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中心正式落地北京,负责数字人民币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促进数字人民币发展,助力首都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
此前9月,中国人民银行已在上海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负责数字人民币跨境合作和使用。运营管理中心与国际运营中心,均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建和管理,两字之差,两者的定位和功能有何不同?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运营管理中心负责建设运行央行端数字人民币系统等核心基础设施,协调各类市场机构共建开放、包容、安全、高效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全面推进数字人民币业务的发展,服务货币和支付体系创新与金融强国战略。
国际运营中心则负责建设运营数字人民币跨境和区块链基础设施,推进与境内外金融基础设施的跨境互联互通,推进数字人民币的国际运营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服务数字金融创新。
业内认为,此次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中心落地北京,与在上海投入运营的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形成战略呼应,“双中心”架构落地,二者职能互补,构建了层次分明、内外协同的数字人民币组织架构。运营管理中心聚焦夯实国内核心基础设施和生态根基,促进新兴技术在数字人民币体系加速应用,培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国际运营中心则侧重对外联通,拓展跨境合作和应用,形成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两翼”格局。
而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中心落户北京,是试点成果与战略需求的必然契合。北京作为全国首批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地区之一,2022年,数字人民币在北京冬奥会亮相,成为红线内主要支付方式。此后,北京市启动全域试点,围绕“全场景”目标推进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建设,在政务服务、企业应用、民生消费、跨境支付等领域落地一批标志性场景;另外也聚焦普惠民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5年8月末,北京市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近2000万个,累计交易5.4亿笔,交易金额近3000亿元,支持受理数字人民币的商户近200万家。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上,潘功胜还表示,人民银行将进一步优化数字人民币管理体系,研究优化数字人民币在货币层次之中的定位,支持更多商业银行成为数字人民币业务运营机构。这预示着未来还会有更多银行成为运营机构,对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体系的发展将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截至2025年9月末,试点地区累计交易金额达14.2万亿元,累计处理交易33.2亿笔,通过数字人民币App开立个人钱包2.25亿个。数字人民币已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形成了覆盖线上线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落地多个场景。业内专家认为,随着央行侧运营管理中心和国际运营中心落地,以及市场侧数字人民币业务运营机构数量稳步增加,数字人民币体系服务能力将会进一步提升。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17 16:34:14
- 移动支付网 | 2025/9/11 15:20:58
- 移动支付网 | 2025/9/9 8:49:53
- 移动支付网 | 2025/9/2 8:42:53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7 20:52:05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7 20:42:10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7 9:15:25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7 9:12:12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4 15:32:48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4 11:59:34
- 深圳特区报 | 2025/10/23 8:44:50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2 9:31:20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1 9:20:37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1 8:45:47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0 10:18: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