,截至6月末已落地大模型应用场景超330个。

据《银行科技研究社》了解,平安银行2024年末的数据显示,彼时已上线大模型应用场景超200个。这意味着,在2025上半年,该行新增100余个大模型应用场景。

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平安银行在算力基建、绿色节能、生产保障等领域均取得新进展。其中,构建统一算力平台,实现多种算力资源的集中调度和高效管理,截至2025年6月末,GPU平均利用率较上年末提升约6个百分点。

在数据管理能力强化方面,2025上半年,新增数据仓库模型70个,优化数据仓库模型135个,支持高质量数据集应用推广。同时,在监管要求下,完善数据安全制度体系。

二是完善创新科技发展机制。

平安银行强化业务、数据、技术、人才融合,推动全员创新;加强与“政产学研”单位合作,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探索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前沿技术。2025上半年,该行聚焦AI数字化营销、智能财资管理、跨境收付汇等领域,共启动15个创新项目,孵化80个具有落地潜力的创新方案。

三是助力业务发展。

其中,零售业务方面,构建多模态创意内容生成平台,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嵌入内容创作与分发流程中,通过个性化互动提升客户体验;深化“AI+T+Offline”服务模式,打通AI客户服务、电话等多种服务渠道,并深化AI助手、智能语音外呼等数字化应用,提高远程银行服务覆盖范围和运营流程效率。

对公业务方面,自主研发的数字房票系统实现全流程线上管理,并打通房票与资金数据,推出“一票一账户”模式。通过OCR和API技术,优化跨境业务外币运费支付流程,实现运费单据的自动化验证及审核,2025上半年,单笔业务处理效率提升超50%。

平安银行在2025半年报中强调,科技赋能零售业务,全面深化零售数字化工程;科技赋能对公业务,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数据驱动的客户分层经营体系。可见,平安银行在零售、对公等业务领域越发关注科技运用。

此外,该行也提到了人工智能、数字人等技术在资金同业业务、风控合规、财务行政、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平安口袋银行App月活下降,数字财资平台签约集团客户数增长

在零售和对公这两大基础业务上,银行正不断加强科技赋能,对相关数字平台的升级优化必不可少。

在零售业务上,平安银行迭代数字化和综合金融两大平台基础。

据悉,数字化平台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17759.8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0%,其中,月活跃用户数(MAU)3874.50万户。

不过,其月活数相较于2024年末有所下降。

平安银行针对零售业务提升数字化水平。一是拓展数字营销渠道,构建覆盖主流社媒平台的全域触客生态,丰富多场景、多产品垂直领域内容;二是加强数字化经营,发布平安口袋银行App 7.0版本,并围绕客户线上生活需求,通过整合生活服务、活动权益等高频使用场景,升级账户综合服务能力;三是优化数字化服务,升级国产系统“鸿蒙”版本App功能,迭代面向老年客群的适老化版本和面向外籍人士的多语言版本。

在对公业务上,平安银行同样重视“金融+科技”能力的运用。

其中,在支付结算及现金管理上,提供全场景支付结算解决方案,并推广轻量化、普适化产品服务,如收款及对账组合工具“慧收款”、企业移动支付工具“移企付”等;优化升级“数字财资+”一体化平台,提供差异化的资金管理及数字化经营管理服务,为大型客户提供全套司库系统解决方案,也可为中型客户、小微客户提供不同的方案。2025年6月末,数字财资平台签约集团客户数3740户,较上年末增长25.7%。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