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为本、严格识别!香港稳定币反洗钱指引出台
卢华秋移动支付网2025/8/6 17:25:58

在《稳定币条例》通过后,香港金管局很快便发布了落实条例的监管和反洗钱两份指引征求意见。随后的一个月内,香港金管局共收到38份关于反洗钱指引的反馈意见,这些意见来自全球范围的虚拟资产行业参与者、商业银行、专业协会、顾问公司及律所、Web3公司、科技企业等。

7月29日,香港金管局正式发布《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指引(持牌稳定币发行人适用)》(简称《指引》)及征求意见阶段的相关咨询和总结,旨在后续为稳定币发行人建立起统一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AML/CFT)监管框架。

《指引》要求反洗钱“风险为本”

近年来,在反洗钱监管领域,全球各大监管机构通过法律修订、监管检查导向转型、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推动监管从“规则为本”向“风险为本”全面升级。

“风险为本”也是《指引》的核心内容。

首先,《指引》要求稳定币持牌机构在设计AML/CFT系统时,应识别、评估并充分了解稳定币业务所面临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并采取相关措施有效管理和降低风险。

其次,稳定币持牌机构开展AML/CFT风险评估时,还应考虑客户风险、国家风险、产品/服务/交易的风险、渠道风险等方面的因素。

第三,评估过程需要保持完整记录,并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第四,稳定币持牌机构的AML/CFT评估规模和范围,应与其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比如机构业务体量越大,经营范围越广,相关的管控措施也越多。

此外,稳定币持牌机构还应在开发新产品和新业务实践之前,以及使用新技术时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管理和降低风险。

总而言之,从监管的角度来看,稳定币的发展面临多重金融风险的考验,洗钱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风险。作为数字不记名工具,稳定币可跨境自由流通,进入不同的交易所和自托管钱包,这使得它在KYC合规方面很容易存在漏洞。

就在不久前,国际清算银行最新的年度经济报告用了较大篇幅强调防范稳定币洗钱风险的重要性。国际清算银行认为,稳定币的“完整性”不够,容易被欺诈、金融犯罪和其他非法活动滥用。

《指引》提出的具体反洗钱要求

确定了“风险为本”的基本原则,《指引》对稳定币持牌机构在众多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负责人安排及员工培训

持牌机构的董事会及高管层应都要清楚了解稳定币所面临的洗钱风险,合规管理人员安排上,管理层应有一名专门的高级负责人,全面负责建立和维护其AML/CFT体系。同时,持牌机构还需任命一名反洗钱主管,也作为可疑交易报告的联络人。

员工培训是有效预防和发现洗钱、恐怖融资活动的重要环节。《指引》要求持牌机构应持续开展员工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的能力并清楚了解AML/CFT体系。

分支机构关联性要求

如持牌机构在香港以外设有分支机构或附属企业,并且从事与香港稳定币关联的相关业务,则该持牌机构应实施的AML/CFT系统应适用于整个集团,并确保《指引》的要求适用于所有相关分支机构。

如果持牌机构的分支机构或附属企业的所在地的AML/CFT要求与《指引》所述不同,持牌机构应要求该分支机构或附属企业在当地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适用两套要求中较高的那套。简单来说,持牌机构的反洗钱措施应“向严兼容”。

客户尽职调查

客户即《指引》中的“稳定币持有人”,指持有持牌机构发行的稳定币的用户。《指引》要求持牌机构通过可靠、独立的文件、数据或信息,识别客户并核实身份。

对于自然人客户,持牌机构可通过姓名、出生日期、国籍、住址、唯一识别号(如身份证、护照等)及其他证件信息进行客户身份识别;对于法人客户,持牌机构可通过公司名、成立日期、注册地、工商识别号、营业地等信息进行客户身份识别。

除此以外,持牌机构还可以获取额外的客户信息,以便识别、管理和降低洗钱风险。比如包括但不限于带有时间戳的IP地址、地理位置数据、设备标识符、钱包地址、交易哈希及其他电子标识符号。

除了“稳定币持有人”层面,持牌机构还应采取合理措施核实稳定币实际受益拥有人的信息。比如对于法人客户,持牌机构还应对该法人机构的重要自然人股东(持股超过25%)进行识别。如无重要自然人股东,持牌机构则应识别在该法人客户中担任高管的相关人员。

持续监控

持续监控是有效AML/CFT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其他金融机构或不同,稳定币持牌机构的主要业务是围绕发行与赎回稳定币来开展,对可疑活动的持续监控方式或有很大差异。《指引》明确,稳定币持牌机构是反洗钱的义务机构,有责任确保其稳定币的有效运行,需持续监控流通中的稳定币,并防范其被用于非法目的的风险。

比如持牌机构应在发行和赎回环节实施有效的风险交易监控,以识别并报告可疑交易。持牌机构应对稳定币交易(即该机构发行的稳定币的转移活动)及其相关钱包地址进行筛查,跟踪稳定币的交易记录,准确识别这些稳定币的来源和去向。因此,持牌机构应采用适当的技术解决方案,例如区块链相关的分析工具。在稳定币转账业务中,8000美元是一个基准线,高于该金额将有更严格的识别要求。

此外,《指引》要求的内容还涉及可疑交易报告、记录保存、反洗钱技术方案等方方面面。

稳定币会因为风险降温吗?

自6月以来,全球金融体系似乎都经历了稳定币监管浪潮。香港《稳定币条例》、美国《GENIUS法案》的出台,都标志着稳定币在主流金融监管体系内得到认可,这也引发了市场各方对稳定币行业爆发增长的预期。总而言之,监管的确定性是稳定币爆火的一个重要节点。

但全球监管相关人士近期亦频频发出提示,表明了一些审慎的立场。比如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近期两度公开发文,其中均有对稳定币进行风险提示,并呼吁给市场“降温”。

余伟文表示,严格的监管要求在短期内会限制稳定币业务的大幅扩张。他认为,稳定币业务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先严、走稳,然后按照实践经验适度放松,要比先放松后再收拾乱象更有利于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近期在听证会中指出,私人发行的竞争性稳定币存在价值锚定失效风险,还可能引发银行存款迁移效应。英国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也多次表达对稳定币的审慎观点,他主张应优先发展数字化形态的法币而非稳定币。

作为具体的监管要求,香港金管局此番《指引》在反洗钱方面进行严格要求,显然有助于降低稳定币成为洗钱工具的风险。而严格的监管要求,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热度形成降温效应。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