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可穿戴的发展,可穿戴+支付作为其一个延伸而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尤其是在移动支付空前繁荣的情况下,可穿戴给了支付一个很好的载体,为移动支付增添了更多个性化和科技时尚的元素。目前,国内外都有很多知名企业投入到了智能可穿戴的研发中,比如三星、索尼、华为等,并且无一例外地加入了NFC功能,可以说都是为了之后的移动支付作打算。
国内关于可穿戴与支付相结合的产品已经有了好几个案例了,但是大多也只是与通卡公司合作的在交通一卡通领域的应用,详见可穿戴支付专题(http://www.mpaypass.com.cn/news/201508/28175423.html)。近日,握奇在继推出Sharkey可穿戴系列的握奇智能手表之后,再一次将支付与穿戴结合在了一起,与广州羊城通“联姻”推出了可以用来刷公交地铁的智能手环。作为一家以数据安全为主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毅然投身到硬件产品领域,并两次推出可穿戴支付的产品,握奇有怎样的计划和布局呢?在此移动支付网特邀请到了握奇战略规划与市场部总监叶新女士,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对于握奇可穿戴的解答!
为什么要从B端走向C端?
握奇成立于1994年,一直专注于数据安全与认证技术、 安全芯片操作系统的研发,安全领域一直都是握奇的强项,从我们所熟悉的交通卡,到手机里的SIM卡,再到银行卡以及网银U盾等,握奇在这里面提供了安全的保障。但是如今,握奇从一个安全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变身成为一个电子产品的生产商,从一个面向商户提供服务的企业转型向广大消费者提供产品,从B端走向C端的转变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叶新向移动支付网解释道,这样的转变基于市场环境、技术发展、客户支持度等几个方面的综合因素。首先,就市场环境而言,以运动提醒为核心功能的第一代智能可穿戴对用户进行了基础的市场教育,使得用户对可穿戴类产品有了基本认知。第二代的可穿戴产品,正在向细分市场发展,比如,儿童定位手表,老人监护等;从满足日常通勤族的便捷出行角度而言,支付也是细分市场需求的一种体现。而且,交通支付是一种刚需、高频的应用,与可穿戴相结合非常自然。其次,就技术发展而言,可穿戴的基础支撑技术,如低功耗蓝牙、电池、屏幕等逐渐走向成熟,且在支付方面,握奇已经在有源射频支付技术领域深耕多年,这些技术相结合,为支付可穿戴奠定了技术基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第一点,各个城市的一卡通客户,都非常鼓励并欢迎加载了一卡通服务的多元化产品形态出现;这些因素,促使握奇迈出了to C的这一步。
重复很容易,但是改变很难。改变意味着新鲜与挑战。尽管握奇在支付领域已有多年技术积累,但是,当支付技术与可穿戴相结合时,还是有不少新的挑战。叶新表示,功能定义、器件选型、成本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各地域的落地测试,售后服务的方式,商业模式的谈判等等。
而面临普通广大的消费者则是握奇之前没有遇到过的另一个难题,叶新向移动支付网透露,握奇作为一家传统的方案提供商之前面对的是一个个重量级的企业商户,和他们打交道握奇有自己的队伍和经验,但是直接面对成千上万的普通消费者来说,握奇既没有2C的经验,也没有这方面的团队,第一款智能手表产品面世的时候我们在这个方面就做得不够好,这一点上我们一直在努力进步。
下一步准备如何布局?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握奇的手环在深圳、北京等地都在进行相关的测试,而羊城通版的智能手表也会在不久后正式发布,之后关于手环与手表的产品线会同步进行。
关于握奇可穿戴产品的销售渠道上,叶新表示,在线上手环会在京东商城、羊城通淘宝店上发售;在线下,羊城通的各个客服网点也会进行手环的销售。此外,线下的便利店等渠道也会入驻,方便用户购买。
而作为在安全领域优势明显的握奇,其智能手环也是主打安全,并且据说能够作为交通、金融、通信等领域的安全载体,为其带来高灵活性的整体解决方案。对此叶新向移动支付网介绍,与通信运营商的合作可以基于运营商既有的TSM平台,用手环作为外置式SE来代替SWP的方案,这样既可以避免了换卡的问题,又无需手机端具备NFC功能。而与银行方面的合作,则更复杂。目前握奇与苏州建行合作,已经开始了金融支付可穿戴的产品体验招募,更多银行的合作还在洽谈之中。
对于握奇这样的传统的数据安全厂商,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技术落地能力,比如,交通领域在各个城市的适配测试,能够让产品变得真正可用。设计方面,目前握奇的两款可穿戴产品都是自己设计生产的,关于这一点很多人也表示出了疑问,为何不简单地找个可穿戴厂商设计代工呢?叶新补充道,由于有射频技术,对产品设计生产会带来不少约束,在第一代产品功能相对简单时,自己设计生产,既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能保证供应链的可控性。握奇对可穿戴领域的投入决心和力度都比较大,后续更加复杂的产品,并不排斥与优秀的厂商进行合作。
可穿戴产品的痛点在哪?
近来,可穿戴与支付的结合是一个比较火的话题,不仅仅是穿戴式本身的火热,与支付功能结合能够让消费者对穿戴式设备更加有用户粘度。所以一卡通公司、银联、银行、科技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互联网公司纷纷加入穿戴式与支付结合的大军当中。在谈到可穿戴产品的痛点问题时,叶新也表示除了支付之外的外观、续航等都是可穿戴的痛点,同时她还引用了360创始人周鸿祎的好产品六字法则“刚需、痛点、高频”,她也认为这是互联网时代一个好产品所必须具备的。
但是作为一款可穿戴的支付产品,以交通或者金融为出发点的移动支付是不是消费者的刚需?外观、续航、计步、提醒等等到底是不是消费者心目中的可穿戴痛点?怎样才能让一款可穿戴产品像智能手机一样高频地被使用?除了产品形态,用户体验还有使用习惯我想这些都是做一款成功的可穿戴产品需要考虑的。所以,可穿戴支付产品最终能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推荐微信公众号,NFC日报:nfcdaily 移动支付网:mpaypass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17/4/26 17:24:07
- 移动支付网 | 2017/4/7 14:03:15
- 移动支付网 | 2015/9/1 10:00:24
- 移动支付网 | 2015/8/12 9:37:01
- 移动支付网 | 2015/7/15 18:04:46
- 移动支付网 | 2015/7/2 9:36:56
- 移动支付网 | 2015/5/26 15:28:40
- 移动支付网 | 2015/1/16 17:01:44
- 移动支付网 | 2014/11/6 10:27:39
- 移动支付网 | 2013/11/29 14:26:28
- 移动支付网 | 2013/7/11 15:40:58
- 移动支付网 | 2013/3/23 20:55:04
- 移动支付网 | 2013/3/14 11:27:47
- 移动支付网 | 2013/2/26 20:55:07
- 移动支付网 | 2013/1/19 15: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