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编制金融密码应用方案
2025/8/27 10:21:47

密评从2018年开始启动、逐步推进,伴随着《密码法》、新版《商用密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施行,以及其他密评相关的标准规范发布,其制度体系建设基本完善,密评工作亦进入常态化实施阶段。2022年,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于国家标准GB/T 39786-2021《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发布了金融行业信息系统商用密码应用的三项行业标准,为密码应用与评估要求在金融领域的落地奠定了基础。

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的标准和指导文件体系

密评实际上是建立在风险控制基础上的测评,是检验密码应用是否合规、正确、有效,是否将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量化评价。其中,在信息系统规划阶段,针对密码应用方案的编制与评估,是后续密码应用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

三同步一评估

编制密码应用方案是信息系统规划阶段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环节,往往需要业务专家和密码专家协作完成。编制密码应用方案应充分考虑以下环节与要素:

密码应用方案编制环节可“三步走”

第一步:明确“用密码保护谁?”

从环境、网络、设备、数据四个层面,划定密码应用的系统范围边界;梳理系统业务流程,识别和确认保护对象;对业务数据分类分级,澄清在给定业务中要保护的“重要数据”所在。

第二步:明确“用密码保护到什么效果?”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就是采用密码技术手段,把业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因此,要通过风险分析确定保护对象面临的各类网络安全风险,并予以分级,结合风险的分级做出风险控制决策,从而形成针对真实性、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的密码应用需求。密码应用需求的最终决策方是信息系统责任单位,在合规的前提下,金融机构要有决断,是所有风险都应对,还是合理设定风险可接受的界限(涉及“高风险判定指引”中的高风险问题是一定要应对的)。

第三步:明确“用密码怎么保护?”

确定了密码应用需求,即可针对性设计密码应用措施,形成密码应用技术架构,并进一步确定密码应用产品或服务的规格。完成上述任务后,依照标准的自评估是必要的,这既是对采取相应措施后,是否已经“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复盘,也是对方案是否能够顺利通过评估的自我考量。

编制密码应用方案“三步走”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