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币周报】又一个稳定币USDX“脱锚”,稳定币会带来哪些潜在风险?
移动支付网 2025/11/17 9:24:48

【数币周报】是移动支付网打造的法定数字货币一周重要资讯栏目,聚焦数字人民币等央行数字货币的重要资讯、技术应用和监管动态,带来一周最高效的数币轻阅读体验。

又一个稳定币USDX“脱锚”,稳定币迎来信任危机

在加密货币市场本已动荡的背景下,又一款稳定币遭遇了信任危机。由Stable Labs发行的合成稳定币USDX上周四严重偏离其1美元挂钩,引发了市场对相关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产生连锁反应的担忧。

随着USDX价格的暴跌,多个主流去中心化金融协议已迅速采取行动。借贷协议Lista DAO与币安支持的去中心化交易所PancakeSwap相继发布声明,表示正在密切监控局势。其中,Lista DAO已发起紧急治理投票,寻求强制清算相关资产的授权,以控制风险敞口。

Lista DAO指出,与Stable Labs有关联的主要借款方在其平台上的借款利率飙升,但并未出现任何还款活动。为应对危机,该协议已通过闪电贷执行清算,收回了超过290万枚USD1代币,试图在危机蔓延前拆除这颗“定时炸弹”。

截至目前,USDX的发行方Stable Labs尚未对此事发表任何评论。据The Block价格页面显示,尽管USDX价格曾短暂飙升至1.11美元以上,但截至发稿时已跌至0.113美元左右,市场的恐慌情绪仍在发酵。

浅谈稳定币的八大潜在风险

稳定币是一种特殊的加密货币,其通过锚定某种稳定资产(如美元、黄金、其他法币或加密资产)来维持价格稳定,旨在解决比特币、以太坊等传统加密货币价格波动过大的问题。它既保留了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高效跨境支付等优势,又通过储备资产或算法机制降低波动性,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桥梁”。

2025年,稳定币从加密资产“连接器”升级为全球支付新基建,总市值突破2500亿美元,交易量碾压Visa和万事达总和,京东、蚂蚁等科技巨头争相入局,美国、香港相继加速立法。据花旗预测2030年稳定币规模将达1.6万亿~3.7万亿美元,稳定币的热度和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然而,稳定币作为加密货币领域的重要创新,虽以“稳定性”为设计初衷,但其潜在危害和风险已引发全球监管机构、学术界和市场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其相关风险隐患简单分析。

稳定币巨头Circle三季度业绩超预期,USDC流通量同比翻倍

11月12日,稳定币发行商Circle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三季度营收与盈利表现远超市场预期,其发行的USDC稳定币流通量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一倍。

财报显示,Circle三季度营收达7.4亿美元,同比增长66%,超出市场预期的7.1亿美元;每股收益为0.64美元,远超预期0.20美元。

该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为2.144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7100万美元,同比增长202%,显示出其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强劲。

USDC流通量的大幅增长成为推动Circle营收增长的关键因素。该公司稳定币流通量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以上,显示出市场对受监管稳定币的持续需求。

USDC稳定币期末市场份额升至29%,流通量达到737亿美元,同比增长108%,在稳定币市场仅次于Tether。

这一业绩延续了Circle上市后的强劲势头。该公司于6月上市,随着市场对稳定币的热情持续升温,并在7月美国签署首个联邦稳定币监管框架签署前达到高潮,其股价随之飙升。

建行汪下烟:数字人民币是实现智能支付的重要基础设施

“智能支付将成为未来的方向,而数字人民币会是将其变为可能的重要基础设施。”近日,在新金融联盟主办的“新阶段数字人民币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创新”内部研讨会上,建设银行数字人民币推进办公室副主任汪下烟在主题演讲中表示。

汪下烟介绍,为应对支付条件模糊、难以直接量化的复杂场景,建行在自动化引擎之上引入智能决策层,形成“支付智能体”,实现支付流程深度自动化与智能化。核心是受控支付平台,可将合同条款转化为代码并自动执行。

会议由新金融联盟秘书长吴雨珊主持,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提供学术支持。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作主题交流;兴业银行运营管理部/数字人民币部总经理熊洪营、华夏银行运营管理部总经理黄挺、神州信息银行数字化转型首席顾问孙中东发表主题演讲。

数字人民币:赋能新能源产业链金融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当前,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柱,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汽车等细分领域产业链生态加速成型。然而产业链条延伸、资金密集,对传统产业链金融的响应速度、风控能力与服务模式提出新挑战。202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应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在绿色电力交易、碳交易等场景使用数字人民币结算。这些政策将数字人民币定位为衔接“数字金融”与“绿色金融”的核心工具。作为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具备支付即结算、可编程、可追溯等技术特征,能有效打通产业链资金流、信息流和信用流,为破解新能源产业链金融痛点提供关键支撑。从央行推动常态化试点到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创新应用,数字人民币正加速成为赋能新能源产业链金融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日本启动“支付创新项目”,支持三大银行集团联合发行日元稳定币

11月7日消息,日本金融厅(FSA)宣布成立“金融科技概念验证中心”并启动“支付创新项目(PIP:Payment Innovation Project)”,同时还批准了三菱UFJ、三井住友、瑞穗等三大银行联合多家大型企业发行日元稳定币。

日本金融厅表示,近期全球范围在探索和利用区块链技术来提升支付效率方面都取得了进展,比如利用稳定币来提高跨境汇款和直接支付的效率,很多项目都在推进试点过程中。然而由于该领域技术发展迅速,在这些试点项目的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遇到一些困难。

日本金融厅认为,成立“金融科技概念验证中心”并通过该中心提供相关法律法规的解释,有助于指导合规与监管应对等相关问题,最大程度为金融机构和其他关联方开展概念验证提供支持。“支付创新项目”则专注于支付领域,项目团队将优先配备在支付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包括区块链技术、相关法律法规及海外发展趋势研究专家,以支持各种概念验证项目。

简而言之,日本金融厅此举是为了缓解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在尝试进行一些前所未有的概念验证时存在的犹豫和担忧。

青岛市区公交车已全面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

为贯彻落实青岛市数字人民币建设工作部署,在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市交通运输局的指导下,交通银行青岛分行联合青岛城运控股集团,共同推进青岛市区公交车数字人民币支付项目。

目前,城运控股集团旗下(主城区)4400余辆市内公交车、314条无人售票公交线路已全面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涵盖数字人民币APP展码支付、城运e生活APP快捷支付以及准账户硬钱包“贴一贴”支付三种方式。

该项目深度融合“绿色金融”与“数字金融”理念,体现了数字人民币应用对低碳出行的有力支撑。乘客只需轻点手机屏幕或挥动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即可在覆盖全市数百条线路、数千辆公交车的庞大网络内,无缝完成扫码、贴一贴等多种形态的便捷支付。

香港立法会邱达根:“监管+信用+法币背靠资产”是香港稳定币的重要创新

近日,香港特別行政区立法会议员(科技创新界)邱达根在中国国际金融论坛·香港峰会上回答主持人有关“香港如何通过平衡创新与监管,激发类似硅谷的新动能,并为稳定币创造爆发式增长空间”提问时表示,首先,技术层面,香港对稳定币的要求与全球主流实践基本一致。稳定币并非新生事物,其出现已有约十年,早期作为技术产品自发演进为重要的法币支付工具。香港并未为其设定与传统稳定币差异化的特殊技术要求,但在监管框架上,紧跟国际趋势——例如,背靠资产(储备资产)的标准与欧洲MiCA《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美国《GENIUS法案》相近,确保稳定币具备全球通用性(而非仅限香港或单一市场使用)。

目前,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已达2600亿美元,年交易量超30万亿美元,但主要服务于C2C(个人对个人)小额支付场景,痛点在于成本高、稳定性存疑。而香港的白名单模式,恰恰为此前未使用稳定币的群体(如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国企央企)提供了合规入口——这些机构因黑名单制的潜在风险(如关联问题资产的连带冻结),往往对稳定币持谨慎态度。香港通过“监管+信用+法币背靠资产”的组合,为这类群体开拓了新的工具选择。这是香港稳定币模式的重要创新,也是推动市场扩容的关键一步。

苏州: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3169.4万个

11月6日,苏州市委金融办举办“政策赋能数字人民币试点提质增效”党建引领专项行动启动仪式。

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苏州全市的数字人民币交易金额3.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7.3%,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发放数字人民币贷款金额365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2%;数字人民币财政支出金额1184.7亿元,数字人民币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46%;月平均活跃钱包数154.7万个,较去年同期增长4.3%。试点以来累计开立个人钱包3169.4万个,累计开立对公母钱包107.1万个,受理商户门店数累计达72.9万户,达到10.54万亿元,数据稳步增长。

福建省: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数字钱包1278.89万个

1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召开“2025年三季度福建省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办公室主任游廉明在会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推动数字人民币增量扩面,实现通用类场景全覆盖,截至9月末,全省累计开立数字钱包1278.89万个,交易金额5870.78亿元。深入推广应用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促成贷款1014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2.64万家。支持“金服云”平台完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功能,截至9月末,累计收录近770万户企业信用信息超亿条,为超60万家企业及个体解决融资需求超89万笔、金额超1.31万亿元。

交通银行与数字人民币西安通联名硬钱包正式首发

2025年11月10日,“丝路新风尚数币畅西安”数字人民币宣传月暨西安市数字人民币硬钱包首发仪式活动,在西安DT51商场隆重举行。

本次宣传月活动覆盖商超零售、民生缴费、智慧校园、交通旅游等多领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线上+线下”各类场景满减优惠精彩纷呈。活动月期间,各试点运营机构也将推出相关系列主题活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聚焦商业综合体场景,在王府井百货熙地港店、长百新市生活广场、阳光天地、居然之家等西安大型商业综合体推出数字人民币大额满减活动;中国银行侧重社区生活场景,在“7-11”、肯德基等商超连锁推出数字人民币红包优惠;邮储银行、西安银行面向文化旅游场景,在长安十二时辰、寻味东新街商圈推出了数字人民币支付满减活动;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试点运营机构还将在生活缴费、公共交通、校园服务等场景推出红包满减活动,全面掀起数字人民币体验浪潮。

正式首发的交通银行与数字人民币西安通联名硬钱包基于安全芯片等技术,支持无网无电支付,继承了多种实物现金优点。现场,公众踊跃领取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并在文体、美妆、服饰、生活服务等区域进行了现场体验。部分参与消费体验的公众向记者表示,“硬钱包的申领真的很容易,不用繁琐的注册、认证和绑定环节。同时,使用过程不显示不必要的信息,更能保护消费者的隐私”。现场不少商户也向记者表示,“数字人民币的创新支付体验和硬钱包为线下消费体验带来了新活力,也推进数字支付迈向了新阶段”。

苏州数字人民币公积金应用突破1300亿

苏州住房公积金数字人民币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5年10月累计交易额突破1334.8亿元。

在住建部指导下,2025年住房公积金工作交流会上,苏州公积金中心分享了数字人民币应用的创新实践成果。作为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苏州在公积金领域实现了从基础应用到创新突破的跨越式发展。

苏州公积金中心构建了"领导小组+工作专班+专题会议"的三级推进体系,出台《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行动方案》,为数字人民币应用提供了制度保障。从2021年落地灵活就业人员数币缴存场景,到2024年实现单次近20亿元的大额委托提取业务,苏州在数字人民币应用方面持续领跑。这种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创新突破为动力的发展模式,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苏州公积金中心聚焦"钱包开立、结算通道、财务管理、场景创新"四大核心环节,实现了从缴存到提取、从贷款到转移的全业务场景覆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中心制定的《苏州住房公积金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标准》成为全国数字人民币行业标准,随后江苏省相关部门以此为基础出台了省级导则。这种从实践到标准、从地方到全国的推广路径,展现了苏州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的前瞻性思维。

交通执法数字人民币缴款在连云港落地

11月11日,江苏交通执法数字人民币缴交规费在省级交通执法领域全覆盖基础上,正式向市、县全面延伸。连云港市交通执法支队、东海县交通执法大队、赣榆区交通执法大队正式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宝、微信等多渠道线上缴款功能,成为省内首批应用推广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管理系统线上缴款功能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单位。

据悉,本次交通执法“守护2.0系统”增设的数字人民币支付等多种方式线上缴款功能,直击缴款难、取票难的痛点,进一步拓展了数字人民币在交通综合执法领域的应用场景。该系统与省财政厅系统对接完成线上缴款功能,实现罚没款、路赔费缴纳线上支付。此外,系统还具备说理式执法、“安全寄语”二维码提醒教育、文书电子送达等功能。截至目前,该系统内容包括道路行政执法、水上行政执法、工程质量行政执法等20多个功能模块,系统用户数量1.1万余人,日均访问量近0.6万次,日均在线执法单元约2500个,实现交通综合执法行政执法业务的全覆盖、全流程闭环管理。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