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郭树清、范一飞等谈金融“数据”有多重要
移动支付网 2020/10/22 14:20:07

10月21日,2020金融街论坛在北京召开,在各方大谈金融科技发展与监管的同时,与金融相关的数据使用问题则成为诸多话题的焦点。在此,梳理各大嘉宾的相关发言,看数据在金融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央行行长易纲:大数据很容易出境,在“ABCDE”中最重要

易纲认为,大数据在“ABCDE”(A”是指人工智能,“B”是指大数据,“C”是指云计算、云存储,“D”是指分布式记账、区块链,“E”是指电子商务)中最为重要,是所有科技的支点,也是金融服务的基础。人工智能、云存储、分布式记账、电子商务都离不开大数据,大数据把人、企业、物都管住了。

易纲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大数据的运用推动了整个金融业向数字化方向转型,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护、数据鸿沟等问题。

在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要加强国际合作。大数据很容易跨境,在大数据时代和金融科技时代、数字化时代,更要加强国际合作。

银保监会郭树清:必须高度重视数据隐私等风险挑战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演讲中很直白的表示,所有金融机构都要抓紧数字化转型,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我们服务大众的本领。

对于金融数据,郭树清表示,电脑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金融数据的存储能力,金融服务效率大为提升。当今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科技变革已在金融业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表示,金融科技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数据隐私、寡头垄断等风险挑战,确保市场公平和金融稳定。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数据安全保护刻不容缓

在数字金融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方面,范一飞首先就提出数据安全保护刻不容缓。

范一飞表示,金融科技重新定义数据价值,改变数据管理方式。从以物理网点为主的人工方式,到以互联网、智能终端为主的自动方式,数据采集手段更先进、渠道更多元、维度更丰富,金融数据资源呈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数据传输从内部专网转向互联网,大量敏感信息直接暴露在开放网络环境下。与此同时,部分消费者和金融机构数据保护意识相对不足,对数据泄露环节和危害认识不到位,而不法分子窃取数据的手段却不断翻新,从面对面诱骗到远程网络攻击,从木马病毒到短信嗅探,个人隐私泄露等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甚至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而在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举措,范一飞也提出固本强基,发挥数据要素倍增作用: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了数据要素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要求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应用与安全管理,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提升数据资源价值。金融业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要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刻认识数据重要意义、深化研究数据管理机制、深度挖掘数据内在价值、深入做好数据安全保护,为金融装上数据引擎,实现多向赋能。

一是优化数据治理。建立健全数据治理机制,加强数据标准、数据模型、资产目录建设和管理,理清数据权属关系,做好数据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和收益权的科学界定,打造金融数据“通用语言”,切实提升数据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是深化融合应用。统筹规划全局数据架构,建立跨部门、跨机构、跨领域数据共享与融合应用机制,打破数据壁垒、拆除数据烟囱。深挖应用场景,运用海量多维数据实现信息整合、特征关联和业务洞察,将单场景信息增益叠加为多场景、网络化、图谱化的高价值数据,释放数据潜能、提升服务效率,做到“能用、会用、善用”数据。

三是强化数据保护。遵循“用户授权、最小够用、专事专用、全程防护”原则,充分评估潜在风险,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综合国家安全、公众权益、个人隐私和企业合法利益等因素做好数据分类分级,实现数据的精细化管理与差异化防护,把好安全关口,严防数据泄露、篡改和滥用。

工行行长谷澍:金融科技创新首先要保障服务安全可靠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谷澍提出银行科技创新应该坚持三个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关于数据安全。

谷澍表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金融科技如何发展,首先要保证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要从维护金融安全的高度,关键系统的自主可控和数据安全问题,紧抓新基建契机,升级科技基础设施,落实国家网络安全要求,持续提升外部信息安全防御能力,确保信息系统安全运营。

建行行长刘桂平:金融科技使金融服务更加安全可靠

刘桂平指出,金融科技使金融服务更加安全可靠,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将数据资产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提供多维信息,实现客户精准画像,分维定位,分类管理,全程监控,保障银行经营安全,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信息可信、可追溯、不可篡改、保障客户隐私、兼顾流程、公正透明和客户信息安全。

金融科技使金融服务更加普惠公平,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使全量客户经营变为可能,基于平台化的数据、模型、算法支撑,可以线上满足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减少长尾市场边际成本,有效覆盖长尾客户,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分析客户各类交易数据、行为数据,实现多元数据关联分析,高效甄别客户信用等级,减少对抵押物的依赖,大幅提升融资便利与客户体验。

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金融科技智能化是不断挖掘海量数据的过程

CF40常务理事会副主席、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表示,金融科技的智能化使得金融服务能力正在快速提高,同时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监管必须紧跟现实,以监管科技的进步提升监管者的水平。只有这样,金融科技的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蔡鄂生表示,要准确把握金融科技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要理解它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就要先理解金融科技的发展,这个过程是不断挖掘海量数据,不断创新发现数据价值的过程。

中科院院士吴朝晖:开发始于数据的新金融功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表示,从金融和科技的关系来看,科技正在从外在的辅助支撑变成内在的改造力量,已经成为金融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颠覆性科技在金融创新应用正在深刻影响着金融服务供给的方式。首先,金融科技更具有赋能效益。其次,金融科技将更加显示出普惠价值。第三,金融科技需要更加安全可控。面向未来,吴朝晖提出三点建议和倡议。

第一,打造基于科技的新金融形态,共同抢占全球金融竞争制高点。第二,构建源于行业的新金融模式,推动国家金融发展新跨越。第三,开发始于数据的新金融功能,共同构建区域金融的转型动力源。

民生银行副行长林云山:数据科技对金融业作用大但仍需保持一种警惕之心

林云山表示,数据科技的运用能够起非常大的作用,这一点没有什么好争论的,但是大量的依赖科技与数据,是不是科技与数据就一定能百分之百的解决风险的问题?恐怕还是要谨慎一点。他举例说明,前几年的信用卡大家大量都是网络申请、模型审批、机器人服务,这个科技与数据的运用已经够充分了,但是疫情的冲击就会证明原来用的模型预数据的一些东西恐怕就出问题了。

因此,在他看来,虽然数据科技的运用没有什么好怀疑的,要多使用,大力的推动,但是从事金融业一定是风险优先的,一定要保持一种警惕之心。

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数据不能共享但是数据价值可以共享

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回答关于如何将数据要素转化为生产力,更好助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立,提升融资借贷效率的问题时表示,数据不能开放,但是数据价值可以开放,就是数据不能共享但是数据价值可以共享,大家各自都是数据不出域,但是数据得出的一些判断结论可以和合作伙伴来分享。

数据安全话题未完待续

从2020金融街论坛的各方观点可以看到,数据是金融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而数据安全则是一切金融科技创新的前提。那么在具体的场景当中,如何保护数据安全的同时,金融机构该如何保持金融科技创新能力呢?

11月3日,由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移动支付网主办的2020第五届中国金融科技安全大会将在深圳召开,大会以《金融“无接触”,数据守安全》为主题,围绕“无接触”金融服务、个人金融信息保护、App合规、生物识别应用、金融科技风险、风控等问题,探索产业发展之路。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