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融骨感现实:流量生意优势不大 产品风险不少
2019/1/18 16:37:08

急需变现的滴滴早就在谋划金融业务,但长期并无亮眼成绩。2019年伊始,滴滴又有了新动作,“金融服务”频道在其产品端上线。这是滴滴整合升级金融业务的重要举措,金融业务被提升至一级入口,集中对外展示。

撑起此次升级的,是“点滴相互”这一网络互助产品,这是滴滴自主开发的拳头类金融产品。但此前蚂蚁金服“相互保”上线一个多月被迫转型为“相互宝”,另有一家“相互保”上线两天后也悄然下线,互助保障这一“擦边球”式产品还没有清晰界定和监管定调,逆风上线的“点滴相互”并不被业内看好。

滴滴的回应是:目前金融服务的定位仍是助力出行产品,提升生态用户体验和安全、优化生态效率。“希望通过发挥出行生态优势,输出数据风控能力,为司机、乘客、合作伙伴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使金融科技惠及更多的出行场景。”

纵观滴滴的金融版图,尽管手握支付、网络小贷、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保险代理五大牌照,但除点滴相互与点滴求助外,其他产品均由银行、保险、消费金融等持牌机构提供,还停留在流量生意的层面。

但互联网流量变现的黄金期已过,TMD(今日头条、美团、滴滴)都在加速布局金融,场景各异但流量大批重复的现状,使得金融业务的竞争甚至超过各自主业。

错过了流量红利期,也错过了监管“空窗期”,滴滴的金融野心将如何实现?

拳头产品风险不少

切入金融市场,BATJ都有至少一款爆款产品。滴滴盯上的则是互联网保险的风口,选择了自主开发产品“点滴相互”。

一位第三方研究机构人士认为,眼下网络借贷、现金贷、互联网理财均陷寒冬,但互联网保险却逆风上涨,这是滴滴选择从互联网保险入手的基础。

信美人寿2018年11月退出“相互保”,使蚂蚁金服“相互保”被迫转型为没有保险公司兜底的“相互宝”。这对网络互助保险产品打击颇大,但也为互联网公司以“擦边球”形式介入该领域提供了新思路。

“点滴相互”被滴滴寄予厚望。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该产品的筹备颇费时日,早在蚂蚁金服“相互保”变成“相互宝”之前,滴滴就试图寻求相关产品的备案,尽管过程并不顺利。按照其说法:希望通过该产品,“为包括司机、乘客在内的广大用户提供一种低门槛、高可靠性的健康保障产品”。同时,滴滴还推出了公益筹款平台“点滴求助”。

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网络互助,背后都对接着保险保障需求。从整个金融业务布局来看,“点滴相互”和“点滴求助”排在最前端,随后是“点滴医保”,主推重疾险和医保产品。这与其他互联网平台将借贷、理财放居要位的做法完全不同。

“但网络互助这类保障产品的监管风险较大,且对用户基数的要求很高。”上述第三方研究机构人士说,“点滴相互”的前景并不乐观。

与“相互宝”目前2000多万人的规模相比,“点滴相互”还只有几万人,这意味着一旦有人发起大病求助,每个参与者分摊的费用将不低。滴滴也还未设置分摊封顶线,产品吸引力大大削弱。

流量生意优势不大

金融布局正式亮相之前,滴滴已在金融领域做过多种业务尝试,包括与点融网合作余额理财产品、与招商银行合作推出联名卡、与中国人寿合作保险产品、汽车金融ABS以及“滴水贷”,等等。

这些产品并没有赢得多少关注。其中多是导流型服务,背后都对接着持牌金融机构。

流量变现是互联网巨头们布局金融的初衷之一,借金融业务扭转亏损、撑起估值也屡试不爽。滴滴也不例外。滴滴平台的乘客规模已逾4.5亿,注册司机5000万人,拥有着巨大的数据、流量优势。2017年滴滴亏损25亿元,2018年仅上半年就亏损约40亿元。

即便是金融事业部亮相之后,导流产品仍占据主力。根据滴滴给本刊记者的回复,除去点滴相互与点滴求助外,其他金融产品线均由银行、保险、消费金融等持牌金融机构提供,未来会尝试与更多金融机构合作。

流量生意有模式轻、风险低的优势,但也有屏障低、利润低的劣势。更为关键的是,流量生意已不那么好做,尤其是近两年来线上流量成本居高不下,金融机构也在逐渐扩充挖掘流量的能力和渠道。滴滴想依靠保险、理财、信贷等业务导流来形成强壁垒和超额利润,并不现实。

更何况与滴滴同时崛起的今日头条、美团也在寻求流量变现。滴滴的用户数据、用户粘性、场景布局等优势并不明显。

尽管各自场景不同,但前述三大平台都盯住了年轻一代,不但重复流量居多,且这部分群体的金融需求本就是各类金融机构争抢的焦点,在金融业务上也已是正面竞争。

想象空间不足

对有野心的平台来说,导流显然难以满足其全部胃口。毕竟滴滴创始人程维有着支付宝B2C业务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更有力的证据,是其目前手握支付、网络小贷、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保险代理五大金融牌照。

分析人士指出,这些牌照将会是滴滴后续开展金融业务的基石,关键在于如何尽快搭建完整的业务生态闭环。但眼下这些牌照都还在“沉睡”中。

“滴滴至今未能开通自有的支付通道,导致其对整个金融生态的主导性偏弱,对其未来进一步发展形成一定阻碍。”前述分析人士解释说,支付是开展其他金融业务的基础,能够有效串联起不同产品的流量和数据,并突破场景局限获得更大范围的用户行为痕迹,为后续征信、大数据分析、风控等提供坚实基础。

如果滴滴未来想要走信贷这条快速回流资金的路子,挑战也同样不少。在当下严控现金贷、强化消费场景的监管导向下,场景单一将成为滴滴的重大压力。场景内出行数据所关联的金融属性不强,也对其开展大数据业务造成不小的障碍。

唯一可能突出重围的,或许是其去年底发力布局的汽车后市场。

2018年12月7日,滴滴再次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和升级,将原小桔车服公司与汽车资产管理中心合并,成立车主服务公司。这一战略级业务或将与金融板块联动起来,为发展汽车金融构建一些想象空间。但不可否认,无论是金融市场还是汽车后市场,都是竞争惨烈的红海。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