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范耀胜:正积极参与SWIFT GPI二期,实现跨境秒付
移动支付网 2019/12/2 10:20:07

11月28日,第八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银行支付清算部总经理范耀胜出席并发表演讲,范耀胜透露中国银行正在积极参与SWIFT GPI二期项目,期望能够实现跨境秒付。

范耀胜认为银行需服务双向开放,助力互联互通。当前我国正在实施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支付产业在对外开放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外开放为跨境支付市场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共建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频繁,将在跨境贸易、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加大合作,带来大量的人民币支付需求。这一点从SWIFT的发展足迹也可以得到印证,目前SWIFT的间接参与者达到800多家,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来自5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900余家银行法人提供服务。中国银行的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银行有十家海外机构所在的国家和地区的SWIFT人民币支付报的量,同比增速超过40%,其中有8个位于一带一路沿线。

同时我国正在推进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广西面向东盟开放门户建设,加大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这也进一步催生了支付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带来跨境支付清算规模不断增长,中银香港作为境外的结算银行,2018年资本向下的人民币金融金额同比增长123.7%。跨境支付业务门槛高,专业性强,未来仍是商业银行大有可为的领域之一。一方面跨境支付业务高度依赖渠道和网络,需要参与者熟悉各国的支付习惯,监管政策和反洗钱的要求,经营成本和准入门槛比较高。商业银行在这些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仍将是未来跨境支付业务的主要参与者,满足各类市场主体的跨境支付需求。

另一方面,在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全球性的资源配置需求不断加强,迫切需要通过简单、便利的方式,参与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的运作。而各国的金融基础设施,基于稳定、安全和效率主要考虑,在支付、结算、清算、托管以及实务交割方面有诸多本地化的特色和需求,这也需要商业银行发挥纽带作用,搭建起跨国金融基础设施联通的桥梁,在为市场主体提供跨境支付服务的基础上,全方位的满足客户贸易融资、外汇交易、全球托管等金融需求。

关于中行的跨境支付项目情况,范耀胜表示中国银行2018年通过区块链跨境支付系统,成功完成的河北雄安与韩国首尔的国际汇款。投产区块链跨境钱包项目,为香港居民提供跨境支付服务,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查询领域的应用,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业务流程,解决人工复杂多样等痛点问题,实现查询业务的智能化处理。利用大数据砂箱和标签系统,实现对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银行渠道,及银行卡、银联线下POS渠道高风险业务的实时风险控制监测和处置。

中国银行正在与市场主体携手打造支付+服务。中国银行与各国清算运营机构、支付组织、要素市场紧密对接,依托行内先进的支付系统,发挥清算网络覆盖和专业化的优势,拓展跨境支付空间。打通与全球要素市场的资金清算通道,以交易所的结算银行为基础,服务交易所生态体系中多层次、多元化的客户。目前中国银行与全球20多家交易所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全球主流交易所结合银行,以及交易所互联互通的首选结算银行。与SWIFT组织携手合作,一直致力于与SWIFT加强跨境支付合作创新,并代表中国用户发出中国声音,参与标准制定。2015年中国银行最早深度参与了SWIFT组织的GPI项目,依托该项目推出中银智慧产品,实时追踪汇款的进层,

目前中国银行正在与GPI二期的实时支付试点开展工作,希望依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本地实时支付系统,实现中国与不同汇款通道的跨境秒付。近期SWIFT正在开展报文迁移工作,中国银行密切关注标准迁移工作的进展,在做好行内实施准备的同时,深度参与全球标准及规则的制定,代表中国用户参加跨境支付和报告工作组全球工作组工作,充分收集业内意见,将我行的业务需求及中国本地监管,及规范纳入新报文的标准。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