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金融的不断发展,金融服务正在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综合性金融解决方案转变。在此背景下,银行业可通过AI技术进一步提升现有场景的服务能力。近日,徽商银行金融科技部副总经理俞阳国在《清华金融评论》围绕远程银行、运营、营销、风控、办公、科技等领域,分享了利用大模型开展赋能工作的具体路径。
在远程银行领域,基于大模型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对客户对话内容进行智能总结和关键要素自动提取,实现客服工单预填、话后小结的自动化,减轻客服人员的手动录入负担,提升了填单效率与信息准确性。
在运营领域,依托多模态大模型,对专业领域特有票据、单证等材料开展自动识别并辅助审核,实现处理效率和运营风险识别精度的双提升;此外,还可借助大模型的知识问答能力,先整合各业务条线的专业知识构建结构化知识库,再基于该知识库落地智能化知识问答功能,为业务端提供高效知识支持。
在营销领域,结合大模型文本分析能力与私域知识,为客户经理搭建高效辅助工具,以实现快速答疑;还能结合客户特征构建客户画像,生成精准的营销话术及策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
在风控领域,一方面,利用大模型对编写信贷三查报告所需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按照业务规则生成分析结果,为客户经理编写信贷调查报告提供有力辅助;另一方面,通过多模态大模型识别业务流程中的影像内容,提取疑似欺诈的风险信息,丰富传统风控模型所支持的业务数据模态,从而提升风控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在办公领域,大模型不仅可用于文档质检、创作、润色、分析等通用办公场景,还能应用于合同要素自动提取审核、工单敏感信息审核、用户情绪探测等专用场景,既规范员工合规行为,又提升工作效率,为银行内部办公的高效运转提供支持。
在科技领域,推动大模型与代码开发的深度融合。通过集成开发环境,实现代码解释、代码补全、代码纠错、SQL优化等功能,增强代码可读性,降低维护成本,提升开发效率与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俞阳国所提及的大模型赋能实践,或依托于徽商银行私有化部署的大模型平台“徽之道”。
据徽商银行首席信息官王勇透露,“徽之道”于2025年建成,采用了“1+1+N+M”的核心架构。其中,第一个“1”指代底层算力平台,拥有200张高端算力卡;第二个“1”指代以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为底座构建的模型管理平台,该平台同时集成了开源大模型。
通过“徽之道”提供算力、模型管理等底层支持,徽商银行还明确了六大重点方向及七十余项应用场景,涵盖营销、办公、风控等领域,尤其在远程银行与智能化风控两大重点项目上。
此外,“徽之道”的落地或与此前招标项目存在关联。
在2024年10月,该行关于AI大模型综合服务平台采购项目由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中标,中标金额为568.8万元。从该项目招标内容可知,徽商银行建设这一平台的目标,是依托大模型的通用能力,打造一系列面向业务场景的应用,进而提升自身智能化水平和金融服务能力,赋能远程银行建设,提高行内办公及面客服务效率。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25/9/5 12:01:16
- 移动支付网 | 2025/8/25 10:07:45
- 移动支付网 | 2025/8/20 10:05:56
- 移动支付网 | 2025/8/1 11:26:37
- 移动支付网 | 2025/7/29 11:05:48
- 移动支付网 | 2025/7/11 11:24:21
- 移动支付网 | 2025/7/2 11:22:29
- 移动支付网 | 2025/7/2 11:18:33
- 移动支付网 | 2025/5/20 11:16:53
- 移动支付网 | 2025/5/7 11:44:45
- 移动支付网 | 2025/9/8 10:04:37
- 移动支付网 | 2025/9/8 9:37:41
- 移动支付网 | 2025/9/5 11:04:52
- 移动支付网 | 2025/9/2 18:02:30
- 移动支付网 | 2025/9/2 8:4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