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法》未单独提及数字人民币治理,央行副行长发文强调差异化风控
子阳移动支付网2022/12/2 9:33:19

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下简称《反诈法》)施行,该法案在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等各方面,全方位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该法案对支付行业的影响也颇为深远。

其中,《反诈法》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对银行账户、支付账户及支付结算服务加强监测,建立完善符合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特征的异常账户和可疑交易监测机制。

实际上,据移动支付网了解,在今年6月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二审稿曾拟进一步拓展涉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治理,提出扩大涉诈监测治理对象范围,由银行账户、支付账户扩展到支付工具和支付服务,百姓生活中常用的数字人民币钱包、收款条码等被纳入其中。

不过,《反诈法》从9月通过人大常委会议,到正式施行,并未对“数字人民币”单独提出要求,而是采用了“支付账户”“支付结算服务”等更加宽泛的概念。

不过当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张青松曾发文《深入贯彻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推动“资金链”治理再上新台阶》。

文章指出,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要结合客户风险等级和交易场景实施差异化风险管理措施,保障客户的支付体验。清算机构要充分发挥跨机构中枢优势,为客户提供便捷的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信息查询渠道。

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普及,有些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一新兴事物,打着“数字人民币”的旗号进行各种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假流调、假活动、假公安、假网站等涉及数字人民币的新型骗局。

对此,个人应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谨防不法分子冒充政府机关和银行、电商平台等机构人员骗取信息,勿相信任何透露密码和转账的要求。同时,由于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与纸钞和硬币等价,不存在交易炒作空间,也勿相信用数字人民币在交易所交易获利等诈骗信息。

实际上,不仅个人,监管和机构也需要针对风险进行差异化管控,结合风险特征加强风险监测,强化风险防范措施,加大风险防控力度。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