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金融,5年沉浮
2019/6/26 14:30:47

米粉小刚,五味杂陈。

几年前,趴在电脑前,疯抢“红米”的场景,历历在目。但最近,周围朋友却叫苦不迭,只因小米金融“乌龙逾期事件”,误上了征信大名单。

“大家对小米印象不错,但小米金融是个特例”,小刚表示。

其实,一年来,小米集团也不尽人意。上市至今,小米股价惨遭腰斩,从高光时刻的每股22元跌至10元以下。

与之相对,小米的业务却平稳如常:2019年一季度营收438亿元,同比增長27.2%,环比仅降1.5%。其中,主业智能手机营收270亿元,出货量2790万部,排名全球第四。

加之,米粉热情不减,小米股价虽腰斩,但口碑依然。而小米金融虽一向“默默无闻”,这次却引来了用户的口诛笔伐。

究其原因,是小米金融因“征信闹剧”失了口碑么?答案或不止如此。

01小米金融“不严肃”

2015年5月,小米金融上线。彼时,背靠集团的小米金融,虽起步较晚,但呼声很高。

但随后,雷军对小米金融的定位,变的摇摆不定、“扑朔迷离”。

“除人工智能,金融也是我们整年要拉开阵势干的大事”,时值2017年,雷军一言,便赋予了小米金融核心业务板块的角色。

然而,还未拉开阵势,在2018年会上,雷军便绝口不提小米金融,似有意淡化。分析人士认为,这与2018年P2P行业暴雷有关,不管是宣传还是具体P2P业务,小米金融都处于“冷藏”状态。

但到了2019年4月,金山云、小米金融、新网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共建金融科技新生态。6月5日,在小米金融ABS投资者大会上,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邮储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几十家金融机构的捧场,让小米金融高调复出之势一览无余。

但正当小米金融豪情万丈,扶摇直上之际,“征信闹剧”再次将其拍在沙滩上。

5月10日,部分用户在聚投诉、微博等渠道投诉小米金融,直言“正常还款,且在未收到任何提示还款或催收的情况下,被上征信”。

据了解,本次事件中小米金融承担“信息中介”撮合角色,将银行资金与用户需求链接,从中赚取佣金。根据合约规定,借款用户需先通过小米金融APP实现还款操作,之后小米金融将还款转入银行。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问题可能出在,小米金融将还款转向银行的信息反馈/实质操作流程上。

但无论是将责任引向民生银行,抑或以100元免息券安抚用户,还是30个工作日恢复征信的公告,种种操作行为,都反映出其对金融的“不严肃”。

“比之小米硬件业务,金融业务应更加专业,但小米金融并未心存敬畏。”行业观察人士直言,“2018年9月,当雷军任命产品经理出身且毫无金融背景的洪锋,担任小米金融董事长兼CEO时,业内便颇多微词。”

但,征信闹剧只是小米金融“不严肃”的冰山一角。

在21CN聚投诉上,围绕消费贷款领域“暴力催收”话题,多达数百条之多,暴力催收虽是行业通病,但反馈出小米金融在服务用户方面深耕不足。

另有一些米粉在MIUI专区爆料,“曾通过小米VIP推荐下载了P2P理财APP,并投资数万元,结果平台突然宣布清盘,导致血本无归。”

虽问题频出,但小米金融绝非“幼稚”孩童。5年的时间,小米金融已布局银行、小贷、支付、保险经纪等诸多牌照,所谋者不小。

小米金融董事长助理、金融机构部总经理胡伟曾公开表示,“小米金融互联网小贷板块已累放消费贷款超1500亿,在贷余额超300亿;供应链金融板块凭借小米纵深度的产业链,服务于小米生态体系。”

小成背后,是核心业务相对单一,且集中在C端互联网小贷(小米用户的小额信贷服务),以及B供应链金融(服务小米产业链生态)上。而在支付、保险、科技赋能领域,小米与行业知名企业差距较大。

有人说,是小米战略摇摆不定,造成了小米金融业务的彷徨不前。但正当业内吐槽其不专业时,小米金融并未缴械,并拉开了下一轮试水。

02金融蛋糕的致命诱惑

6月5日,小米金融携一众金融机构高调复出,足见其科技赋能金融机构的决心,但此领域已是一片红海。

不止如此,近日小米金融疑似上线了“P2P”产品。不少用户爆料,小米金融会对他们不定期的推荐一款名为“悦享12月”的理财产品。该产品年化收益率6.8%,期限12个月,起投1000元。

据悉,此产品借款方为个人和企业,张家港农商银行作为见证方;小米金融作为销售方;另有相关担保公司。显然,这是P2P业务的操作手法。

业内人士分析,监管逐渐落地,或是小米金融试水P2P的主要动因。

另一重要原因是,包含小米金融的互联网服务板块,是整个小米集团的变现之源。

在小米主业“铁人三项”中,硬件,IoT及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互为犄角,各得其所。如果把小米比作列车,那智能硬件是小米进击的火车头,生活消费是拓宽市场的客车舱,而互联网服务则是变现的服务餐车。

2019一季度数据显示,硬件,生活消费品以及互联网服务,分别实现营收270亿、120亿、43亿元;但三大主业毛利依次为9亿、14亿、29亿;粗略计算,互联网服务(含金融)毛利占整个小米集团的56%。

互联网服务(含金融)毛利极高

具体到金融板块,小米招股书显示,2018年一季度小米金融营收约3.1亿元,实现毛利约1.42亿元,整体毛利率高达46%。

另据2019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正是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增长,互联网增值业务(互联网金融业务+有品电商)收入同比激增96.4%,达到12亿元。按照2018年一季度小米金融营收3.1亿,同比增速96.4%估算,2019年一季度小米金融营收约7亿元上下。再按照毛利率46%估算,2019年小米金融毛利约3.2亿元,约占同期集团毛利的6%,而同期小米金融营收约占集团总营收的1.6%。

相对低的营收,支撑如此高的毛利,加之增速惊人,小米回马一枪入局金融,看重的就是这块蛋糕。

“各大企业纷纷加码互联网金融业务,高利润率是主因,小米拥有丰富的用户场景,断不会舍弃。”但业内人士同时指出,小米对待金融业务的“不严肃”,恐将影响小米金融未来之路能走多远。

如此高的毛利,2018年小米金融依然处于亏损状态,便能透漏不少。

而同期,早小米金融半年上线的京东金融,已在5周年时宣布盈利。如今,刚过了五周年的小米金融,无论是在体量还是盈利上,都远远落后于同类企业。

03后记:未来可期?

其实,与小米集团饱受资本与智能硬件市场冲击不同,小米金融有优质米粉用户、深度的供应链上下游场景,本应大放异彩。

但为何5年沉浮、彷徨不前?

来自战略层面的摇摆,来自业务层面的不夯实,来自金融服务的不专业,或是主因。但抛开以上诸因及征信闹剧不谈,2019年的小米金融动作频频,值得想象。

但若这只是小米追逐利润的回马一枪,小米金融恐将折戟。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