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无可避的稳定币
慕楚移动支付网2025/11/25 17:35:08

移动支付网消息:自2025年以来,稳定币正在席卷全球金融业态。而对于中国支付产业来说,稳定币也已经是避无可避的话题。

稳定币普及难以逆转

今年以来,全球稳定币产业发展突然提速。

从立法层面来看,中国香港发布的《稳定币条例》在8月生效,预计2026年初将发出首张稳定币牌照;美国稳定币《GENIUS法案》于7月生效,美国财政部正在密集商讨落地措施;欧盟《MiCA法案》在2025年更加全面的生效,申请MiCA牌照成为全球支付圈一大潮流;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地区也先后做出了不小的稳定币立法动作。

2025年,在特朗普执政催化下,全球监管都加速了稳定币立法,推动产业走向规范化。

从市场角度来看,金融机构与头部支付巨头也在密集的向稳定币领域投入人力物力。

金融机构开始承认稳定币的资产价值,《GENIUS法案》发布之后,花旗、美国银行、摩根大通、PNC等头部银行便集体发声,正在评估发行自有稳定币、推动代币化存款,甚至酝酿“银行联盟稳定币”合作框架。作为项目推进的代表之一,摩根大通在11月发布存款代币JPM Coin。

花旗近日也与Swift完成法定货币和数字货币之间进行支付结算的可行性,Web2与Web3支付的融合已经整装待发。

Visa正在推动将稳定币功能融入其现有支付网络,近日还测试了通过Visa Direct允许美国的平台和企业直接向用户、工作者或员工的稳定币钱包发放支付款项,进一步打通稳定币支付链路。

万事达卡在今年4月便宣布,将为商户们提供以“稳定币”接收付款与结算的选项。彼时,万事达卡表示正在与支付处理商Nuvei以及稳定币发行方Circle和Paxos进行合作,实现以加密货币协议进行支付。

产业更加下游的全球支付巨头方面,PayPal推出PYUSD;Worldpay与BVNK合作,为其客户提供稳定币支付;Worldline将与Fipto合作探索稳定币支付;Stripe收购稳定币平台Bridge,并推出Layer 1项目Tempo。

几乎可以说全球的支付产业都在围绕稳定币进行尝试与探索,或已躬身入局,或整装待发,不同的角色等待不同的契机。

从原生Web3企业来看,拥有长远计划的Web3企业开始意识到,拥抱Web2,与传统机构达成共赢,重新划分新时代支付领域的蛋糕成为必然趋势。

Circle正与Visa、万事达卡等卡组织合作,推动稳定币在全球支付领域的普及;Tether宣布推出USAT,遵循《GENIUS法案》要求,将自身商业矩阵引向合规。Ripple宣布投入40亿美元推动稳定币发展,其中搭建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的桥梁便是重要推动方向。

多位支付行业资深人士均向移动支付网表示,从各个维度来看,稳定币的全球发展已然不可逆。

而需要让稳定币全球“刹车”,或许以稳定币为导火索,爆发新的次贷危机,全球政府达成一致性封锁方有可能。亦或者,当下主流的美元稳定币业态出现重大金融与政治危机。

然而这也仅是假象,更加现实的问题是,面对全球稳定币发展浪潮,中国支付产业似乎已经避无可避。

客观因素下的不可逃避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自2013年起连续多年保持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地位,2024年外贸总额突破43.85万亿元人民币(约6.16万亿美元),出口占全球份额14.2%。

当全球都在经历稳定币的洗礼,“甲方”商户都在用稳定币支付时,中国的“乙方”则难以避免的接收。普通出海企业接收只是开始,而一旦涉及腰部以上企业,甚至国企央企,则会出现某种临界点。

值得一提的是,稳定币的最受用的地区就是新兴国家。

为了对抗本国通胀,获得保值资产;防止资产被随意扣押冻结;提升跨境汇款便捷度;替代难以获得开户资格的本地银行账户;以及解决部分国家的“汇困”问题。

稳定币被认为是天然适合亚非拉国家或地区的人与企业持有,而亚非拉也是我国的主要商贸国。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货物贸易对亚非拉市场的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6%,其中对非洲、东南亚、拉美的出口同比增长分别为29.4%、15.9%、7.9%。

此外,中国正在大力推行“一带一路”政策,而这些国家大多数存在金融监管不太完善。FATF今年2月发布的反洗钱灰黑名单中一共有28个国家或地区。其中24个为“一带一路”国家,也就是说FATF灰黑名单中有超85%为“一带一路”国家。

反过来计算,所有的“一带一路”国家中,有38%被FATF拉黑或“灰”。“一带一路”国家占我国进出口比重达51.8%。

企业想要从TATF名单中的国家中收款比较困难,在中国企业货卖全球与款收全球的割裂状态中,稳定币提供了一种相较于地下钱庄更加合规的收款方式。

开放的待解还是无解

今年6月的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首谈稳定币,仅客观陈诉:“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等新兴技术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蓬勃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发言提及稳定币,叠加7月到8月中国香港和美国的稳定币相关法规出台窗口期。使得中国大陆市场似乎忘了2021年9月发布的禁令——《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这使得无锡、上海、成都、青岛等地的官方机构均发文公开表示学习稳定币业态。

彼时市场虚火难以限量。

而到10月底北京召开的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潘功胜再提稳定币: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执法部门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的经营和炒作,维护经济金融秩序。

在短时间内,稳定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讨论声量会有所下降,但仍然“暗流”涌动,在全球产业趋势不可逆的情况下,中国支付出海企业不得不在商户的诉求之下,研究甚至在海外推出稳定币相关业务。

而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审慎之下,作为对抗全球稳定币发展的另一条路径,数字人民币下半年后动作频频。在上海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在北京设置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中心。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运营;另一方面也细化数字人民币的产业分工。

更令人期待的是,数字人民币有望从M0变成M1,提升产业链参与者的获利渠道,增加生态活跃度。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9月曾提及,为保障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加上价格预期相适应,同时提升商业银行和用户的积极性,应该对数字人民币的计量框架进行升级,同时通过币串和全局统一账本等业务技术特性,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货币服务。

此外,数字人民币参与的多边数字货币桥也在今年多省市陆续上线,而且已经开始细化到银行分行与场景方,加速落地。

让数字人民币再次伟大,似乎成为了中国大陆对抗稳定币全球发展的一个选择。而开放稳定币是待解还是无解,业界仍然在争论。

在等什么

潘功胜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不仅仅说了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经营与炒作,也表示将密切跟踪、动态评估境外稳定币的发展。

这说明了中国人民银行并非完全漠视全球稳定币市场快速发展,而是在观察与等待。

纵观全球市场,稳定币是强势货币的全球助燃器,美元稳定币占据了市场99%以上的市场份额。

而SWIFT系统统计的全球货币支付占比中,美元接近50%,欧元20%左右,英镑7%左右,人民币在3%左右。

这也就意味着,稳定币一旦成为主权货币的另一种形态将呈现极其畸形的集中化,在市场化选择中,强势货币越强,弱势货币毫无生存空间。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此前毫不掩饰稳定币对美元霸权的维护:

稳定币代表着数字金融的一场革命。美元如今拥有了互联网原生的支付通道,快速、无摩擦且无需中间商。这项突破性的技术将巩固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扩大全球数十亿人参与美元经济的渠道,并推动对支持稳定币的美国国债的需求激增。该法案的签署标志着数字资产和美元霸权地位的开创性时刻。

中国一直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石油、矿业、大宗贸易等关键领域开始逐渐撼动美元的强势地位。稳定币成为了一个不能忽视的插曲,但目前来看,稳定币所能影响的仍然是较为零碎的跨境支付场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似乎也不没有那么迫切。

此外,稳定币的合规难题仍然较大。

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近期曾表示,稳定币支付业务在KYC和合规性方面尚有明显缺陷。

近期,欧洲央行高管曾提醒稳定币系统性风险不容忽视,若稳定币市场发生挤兑,冲击波或迫使央行调整利率路径。

新加坡金管局近期也警示称,不受监管的稳定币在价值锚定上表现参差不齐,难以保障安全性。

FATF近期也警示称,与稳定币相关的犯罪活动有所增加。

所以稳定币虽然一直在发展,但风险一直存在。如何解决风险与信任难题,将是从业者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面对未来市场与政策的不确定性,国内支付企业,特别是拥有出海业务的支付企业,提前做好技术储备,为可能的一天做好产业对接与市场拓展预案也成为了稳定币发展下的常态。

暗流仍将持续涌动。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