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支付江湖乱象:快付通是恶意扣费保护伞?
2019/5/18 17:27:14

近日,聚投诉公布了2019年全国消费者投诉报告,第三方支付行业成为排名前十的投诉重灾区。万亿规模的支付江湖充斥着恶意扣款、向灰色产业提供支付服务等违规乱象。

其中,深圳市快付通金融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快付通”)作为有国资背景的老牌企业,赫然上榜。其4月份的有效投诉案件达到255件,位居行业第三。快付通在聚投诉平台4月份的投诉解决率为20.8%,与同期全行业62.1%的投诉解决率相比,尚不足同业的三分之一。

多个投诉用户表示,快付通未经用户允许就恶意扣款,投诉后拒不退款或退款难,让他们求告无门、维权艰辛。

投诉缠身解决不力

公开资料显示,快付通成立于2009年,是第一批获得人民银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企业之一。其发起组建方为原深圳市金融电子结算中心(后改制为企业,更名为深圳市金融电子结算中心有限公司,下称“深圳结算中心”),成立之初深圳结算中心下属的事业单位占股60%,虽然该股份比例后下降至20%,快付通仍被业内视为老资格的国资背景企业。

但是这家业内知名的企业,从2018年4月开始投诉量显著上升。根据聚投诉平台统计,仅今年4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就有138单有效投诉。除聚投诉之外,快付通在新浪旗下的黑猫投诉、投诉直通车等其他平台的投诉量也从今年开始拉升。

据记者了解,针对快付通的投诉内容,主要涉及未经用户允许的不明扣款、为涉嫌违规的商户提供支付接口等。多个投诉用户表示,在既没有经过本人授权、也没有输入付款密码的情况下,就收到了系统自动扣费的通知,扣费金额从几十元到几万元不等。

《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投诉快付通的用户了解,投诉主要原因之一是快付通为涉嫌恶意扣费的APP提供支付通道,未经允许就自行扣费。

一位投诉者表示,自己下载过银码头、银开心等互联网消费金融(网贷)类APP,在没有经过用户同意的情况下,APP自动为用户进行个人风险等级评估、贷款申请资格评估、平台贷款推荐等收费服务,随后快付通自动扣除百元左右的费用,为这些涉嫌恶意扣费的APP提供了免密支付通道。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快付通投诉案件中涉及的互金类APP均属于上海造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造艺科技”)旗下产品;此外,造艺科技还有银小借、哆哆钱、网贷侠、易小借、米花包等近十个互金APP也在快付通相关的投诉中频频出现。

根据聚投诉平台统计,2019年第一季度,造艺科技的投诉量排名互金业内第二,高达4885件。被投诉的互金类APP榜单中,出自造艺科技的数量最多。不过记者发现,在Android系统的应用商店中,目前已经搜索不到上述APP。

上述投诉者认为,造艺科技频繁变换互金APP的产品名称,改头换面,却换汤不换药,屡遭投诉。快付通在造艺科技频繁更换产品的情况下,仍为其提供免密扣费的支付通道,还为退费申请设置了重重障碍。

投诉用户王先生向《华夏时报》记者讲述,当他按照快付通客服的要求,联系造艺科技后,后者要求他将身份证、扣费截图等各种资料打印出来,并邮寄到上海总部。王先生认为,这种低效繁琐的要求跟扣费时的快速高效形成强烈的反差。“快付通的做法等于变相为造艺科技恶意扣费提供保护伞。”王先生表示。

据统计,恶意扣费是互金行业被投诉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行业投诉榜单中,互金行业高居全国各行业第一。仅聚投诉平台就收到互金行业13.7万件有效投诉案件,是投诉行业排名第二、第三总和的十倍。

除了涉及麻烦缠身的互金行业之外,快付通还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其银行卡自动扣费,金额从几百到上万不等。多名用户表示,向快付通和银行的客服投诉后,多数没有得到积极处理。

大股东早已变了

对于快付通来说,成立之初的政府背景优势随着市场和政策的变化不再明显。在行业发生变化的同时,快付通的控股股东也逐渐从初期浓郁的政府背景逐步转向民营资本。

快付通的发起方深圳结算中心成立于1995年,是经人民银行总行批准、由13家银行共同发起的跨行支付清算机构。2009年,深圳结算中心发起组建快付通,成立初期股东主要来自两方,一方是深圳结算中心关联单位,另一方是深圳银雁科技服务集团(下称“银雁科技”)及其关联企业。

2014年,深圳结算中心改制企业后,股东为深圳结算中心和各大银行深圳分行的工会委员会。深圳结算中心从由人民银行总行批准的全国第一家跨行支付结算的事业单位,转变成了深圳本地银行业共同参股的企业。随着改制完成,结算中心有关单位和企业对快付通的持股也逐步减少。2015年开始,深圳联合金融广告有限公司成为快付通的控股股东,持股51%,目前仍是快付通的第一大股东。

深圳联合金融广告有限公司在控股快付通之前,经营范围中只有广告、策划、会议服务等业务,没有任何金融领域的业务。2015年4月,这家广告公司才新增了金融有关业务,并由原来的“深圳金融联广告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联合金融广告有限公司”;两个月后,控股快付通。这家改掉“金融联”字眼的企业,其控股股东从深圳金融联投资、深圳市丰顺源投资、西藏丰顺源投资到深圳前海光大熙康产业基金企业,发生多次变化。随着控股股东的变化,其高管也频繁变化,2015-2017年期间曾经三次变更总经理,平均一年换一个。

对于投诉量居高不下,并迟迟得不到解决,高管频繁变动对公司运营的影响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向快付通方面发去采访提纲,但是截至记者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从全国第一批支付企业的昔日荣光,到目前投诉缠身,折射出‘断直连’之后支付公司转型的困境,涉嫌为不合规的平台提供支付通道无疑是出于营收的考虑,这也导致投诉量大增,企业甚至行业声誉受损。”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