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人民币业务模式的分析与预测
2020/10/10 9:25:26

10月9日,数字人民币又有新消息。深圳微博发布厅发布消息称,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结合本地促消费政策,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深圳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的推进不仅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数字货币概念更是开盘上涨。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发布《关于数字人民币M0定位的政策含义分析》(以下简称“《政策分析》”),明确了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的基本原则和框架思路。本文首先对《政策分析》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对数字人民币业务模式进行预测,本文谨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对《政策分析》主要观点的分析

数字人民币与电子支付。《政策分析》指出,“数字人民币的M0定位是货币性质和发展规律决定的”“从M0的管理规则来看,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要按照现金进行规范管理”。

M0即“流通中的现金”。数字人民币是对人民币纸币、铸币等实物现金的替代。那么数字人民币的基本功能不会超越实物现金。也就是说,虽然数字人民币可以具备拆分或合并的技术能力,但数字人民币与实物现金一样,仍然是不可拆分或合并的(注:如果数字人民币要支持拆分和合并,将大幅度增加数字人民币体系的技术和系统复杂度。至少在当前的技术和市场环境,可拆分和合并的数字人民币方案不具备经济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此观点,技术和业务专家可进一步论证)。比如一笔11.80元的消费,买方用户需要分别点选出1个10元和1个5元的数字人民币,然后卖方用户接收后需要找零3.20元,即由3个1元和2个0.10元的数字人民币组成。如果用电子支付,则可直接扣账11.80元,操作简单便捷。这是数字人民币支付与当下流行的电子支付之间的重要区别。

由此可发现,适合数字人民币的是交易金额相对固定,且对找零需求较小的应用场景,例如公交、地铁等。笔者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以扫码支付为代表的电子支付仍将是最主要的非现金零售支付方式。

《政策分析》阐述了数字人民币与电子支付的关系,“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批发资金依托支付系统实现了电子化,支持M1和M2流通的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如大小额支付系统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等)、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以及非银行支付机构等各类支付系统不断完善升级,较好地满足了经济发展需要。用数字人民币替代M1和M2,既无助于提高支付效率,也会造成现有系统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由此可以判断,那些认为“数字人民币要颠覆电子支付”的观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更进一步来说,数字人民币与电子支付是两个不同维度的概念,两者不是非此即彼的互斥关系。数字人民币进入银行账户后,就可以转变为电子支付。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和推出,更大的意义是推动货币发行机制的重大变革,对整个经济金融和人民币国际化将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人民银行对数字人民币的中心化管理。《政策分析》明确,“维持人民银行在数字人民币发行中的中心化管理地位“。人民银行直接制定数字人民币的业务技术标准,管控数字人民币的发行额度,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以下两项操作性的观点值得进一步讨论。

一是“掌握全量交易信息”不等于“实时掌握100%交易信息”。如果要实时掌握100%交易信息,那应当同时具备在线交易和中心化交易系统,前者违背了支持离线交易的设计原则,而后者要求人民银行直接介入数字人民币的交易和流程环节,与其作为监管机构的职责定位是不相称的。《政策分析》指出,“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交易数据和资金流向”。这也说明人民银行不是要通过介入数字人民币交易的方式获取全量信息。数字人民币的离线交易(即不需要后台系统在线授权)和交易信息传输(交易后信息向后台系统传输,即异步传输)相分离,应当是最具操作性和经济可行性的方案。而在获取信息方面,由人民银行建立和维护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人民币交易“超级账本”系统,可以实现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等监管要求。

二是人民银行“统筹管理数字人民币钱包”,但不太可能直接运营面向社会公众的数字人民币钱包。《政策分析》阐明,“采用共建、共享的方式由人民银行和指定运营机构共同开发钱包生态平台”“中央银行在数字人民币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负责向指定商业银行批发数字人民币并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商业银行等机构负责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流通服务”“从M0的发行模式看,应由商业银行承担向公众兑换数字人民币的职能”。由此可见,人民银行不会介入货币兑换、交易支付等流通领域的服务,仅可能会保留关于数字人民币真伪的查验服务。

数字人民币的指定运营。《政策分析》确认,“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经营或者变相经营货币兑换、现金存取等业务,不具备为M0定位的数字人民币提供兑换服务的制度基础。因此,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只能由商业银行向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的兑换服务”“要审慎选择在资本和技术等方面实力较为雄厚的商业银行作为指定运营机构,牵头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服务。”这有两层含义:一是运营数字人民币的机构必须是商业银行,非金融支付机构包括互联网公司不能经营数字人民币业务;二不具备资本和技术实力的商业银行也不能运营数字人民币业务。

关于指定运营的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关系,《政策分析》指出,“在数字人民币流通过程中,考虑到技术基础和系统管理要求较高,可由作为指定运营机构的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及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在厘清责权利关系的基础上,共同向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流通服务。”这应当是在数字人民币试点和发展初期的审慎性安排。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应用,以及业务技术和监管机制的逐步发展成熟,数字人民币的指定运营机构范围将会逐步扩大。但在数字人民币定位于M0的原则不变的情况下,非银行支付机构以及其他非银行机构仍然不会被允许运营数字人民币业务。

数字人民币的运营成本。《政策分析》明确,“人民银行对数字人民币执行与现金一致的免费策略。人民银行建立免费的数字人民币价值转移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不向发行层收取兑换流通服务费用,商业银行也不向个人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兑回服务费。”这只是解决了发行层面的成本承担问题。在交易流通层面,人民银行可以进一步要求指定运营机构对数字人民币的兑换实行免费政策。但是相对于数字人民币发行和兑换而言,数字人民币在交易流程领域需要更大的成本和资源投入,包括硬件、软件、运营、社会宣传等。这些成本和资源投入,由谁承担?如何承担?因此,关于数字人民币交易流通的商业模式是否公平、合理、有效将是影响数字人民币普及应用的重要方面。

关于数字人民币业务模式的预测

数字人民币的业务主要包括载体、发行和兑换,以及交易流程等三个方面。

数字人民币的载体。前文已分析,人民银行不太可能直接运营面向社会公众的数字人民币钱包。数字人民币钱包的运营主体是具备资本和技术实力的商业银行。考虑到尽可能降低市场推广应用的成本,提高社会公众使用数字人民币的便利性,将数字人民币钱包功能内嵌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App是最可行的解决方案。手机银行App是商业银行面向移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业网点,因此社会公众在手机银行App中办理数字人民币业务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与此相反,如果要求商业开发独立数字人民币钱包App,则其运营成本将大大增加,应用推广的便利性也会大打折扣。

然而,由于所有手机银行App都是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内嵌手机银行App的方案也不是完美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有App都需借助网络环境才能打开,不能实现完全离线的数字人民币交易。二是所有App都是手机的应用软件,软件级解决方案的安全性肯定低于硬件级的解决方案。针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将数字人民币钱包置入智能手机的金融级安全芯片。此前,中国银联携手各商业银行与相关智能手机厂商合作推出的华为Pay、Apple Pay、小米Pay等手机Pay就是基于智能手机的金融级安全芯片。

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兑换。《政策分析》已明确了数字人民币发行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央行将按照预先确定的额度,根据数字人民币指定运营机构的实时请求(或批量请求)提供数字人民币。数字人民币指定运营机构应当建立数字人民币的库存,以应对社会公众对数字人民币的实时请求。这不仅需要系统的高稳定性和可用性,而且还要求指定运营机构依据科学分析和审慎性原则确定数字人民币库存量。

数字人民币功能嵌入商业银行手机银行App后,社会公众可以很方便地将数字人民币资金存入银行账户,或者从银行账户中取出一定数额的数字人民币。通过ATM和网点柜台系统的升级改造,支持数字人民币兑换并取出人民币纸币,也支持将存入的人民币纸币兑换为手机银行App的数字人民币。当然,ATM和柜台系统还可以提供数字人民币真伪的验证服务,该服务需要银行系统访问并调用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系统的真伪验证应用来实现。关于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兑换,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如果手机被盗、遗失或损坏,数字人民币是否还可以恢复或找回?这对数字货币技术专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数字人民币的交易和流通。目前所有的公开资料都没有说明数字人民币交易时信息交互基于什么技术?蓝牙、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还是其他技术?数字人民币的面对面交易采用已经在手机Pay支付领域得到应用的NFC技术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因多方面原因,手机Pay支付没有像扫码支付那样得到广泛应用,但手机Pay支付整个业务技术体系已比较成熟。更为重要的是,手机Pay支付所采用的NFC技术支持离线交易,这是必须在线或准在线的扫码支付无法实现的。

此外,采用NFC技术还可以大幅降低数字货币交易的受理环境建设成本。这是因为目前通过检测认证的金融POS机具均支持NFC技术。如果采用NFC技术进行交易信息的交互传输,受理场景无需更换硬件设备,而只需对金融POS进行软件升级即可。而且许多金融POS的软件已支持远程升级。对于小微商户而言,支持NFC的智能手机可直接替代金融POS成为数字货币的受理机具。结合前文对数字人民币载体的分析,一个现实可行的方案是:数字人民币钱包置入智能手机的安全芯片,并支持手机银行App的调用和管理。

但是NFC技术仅适合于面对面的近场支付,而不适用于远程应用场景,比如数字人民币用于在线购物、用于非面对面的借款还款或派发红包。尤其是派发红包,包括现场面对面派发红包,以及远程非面对面派发红包,很可能成为数字人民币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这也是普及和推广数字人民币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数字人民币用于远程支付是其相对于实物现金在应用领域方面的巨大飞跃。当然,数字人民币在应用在线支付技术方面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

(本文作者供职于上海澄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