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辆“智能公交”上路测试,这次还能“刷手乘车”
佘云峰移动支付网2019/2/5 11:08:10

近日,浙江省首辆智能公交汽车在衢州西区上路测试,这车车头酷似熊猫,而其车身集合了自动驾驶、人车对话、扫手支付、视觉防盗等多项技术,并取名为“智慧号”。

所以理论上,司机可以不用打方向盘,车辆通过智能系统实现自动变道和进站,而车内的各种黑科技能够很好地监测司机和乘客的行为,及时作出安全预警。目前该车处于测试阶段,预计6月试运营。

而说到“自动驾驶”的公交,“智慧号”显然不是全国首例。早在2017年12月,移动支付网便报道过,深圳福田保税区“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的试运行案例,当时车上司机气定神闲地抱头驾驶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而当时的“阿尔法巴”并未在在自动驾驶以外的方面去发力,车内仅支持二维码的支付方式,也并没有其他安全预警的黑科技加持。

另外,彼时深圳尚未出台智能驾驶相关路测规定,“阿尔法巴”属于“特批”之列。而在2018年3月,深圳出台了《关于规范智能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智能驾驶车辆上路测试提出要求。

5月,深圳市交委、深圳交警、腾讯、深圳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四方联合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腾讯因此获颁深圳第一张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在此之前,已有百度、上汽等公司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获得测试资格。

而据了解,今年衢州将根据《浙江省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申请办理自动驾驶汽车临时牌照,试运行智能公交车的双向双车对开,打造全省首条智能公交试运行线路,推动智能公交市场化运营。

刷手如何购票?

除了自动驾驶之外,该车最引人注意的当属“刷手支付”的乘车方式了。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该车使用的“刷手支付”实际上是属于生物识别技术中“掌静脉识别”这种方式。“智慧号”研制团队介绍,该车将扫一扫功能进行了升级,采用了“掌静脉识别”这种高安全和便捷的票务系统,通过采集个人手掌皮下的毛细血管纹路的结构作为生物特征,然后绑定其支付账户,以实现刷手买票和购物。

(智慧号上的掌静脉支付智能售货机)

目前,由于项目尚处于测试阶段,因此并不清楚支持绑定的账户、支付体系的建设等细节问题,后期我们将持续关注其落地情况。

掌静脉识别的应用落地情况

实际上,“刷手”进行身份验证、支付根据其技术不同,可以分成掌纹识别和掌静脉识别。而相比于掌纹识别,掌静脉识别技术属于内生物特征,不会磨损,且采用红外成像的非侵入式图像采集,其静脉特征在可见光下无法获取,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防伪性。

另外,掌静脉识别也属于非接触式身份认证方式,在获取手掌静脉图像时,手掌无需与设备接触,轻轻一放即可完成识别。同时,其采集的是掌静脉的图像特征,是手掌活体时才存在的特征,因此属于活体识别。

目前,国内的掌静脉识别模块已经比较成熟,可以应用于安防、门禁、边检、安检等的身份认证领域,同时在金融业也有商业化的应用案例。

在2017年5月举办的四川省科技周活动上,攀枝花商业银行推出了“掌静脉”识别存取款业务。签约了“掌静脉”识别业务的客户,可在该行ATM上选取“掌静脉”业务,输入预留的手机号,再扫描手掌静脉并输入密码,认证通过后即可办理存款、取款、转账、查询等业务,省去携带银行卡这一步骤,避免了丢卡、吞卡、卡片消磁等问题。

国外在手掌静脉识别的商业化应用方面走在前列。日本富士通公司在手掌静脉识别模块开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产品已经达到了商业应用的标准。早在2015年,日本卡组织JCB就测试了掌静脉在ATM机上的无卡应用,富士通便是当时的终端硬件提供方。而在去年7月,永旺金融服务公司宣布与富士通公司开展合作,让消费者可以使用手掌静脉特征完成账户认证和支付行为。

尽管,掌静脉识别技术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真正普及商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采集设备有特殊要求,设计相对复杂,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关于生物识别和掌静脉技术的相关标准有待完善,便于为技术产品的商用落地提供条件。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