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牌照三年 动了多少银行奶酪
2014/6/11 9:19:18

  从27,到250,只需3年?2011年5月26日,央行公布了第一批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27家企业名单。如今第三方支付机构目前已经超过250家。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5月28日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4)》(下文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末,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已达16万亿元。而艾瑞及易观智库的历史数据显示,2010年四季度末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额仅为1.1万亿元左右。

  市场割据

  在2011年牌照发放之初,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大体按照互联网收单、线下收单及预付卡划分为三类。

  《报告》显示,2013年,支付机构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超过150亿笔,金额8.96万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43.47%和30.04%;移动支付业务37.77亿笔,金额1.19万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78.75%和556.75%;处理收单业务19.76 亿笔,金额5.78万亿元;160家预付卡发卡机构合计发卡6.4亿张,金额869.8亿元。

  “第三方支付就像是另一个‘银联’。”有第三方支付人士这样给《华夏时报》记者打比方。“像银联一样,第三方支付提供的是跨行、跨地区支付的解决方案,只不过对接商户比银联的商户要小,与其说小微商户,更接近于微小商户。”该人士表示,由于费率或交易额等因素,这些商户“够不上”银联的门槛,但又有实实在在的需求,支付机构正是满足这一市场。

  虽然银联系机构基本覆盖了线下收单市场,但在各个省市内,本地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往往也会有优势。

  中国支付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张宽海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这其中涉及到转接费率及后续维护服务等原因,也有一些小型城商行愿意将POS机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支付来做。对于一些小型的支付机构而言,本地业务就足以维持企业运转。

  “这种到家到户到人的收单业务,才真正体现了第三方支付作为支付体系的有机构成,体现对传统金融服务的一种补充。”他说。

  除了线下业务之外,互联网支付及移动支付的补充作用体现更明显。

  拉卡拉公司的一位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对个人手机刷卡器的业务统计时发现,在西部一些传统银行网点覆盖较少的地区,如西藏,业务笔数比其他地区会更加突出。

  易观智库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互联网收单、转接及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分别达到1.96万亿元、2.19万亿元和1.63万亿元。

  其中,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财付通和拉卡拉三家公司占到全国近95%的市场份额。在互联网收单业务中,支付宝、财付通和银联商务分别以47.63%、 18.88%和14.07%占据市场前三位,这三家超过了80%的市场份额。

  市场高度集中,第三方支付牌照是否还要继续发放?

  张宽海认为,金融服务是没有止境的。“第三方支付以后会越来越细化,因为客户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并不是靠几家垄断企业就可以做到。”他表示,只要企业的条件成熟,牌照就应该继续发下去,在市场中实现优胜劣汰。

  新兴业务壮大

  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张,围绕银联、银行及第三方支付之间利益瓜葛的猜测也日渐显现。而问题难免会涉及资金接入方式。

  在已有的银行卡交易清算系统基础上,银联又在2011年设立“在线支付”,作为银行卡网上交易转接清算平台。在第三方支付机构中,有些选择了直接对接银联的支付接口,有些选择直联银行。当然也有机构同时向客户提供两类方式以供选择。

  中国银联在4月发布数据称,银联在线支付接入银行已超过240家。而一般的支付机构实现直联的银行只有几十家。

  在悬殊的对比面前,不接入银联的原因除了费率,还有建立账户体系的意愿。

  “只做通道业务,又累,赚钱又少。”上述支付机构人士直言不讳。选择直联银行,在支付机构账户内也就有了留存资金。这样一个虚拟账户体系及交易数据,给业务创新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正如2013年6月余额宝推出,掀起互联网理财的热潮。北京某支付公司人士5月27日也向本报记者透露,近期该公司也将在理财业务上有新动作,具体来讲是作为一个中介平台的角色。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布局理财产品,该人士称“这就是现在的方向”。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王素珍在5月28日表示,2013年,新兴支付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互联网支付业务向证券、基金、保险等多个行业领域渗透,而移动支付逐渐成为电子支付发展的新方向。

  《报告》预计,移动支付行业整个市场规模将呈现放量增长,按照近年高于100%的增速估计,未来3-5年内,这一市场将达到数十万亿元的规模。

  在央行3月份暂停二维码支付之前,这一形式最为银行及第三方支付看好。而除了包括手机客户端、手机刷卡器、NFC支付的主流方式之外,声波支付、拍照支付及面部识别支付等技术概念也为移动支付展开了无限的可能。

  银行的奶酪动不了?

  第三方支付发力,银行并未松懈。

  同样来自《报告》的数据显示,2013年,银行和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共处理网上支付业务386.8亿笔,金额1069.7万亿元;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54.5亿笔,金额10.8万亿元。

  如果扣除支付机构在这两项业务中8.96万亿元和1.19万亿元的规模,可以粗略得出,由银行处理的网上支付业务和移动支付业务分别达到1060万亿元和9.6万亿元。

  对比之下,第三方支付的规模虽然很小,但在移动支付方面确实体现出一定的竞争力。

  “手机银行一般只对接本行的银行卡,对有多张银行卡的客户来说,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的一个端口实现归集。”上述第三方支付人士认为,在信用卡还款及公缴等业务上,第三方支付移动端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

  而上述拉卡拉人士也表示,部分城商行在开办信用卡业务时会主动向客户提供拉卡拉的手机刷卡器,以弥补物理网点较少,还款不方便的问题。这也是拉卡拉重要的客户来源。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蔡洪波在5月28日表示,作为行业的两大主体,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双方形成默契,建立一个新型的互信关系对于行业发展意义重大。市场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需要有新理念。

  “第三方支付在这3年间发展迅速,对市场的敏感度比商业银行要强,一定程度上倒逼了商业银行的改革。”张宽海举例,现在一些商业银行手机银行的跨行跨地转账可以做到实时到账,并且不收费,与以前相比是很大的进步。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