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移动支付需要突破局域化
2013/4/16 9:16:53

  近期,中国移动推出了手机钱包业务,将于4月中旬正式推出,并率先在北京试行。5月份北京市民将可刷手机乘坐地铁公交。

  手机支付也称为移动支付(MobilePayment),交易双方为了某种商品或者服务、使用手机作为支付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完成的一种支付行为。

  目前中国移动主要的发展方向是近场支付,近场支付指的是在手机上或SIM卡上安装NFC芯片,采用接触或非接触式的方式刷卡支付,类似于公交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为中国移动开展手机支付业务奠定了基础。据艾媒咨询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达到了3.8亿人,同期增长了72.7%。随着智能手机价格平民化以及运营商、渠道商、手机对智能手机市场的推广,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将突破5亿人。

  从其自身出发,中国移动发展手机支付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一,中国移动社交应用有着与银行群体略有不同的大量的年轻用户群。

  第二,从手机用户使用习惯上看,由于手机功能的限制以及手机的便携性,用户经常在碎片化时段使用手机,有超过70%的人会随时使用智能手机。

  第三,移动支付理念开始慢慢普及。随着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随时随地、安全快捷”的理念已经逐步深入人心。

  第四,中国移动可以说是国内最早试行手机支付的,早在1999年,业界对手机支付的尝试开始,中国移动就与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在北京、广东等地开始进行移动支付业务试点,拥有者强大的网络支撑。

  然而,中国移动要普及手机支付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更换SIM卡或者手机会造成用户使用前期的投入成本上升。其次,如何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也是值得中国移动需要考虑的问题。再次,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如何突破局域性?目前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并不是所用的地区都能够使用,如何统一标准,如何保证同一台手机在任何地区都能够方便快捷地支付呢?最后,手机支付面临的问题是,来自当地移动支付工具的竞争。作为后来者,如何在城市中普及推广呢,合作还是非合作呢?

  目前,OTT业务迅速崛起,中国移动短信、语音传统业务市场份额迅速下降,中国移动发展手机支付在拓宽其自身的业务范围,丰富服务职能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市民支付的便捷性,丰富市民的选择。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发展方向。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