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移动支付网、出海记主办的《2025第三届跨境数字金融产业合规与共生大会》成功举办。MetaComp联席总裁陈佩玲应邀出席本次大会,分享了中国出海企业与新兴市场的稳定币跨境支付市场。

她认为,稳定币驱动的跨境支付将在促进中国与亚非拉新兴市场贸易中发挥关键的作用。而其中有四大驱动力促使其在跨境支付领域发挥作用,具体表现在:
第一,推力。传统跨境支付受制于地域、监管、技术、割裂等因素,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痛点,比如体系碎片化、成本偏高、结算缓慢、外汇约束、中小企业受限等等。而稳定币支付拥有即时流动性、7×24小时结算、低成本、可编程性、多币种多链互通等优势。
第二,拉力。稳定币的优势显而易见,时代契机同样重要。据花旗预测,全球稳定币流通量预计 2025 年达 2,800 亿美元,到2030年其规模有望突破4万亿美元。而跨境支付是首要场景,新兴市场的需求最旺盛。同时,随着市场的发展,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地均建立了相关的合规框架,合规监管的趋势日渐明朗。
第三,传统金融仍将长期并存。传统金融不会在短期内被取代,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全球外汇市场2022年的每日交易量高达7.5万亿美元,相比之下,区块链支付占全球跨境交易量的比例还不到5%。即便未来十年,稳定币增长迅速,仍将是并存而非取代的格局。此外,各国政府与央行仍将很大程度上依赖成熟的传统体系。
第四,弥合信任鸿沟。技术突破无法单独重建信任:稳定币仍需解决“信心赤字”。过去几年间的崩盘、黑客攻击与诈骗等高调事件,让市场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因此,她认为行业必须同时建立三个信任的支柱:支柱一是制度性信任,区块链虽然强调去中心化,但现实中,仍需要公信力强的节点,例如银行、受监管的金融科技公司与托管方,这意味着传统金融与加密金融更多是竞合而非竞争;支柱二是监管信任,随着采用率提升,监管必将更积极地介入,因为消费者的保护和金融的稳定是不可妥协的,合规设计必须成为行业的原则;支柱三的行业信任,在监管之外,行业还需要建立互通操作、可验证、数字身份标准等共同规范。
另外,她认为利用数据共建信任也是关键。如果链上与链下参与方能够安全地共享已验证的数字身份、交易认证与风险标记,那么诈骗就更难发生,反洗钱与反恐融资机制也将更有利,从而为机构和个人提供信任保障。换言之,数据本身将成为信任的新锚点。
至于未来将走向何方?她认为,全球支付的未来不会是单一的Web2或者Web3,而是Web2.5,是一个连接并兼容传统金融系统与区块链网络的混合架构。这意味着:第一,多司法辖区的银行、金融科技与电子钱包之间实现无缝衔接;第二,合规规则嵌入智能合约之中;第三,可编程支付将赋能贸易融资与供应链管理;第四,稳定币将成为结算介质的首选。因为它就是Web2.5,原生于区块链,却有高流动性低风险的资产作为底层支持。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7 16:43:22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3 20:54:18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3 17:08:49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3 16:42:13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2 17:36:48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2 17:34:55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2 16:36:50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2 16:11:06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2 9:33:31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1 16:40:53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10 14:2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