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甚至是某些数字代币的主打空间。很多人认为,数字货币在这一领域的提升空间非常大,但他们其实并没有完全研究清楚。2019年Facebook提出Libra的时候,就说跨境汇款成本非常高(可能高达交易金额的10%甚至20%)、效率低,非常不方便,对海外劳工汇款而言尤其如此,所以Facebook当时想把跨境支付作为Libra主攻的方向。事实上,跨境支付方面的不方便不完全是技术上不先进造成的。美国跟欧元区之间的跨境支付没有明显的不方便,美国与日本之间也没有明显的不方便,这些国家货币都是强势货币,可自由兑换,汇率也都给出公允的价格信号。但费用是不是略有偏高?当前约为1%或略高。这当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跨境汇款必须走代理银行渠道和跨币种清算,跨境汇款成本本身不算高,但银行是特许牌照经营,在这过程中可额外收费而不面对竞争压力。如果竞争激烈就会降价。
传统上,跨境需要换外汇,涉及汇率、兑换及货币能否被对方所接受。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货币兑换并不自由,同时其国际收支也可能不平衡。如果碰到的是货币较弱、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国家,如墨西哥、阿根廷,虽然可能也有汇率挂牌,但外汇市场缺乏深度,其货币并不完全是可自由买卖的;同时如果国际收支持续不平衡,货币管制就可能会增强。所以在跨境交易时,除了考虑强势货币之间的交换以外,可能还要考虑与不那么强势货币之间进行交换时该怎么办,这也是跨境支付时常碰到的问题。
真正在跨境支付方面需要取得突破的,可能是一些非强势货币的国家,比如Facebook最早开始推Libra时所举的例子——墨西哥。在美国有不少墨西哥裔人,他们汇款回家的时候会涉及可兑换等一系列问题:比索是不是充分自由兑换的?有没有外汇管理/外汇管制?其汇率是不是公允有效的?外汇市场有无深度?等等。中国过去也存在类似的状况。改革开放之前及初期华侨要汇款进来,是不准领外币的,必须按照官方汇率换成人民币。而当时存在外汇短缺,人民币是严重高估的,强制换成人民币不一定合理,华侨们也不乐意,怎么办呢?国家就给了激励机制——作为价值补偿的侨汇券,可买稀缺商品并有优惠。国家要落实这些外汇管理政策,就需要通过指定机构办理,如外汇指定银行,别的金融机构不允许办理。所以,不少发展中国家甚至是中等收入国家,因为有外汇管制问题、汇率问题,有外汇短缺问题、强制结汇问题,导致跨境支付业务专营及高收费。要是这些政策性基本问题不解决,仅通过技术手段升级就想降低跨境汇款的费率,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比如,目前人民银行在跨境支付上正在与相关方合作推进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mBridge),目前参与的各方有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联酋中央银行,以及BIS创新中心(香港)等,相关各方在mBridge平台上成功完成了基于四个经济体或主体CBDC的真实交易测试。而这几种货币都是本地区相对强势的货币,可兑换程度较高、管制较少、汇率较公允、外汇市场有深度。比如泰铢,泰国周边的国家如柬埔寨、老挝等也用泰铢融资或交易。真正的困难在于,跟其他的弱币国家往来时,有些障碍不是靠技术升级就能解决的,还必须考虑汇率机制、外汇管理、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因素。比如,数字化跨境支付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怎么办?可能需要有一些体制机制或政策性安排,这就会影响自由度和成本。
大家可能都看到报导,俄乌冲突以后,因为受制裁等原因,俄罗斯向印度出口的石油和天然气,允许印度用本币卢比支付,印度支付了一段时间以后,俄罗斯发现手中有了大量的卢比但可买的东西不够多,所以不平衡就会出现。这不是一种新现象,上一辈人早有体会,前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了经互会(CMEA),成员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采取记账形式,记账单位是虚设的瑞士法郎或转账卢布,直到前苏联解体、CMEA解散以后,记账差额还挂账了许多年。当时CMEA没有强势货币,又难以使用本币进行结算,这既妨碍了贸易的开展,又导致了支付体系的低效,还使本币信心趋于低下。所以这个平衡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的话,不是借助数字化技术工具就能包揽跨境交易的。
在目前西方一些国家试图与中国“脱钩”的背景下,中国需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济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更需要与一些货币不那么强势的国家打交道。一旦考虑到这些,就会发现,问题跟技术层面的想象不完全一样,有些障碍不是通过技术就可以解决的。
一般而言,在较为强势货币之间的跨境交易,数字化手段更有可为。可以假设汇率能够正常起作用、外汇市场有深度,就能够在现有通信和计算基础上解决即时按汇率兑换问题。比如,跨境旅游者可不必事先兑换目的地的货币,而是在消费时实时兑换,这在技术上并不难实现,可以将旅游者手机上的本国支付App和目的地当地的支付App做个连接,购物时商户可以用实时汇率将商品价格转报给旅游者,旅游者也可以用本币实时转化成当地货币付给商户。由于汇率是实时公允的,外汇市场有深度,事后需要轧差转换货币也是可行的、低成本的。至于手续费,只要不搞垄断,应该会是较合理的。数字化技术为考虑跨境交易提供了多种可能的方向。但有一些国家,外汇不能自由交易,汇率也不真实,或者外汇市场深度不足,交易量大了就会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推进跨境交易时必须考虑这些情况。
人们会凭直觉去设想使用一种有国际信用、可兑换的中介货币,如特别提款权(SDR)、美元、走向国际化后的人民币等,以绕过多种通用性不强的货币。这是很自然的思路,但背后仍潜藏着一些未解的难题。
零售领域的人民币国际化
人们寻找通用性货币来构建数字货币,视野从SDR、美元、欧元到人民币等,但各有所好。通用性货币之间是不是有竞争?将来是否会有替代?这事儿并不那么简单。我们先站在一个小国位置上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在其国内流通外币的话,会有一定风险,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愿意那么做。至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货币政策自主性问题,因为一旦允许外币流通,特别是比例大了的话,国家就会失去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所以只有一些不得已的国家才实行美元化,另有一些国家是部分美元化。
一般来说,各国不愿意使用别国的货币。但对强势货币国家而言,反而不怕局部接受别的强势货币作支付。大约20年前,已经有一些国家,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它们的旅游网点已开始接受中国游客用人民币结算,因为他们对人民币有信心,成本和风险不高;但对一些不够强势的货币就不太放心。我们的边境城市,比如满洲里和绥芬河,早在2006年和2007年就开始研究,是不是允许这些口岸城市双边的商户既收人民币也收卢布,只要商户愿意就行。其实有些商户也是愿意的,但他们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往往当天就会把收到的卢布送到银行换回人民币,而当地银行马上就会将卢布送过境而不持有卢布头寸。金融机构当地支行会解释说,总行有明确的风险控制,不准持有隔夜卢布。其他某些国家对待人民币也会与此类似。在人民国际化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顾虑,有不少交易虽然支付上采用了人民币结算,但很有可能会被迅速地换为其他硬通货。
所以说,推进跨境支付数字化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去宣扬要用美元或人民币替换别国的本币,而是通过旅游者的支付App连接上当地数字支付的App,通过换汇使用当地货币进行支付。至于商户如愿意接受美元或人民币,也可以用美元或人民币直接支付,但不要强求,尤其对于弱小国家或弱币国家,特别是外汇不平衡、汇率机制不完善的国家。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要考虑的因素。
(本文系周小川2023年6月8日在上海科技大学“The Shanghai Tech Lecture”所作的演讲节选)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23/10/26 9:48:57
- 移动支付网 | 2023/10/13 10:18:40
- 移动支付网 | 2023/4/10 9:20:09
- 移动支付网 | 2023/4/6 11:05:24
- 移动支付网 | 2023/4/3 9:29:16
- 移动支付网 | 2022/9/8 17:35:01
- 移动支付网 | 2022/4/18 11:06:52
- 清华五道口 | 2022/4/18 10:36:21
- 移动支付网 | 2021/10/25 9:32:29
- 移动支付网 | 2021/9/14 19:20:57
- 移动支付网 | 2023/10/27 9:18:51
- 移动支付网 | 2023/10/26 9:56:55
- 移动支付网 | 2023/10/25 15:39:49
- 移动支付网 | 2023/10/24 10:10:32
- 越通社 | 2023/10/23 11:5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