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强调支付数字化及远程开户
卢华秋移动支付网2016/9/20 9:14:20

今年9月,二十国集团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数字普惠金融被列为本次会议重要议题之一。会上通过的《二十国集团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下称《高级原则》)是国际社会首次在该领域推出高级别的指引性文件,是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4日,央行正式对外公布该文件内容。

《高级原则》包括以下八项主要原则:①倡导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促进数字金融服务成为推动包容性金融体系发展的重点,它包括采用协调一致、可监测和可评估的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②平衡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创新与风险;③构建恰当的数字普惠金融法律和监管框架;④扩展数字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系统;⑤采取负责任的数字金融措施保护消费者;⑥重视消费者数字技术基础知识和金融;⑦促进数字金融服务的客户身份识别——通过开发客户身份识别系统,提高数字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该系统应可访问、可负担、可验证,并能适应以基于风险的方法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的各种需求和各种风险等级;⑧监测数字普惠金融进展。

数字技术成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关键

随着近年来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出现了金融和科技融合的趋势。数字金融、金融科技(Fin-tech)体现了金融与科技的不断融合,涵盖了传统金融的数字化、移动化以及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在该背景下,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成为《高级原则》的首要内容,文件把推广数字普惠金融上升到了国家和政府的战略层面。

《高级原则》指出,在可行条件下政府机构向消费者和小型企业做出大额经常性支付应数字化,也鼓励加强各盈利、非盈利组织的经常性支出非现金化。不难看出,国家、央行层面对于数字支付的支持态度非常明确。但同时,政府、央行也必须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高级原则》具体工作组中方牵头人孙天琦指出,我们也不宜过于强调“数字普惠金融”,导致“遮”住了“普惠金融”这个更大的话题、更大的核心。此前,孙天琦曾对区块链技术表示担忧,他认为目前已经出现了打着区块链技术旗号进行炒作、甚至开展非法金融活动的苗头。谨慎对待新技术可避免不少教训,《高级原则》可对区块链监管有所启发。

先进的身份识别技术助推远程开户

各国政府普遍认可身份证明作为日常生活基本必需品的重要性,据了解,全球15亿人因无法认证身份而在经济活动中被边缘化。获取可靠的身份数据对实现普惠金融来说至关重要,而更简单的身份验证意味着更高的用户登记效率。数字技术(包括生物识别)可带来稳定、高效的身份识别系统,《高级原则》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覆盖面之广前所未有。

《高级原则》指出在必要情况下,建立并推广新型和创新的身份注册与验证形式,例如数字生物识别身份认证产品和在线身份验证服务,特别针对当前尚无任何身份认证形式的群体。建立可接受的开放式标准来管理身份、交易和账户风险。业界认为,该原则将打破传统金融线下“面签”模式,远程开户将来能发挥更大作用。

去年,央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把银行账户分为Ⅰ类、Ⅱ类、Ⅲ类账户。传统上在柜面开设的账户设为Ⅰ类账户,属于全功能的银行结算账户,可存取现金、理财、转账、缴费、支付等。在I类账户基础上,Ⅱ类、Ⅲ类账户均可实现远程开户。但从后两类账户功能限制来看,我们的“远程”开的户具有一定的附属性质,并不能独立。相比之下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远程开户和柜台开户已无差别,但考虑到我国金融、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远程开户一蹴而就并不现实。

纵观全文件,普惠金融被打上了深深数字技术的烙印。无论各国态度是如何藏着掖着,监管是保守还是激进,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下数字技术对普惠金融造成的影响都会越来越深,因此做好相关引导发展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远程开户是移动支付网较为关注的一点,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它将为银行的物理网点带来巨大的挑战。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