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身挑多担有何深意¸央行职能或与银保监整合
2018/3/27 10:14:40

一些安排看似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券商中国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3月26日下午,央行内部召开干部大会,正式宣布由易纲担任央行行长、党委副书记,郭树清担任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

随着郭树清和易纲正式履新,央行最新的领导班子架构为“一正四副一纪检组组长和一行长助理”。今晚(3月26日)20:48分左右,央行网站公布了最新领导班子成员,其中,副行长除了有郭树清外,其余三人分别为陈雨露、潘功胜和范一飞;纪检组组长为徐加爱,行长助理为刘国强。

实际上,郭树清兼任央行党委书记的消息此前就已传开。但令外界意外的是,郭树清虽然在央行的党内职务是党委书记,但行政职务却是副行长。这一安排并不寻常,过往,央行的党委书记与行长均由一人担任,例如,刚刚退休的周小川就担任央行党委书记、行长职务长达15年。

郭树清担任新成立的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的同时,还兼任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这一多重身份的安排有何用意?

为何此次央行党委书记、行长职位分别由不同人担任?易纲和郭树清在央行内部的分工有何不同?

带着这些疑问,券商中国记者采访多位央行内部及业内分析人士,解读这一人事安排的此种深意。

疑问一:为何党委书记和行长不是同一人担任

尽管在过往的央行,党委书记和行长都是由一人担任,但是作为国务院部委,实行“双首长制”并不是没有先例。例如,作为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郝鹏担任国资委党委书记,肖亚庆担任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

北京一分析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在一些部委中,部长和党委(党组)书记不是同一人,实行“双首长制”也是常见。这种安排下,通常部长是党委(党组)副书记,而某一副部长任党委(党组)书记。

不过,也有分析预计,自“两会”公布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后,新组成的国务院部委中,会有越来越多此类“双首长制”的人事安排。例如,在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副书记,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疑问二:易纲和郭树清在央行内部各有何分工

央行内部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透露,从内部分工看,易纲负责央行的全面工作,是央行的第一负责人;郭树清负责党委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和人事,重大事项党委集中研究决定。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外界预期,一旦郭树清担任党委书记,则意味着其将是央行的“一把手”,但从目前的人事安排看,这种预期存在误读。

“在实行‘双首长制’的部委中,部长才是是‘一把手’。”上述北京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

这一安排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相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条、第十一条,“中国人民银行设行长一人,副行长若干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 理的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由国务院总 理任免”,“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领导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副行长协助行长工作”。

另据财新报道,郭树清在央行当天召开的大会上表示,“以后要在央行的具体业务和行政事务上,做好易纲行长的助手。”

疑问三:郭树清身兼央行和银保监会两大要职有何用意

自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保监会”)正式成立,并任命郭树清为银保监会首任主席、党委书记的消息对外公布后,郭树清还将出任央行党委书记的传闻也不胫而走。

对于为何让郭树清身兼央行和银保监会两大重要金融监管部门要职,这一安排有何用意?外界揣测很多,综合目前各方观点看,目前主要有两大主流分析声音:

一是认为郭树清同时在央行和银保监会担任要职,是为了平滑、协调好央行和银保监会的关系,利于金融政策的顺利实施。

不过,在去年成立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机制下,现有的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已大为改观和提高。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高层对郭树清的此种职务安排,更重要的是为了推动金融监管部门的进一步改革。

一接近监管层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透露,“两会”期间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涉及金融监管领域的只是提及了合并银监会和保监会,成立银保监会,并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央行,但实际上,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远未止于这些,后续还将有大动作。

“郭树清来到央行,应该也是为了推动银保监会和央行一些部门的整合。”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称。

另一央行内部人士则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下一步央行一些行为监管的职能可能要与银保监会的同类职能整合在一起,例如,央行和原银监会、原保监会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这方面都有类似的部门设置和人员安排,未来这一方面可能要进行整合。此外,央行基层派出机构(如县级支行)的部分职能也有可能会划入银保监会。

相比之下,有分析认为,在此轮金融监管部门改革中,由于证监会分管的资本市场的具体监管职责庞大且繁琐,其职能定位和人事变动在当前并不适合与其它金融监管部门整合,因此变动会相对较小。

“很多事情只有放到更广阔的时空观察和考量才能接近事实真相,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可能刚刚进入中场。”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说。

然而,不论是出于哪种考虑,这一系列看似令人琢磨不通的人事变动和机构改革的核心目的,仍是为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这是我国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

落脚到金融领域,为配合大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根据易纲上周末公开演讲所透露的内容,当前金融监管部门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推动:

一是稳住宏观杠杆。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调控框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提高系统性风险的防范能力,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稳步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通过市场化债转股,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直接融资、强化资本约束、规范表外业务和通道业务等多种方式,使社会整体负债增长较快的情况进一步平稳下来,抑制风险的积累。

二是要深化金融和其他领域,特别是关键领域的改革。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从防范系统风险的角度支持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新体制。完善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国有企业的负债约束。完善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推动建立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

三是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尽快补齐监管短板。进一步明确监管姓“监”,优化监管力量。严格执行监管法律,抓紧出台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的指导意见、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等审慎监管的基本制度。

四是要坚决取缔非法金融活动。强化金融风险的源头管理,加强金融领域的准入管理,清理整顿各类无照经营,或者是超范围经营的金融业务。没有经过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金融业务。

疑问四:为何是郭树清“身挑”多担

现年61周岁的郭树清身兼国务院两大部委的的党委书记,这在历史上也是鲜有的。不少分析认为,之所以让郭树清“身挑”两大重要金融监管部门的要职,主要是其金融从业履历的极为丰富性。

“从郭树清过往的履历看,他是中国金融业内少有的横跨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以及在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都有过任职经历的人物。他是个坚定的改革派,对待金融监管态度严厉且雷厉风行,善于啃’硬骨头’,适合执掌监管部门并推动金融监管改革。”北京一位银行业观察人士称。

郭树清一向较为低调,公开露面或表态并不多,但每一次释放的监管信号都极为清晰明确、相关政策落地也较快。郭树清于2017年3月初履职银监会主席,在其执掌银监会的380余天里,据不完全统计,银监会公开发布的各项规章和制度就有36项,去年下半年以来更是形成了每逢周五必有大新闻发布的惯例。郭树清来到银监会后,也被外界称为带来了一股“郭式强监管旋风”。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郭树清和易纲在央行共事过4年。

2001年3月,郭树清从贵州省副省长一职调任回京,担任央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当时,易纲已经离开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央行担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2004年7月,易纲晋升为央行“行领导”,从货币政策司司长一职升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这段共事持续了整四年,直到2005年3月,郭树清调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

在今日的干部大会上,易纲表示,将全面担负和履行行长职责,和树清书记与党委成员精诚团结,凝聚全行合力,共同开创人民银行工作新局面。郭树清表示,坚决拥护中央决定,完全赞成易纲同志任人民银行行长,非常高兴再次回到人民银行工作。全力支持易纲同志履行行长职责,紧密团结、相互信任,坚决贯彻中央要求,和全行同志一起共同应对挑战,做好人民银行各项工作。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