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消灭小偷?信安老司机手机失窃差点被黑产干翻
2020/9/11 11:29:13

近几年来,我国移动支付发展极为迅速,莫说各大商场超市,就连街边摆摊卖菜的老爷爷老奶奶,都学会了在菜篮子上挂上收款二维码。

于是,网络上不断涌现一个段子,称移动支付消灭了小偷。

乍一想还是挺有道理。现在许多人出门,几乎不带现金,小偷自然偷不到钱。至于手机,大多人都设置了解锁密码,甚至还有指纹解锁、人脸识别、虹膜解锁等。所以偷手机无法解锁,往往只能拆机卖零件,不值什么钱。

如上段子,司空见惯。曾几何时,狗哥也相信了移动支付干掉了大部分小偷,让小偷们不得不改偷电动车、偷电瓶。

但是,近日看到的一则由信息安全老骆驼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一篇文章《一部手机失窃而揭露的窃取个人信息实现资金盗取的黑色产业链》,狗哥突然从后背冒出一阵冷汗。

原来,移动支付可能干掉了一部分小偷,正如病毒变异一样,同时也让另一部分小偷自我升级改造,转变成为更加危险恐怖的黑产业者。

老骆驼这篇文章,建议大家认真从头看到尾,因为写得十分详细,将与黑色产业链斗智斗勇的过程尽数写出,甚至比观看悬疑、恐怖、侦探、破案电影还要惊心动魄。

因为,真实与虚构,会让人产生不同的观感。真实,会让人设身处地,仿若自己深陷其中。

狗哥从中,提取了一些关键点,供大伙儿加强印象。

1.手机设置密码,无法万无一失。手机卡可以拔下重插别的手机,手机密码也能被各种手段破解;

2.只要通过手机号码与验证码,就能登录社保APP、京东、支付宝等重要账号,并以此获知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社保金融卡等信息;

3.手机号挂失存在漏洞,挂失并非万无一失,可以被反复解挂;

4.手机中的高清自拍照,可以被黑产制作成动态立体头像,可能通过美团、苏宁、京东等APP的活体人脸识别验证;

5.黑产分工明确,一般选择傍晚作案,这样运营商营业厅下班后,失主无法当晚补卡,给黑产团队预留了一晚上的作案时间;

6.一线扒手拿到手机后,会迅速送到团队窝点,快速完成身份证信息获取、电信服务密码、手机厂商服务登录密码修改;

7.黑产会利用你的手机号码,在各大平台创建新帐号,并绑定银行卡。就算你暂时冻结银行卡,只要不找出黑产这些新建账号,以后你银行卡解冻,黑产依旧有机会转移你的资金;

8.黑产会选好几家风控不严的支付公司,开始申请在线贷款,贷款到账后通过虚拟卡充值、购买虚拟卡以及银联转账,将钱转走;

9.黑产并没采用任何特殊手段,全流程均是正常业务操作,只是把各个机构的“弱验证”的相关业务链接起来,就形成了巨大的破坏;

10.就算你补办了银行卡,黑产早已设置了呼叫转移,因此就算你堵截了各类APP的财产转移,他们还是有机会对你身边人采取钓鱼诈骗;

11.支付宝、财付通的风控系统相对较好,苏宁金融、京东等需要加强风控系统;

12.不光手机需要设置密码,手机卡更需要上密码,这样就算换手机,也无法正常使用手机卡。具体设置根据手机型号不同而不同。以华为手机为例:设置-安全-更多安全设置-加密和凭据-设置卡锁,选定手机卡,启用密码(此时使用的为默认密码1234或者0000),再选择修改密码,输入原密码1234,再输入两次新密码,完成sim卡的密码设置。

当然,上述信息只是狗哥快速提取的重点,自然存在一些小的疏漏,因此还是建议仔细阅读原文,找出自己认为必须注意的地方,按部就班地进行自我安防操作。

也有网友分享了iPhone如何设置手机卡密码的操作,如下图所示:

老骆驼这篇文章,也引起了网安圈的众多专家以及从业者热议。狗哥从多个渠道,获取了一部分专家业者的观点,为免泄露他们的身份信息,全部厚码显示。

诸位读友不妨从他们的言论中,进一步加深对手机信息保护的概念与意识。

微博上的网友也是议论纷纷,各种观点不一而同。但是,评论却不像热搜那样动辄上万条。由此可见,大众还是接收不到这类信息提醒,很多人还处于迷蒙无知的状态。

另外,有位群友分享了一则文章《手机被盗之后,第一时间应该做什么?》,网址是https://sspai.com/post/56279,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下,还是挺有用处的。

其实,看完整篇文章,狗哥最大的感触就是,单个互联网与金融公司安全防护做得好,其实还是存在安全隐患。因为安全就是一个大木桶,只要存在一块短板,黑产就可以利用这个漏口,逐步获取信息,然后逐个击破。

今年9月14日至20日,是一年一度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国家网安周往往都是宣传最新的网络安全问题,老骆驼遇到的手机盗窃破解窃取信息盗取财产的黑色产业链问题,绝对是一个新兴的黑产组织,接下来必然会面向大众疯狂作案。

一个信息安全老法师,在面对该黑产的时候,都累得差点吐血,若是换做普通人,大概只有被按在砧板上鱼肉的份。

因此,某些部门与某些地方,在本次网安周上,不妨以此题材为宣传,相信能够产生更大的宣传效应。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