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8年,稳定币在速度与结算效率上的潜力就已被行业认可,但其融入传统金融体系的进程始终受制于监管。而随着监管框架从美国向全球延伸,这一曾被视作「链上实验」的机制,开始在现实金融业务中发挥作用。本周,两条消息印证了这一变化:Western Union计划于2026年推出美元挂钩稳定币USDPT,并以其全球现金网络构建数字资产网络;Zelle宣布集成稳定币并启动国际支付。这意味着,稳定币正逐步成为可嵌入传统金融体系的核心支付基础设施。
Western Union(WU)是一家拥有175年历史,在200多个国家设有38万个代理点的的跨境汇款巨头,覆盖非洲、拉美和东南亚等金融服务稀缺地区,形成全球最广泛的现金流网络之一。长期以来,WU依托这一网络,为用户提供本地化出入金和合规汇款服务。在稳定币进入「最后一公里」阶段,这些网点成为现金与数字美元的桥梁,为无银行账户人群提供可靠入口。相比依赖中心化银行,WU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全球高度分散的物理触达能力和严格合规的法币流动性管理,使其成为新兴市场最难替代的基础设施。
Zelle则由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等通过Early Warning Services(EWS)联盟创立,专注于美国本土P2P转账市场。它允许用户在银行账户间直接转账,绕过传统卡网络,并通过「信用垫付」机制实现前端即时到账、后台ACH结算。凭借银行体系的信任基础和渠道优势,Zelle在美国中小额支付中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交易额接近1万亿美元,覆盖2 200多家银行与信用社。
无论是WU的现金网络,还是Zelle的银行联盟,本质都是在解决同一个问题,即在不增加资本占用和中介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资金的即时可用。稳定币的链上结算,使这一目标成为可能。在后台,它取代了报文交换、代理行费用和跨境垫付,将清算时间压缩到秒级,释放沉淀资金,使流动性更高效、更轻量、且可编程。对于WU,稳定币替代了代理银行,消除了中介费和垫付成本,资金可以立即投入运营或分配收益;在Zelle的银行联盟中,它降低了为ACH批处理预留资金的资本占用,实现真正实时结算。可以说,稳定币将传统支付体系中Visa、代理行和SWIFT的利润空间,转化为整个网络的效率红利。
当技术红利被普遍吸收,竞争焦点将从速度和成本转向信任与关系。稳定币的颠覆力不再只是降低后台成本,而在于演变为承载信用、信任和网络效应的「社会货币」。这也是稳定币尚无法取代传统信用卡体系的原因:虽然能实现跨境即时清算,但对发卡行的交换费几乎无影响,这些费用不仅覆盖交易成本,更反映信用风险、欺诈防控和客户关系等社会价值。稳定币当前只能提升运营效率和资本利用,而支付体系的核心社会价值仍掌握在发卡行和卡网络手中。
下一阶段,稳定币的竞争逻辑将转向社会货币,钱包与平台承担用户关系,受监管实体提供发行与合规支持,具备现金触达能力的机构提供入口与出口。当现金网络、银行清算与链上资产互通,技术红利完成使命,真正的信任开始生长。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2 16:07:33
- 移动支付网 | 2025/9/9 15:41:16
- 移动支付网 | 2025/9/8 18:16:16
- 移动支付网 | 2025/9/2 17:37:04
- 移动支付网 | 2025/8/21 10:27:02
- 移动支付网 | 2025/8/13 16:22:06
- 移动支付网 | 2025/8/6 14:22:28
- 移动支付网 | 2025/8/1 14:10:05
- 移动支付网 | 2025/8/1 11:38:25
- 移动支付网 | 2025/7/31 14:18:59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8 15:23:31
- 移动支付网 | 2025/8/29 21:27:17
- 移动支付网 | 2025/8/14 8:45:37
- 移动支付网 | 2025/8/13 16:23:00
- 移动支付网 | 2025/8/13 14: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