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供应链金融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移动支付网 孙洋2024/12/23 17:55:36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它能够缓解融资难题,促进其发展。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逐渐从传统模式向数字供应链金融转型。作为连接商业银行与企业的重要桥梁,供应链金融数字化不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随着业务模式的复杂化,还能够在银行风险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更好发挥数字供应链金融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数字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与优势

供应链金融是一套融资和支付解决方案,旨在通过利用供应链大型企业(通常称为核心企业)的信用来优化支付周期并提高供应商和买方的营运资金效率。供应链资产包括多种类型,如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及存货等。由于可以基于由核心企业的强大信用背书的供应链资产实现更早付款和更低融资成本,供应链金融已成为弥合供应链中各企业融资缺口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而言。

然而,从过去的实践来看,传统供应链金融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瓶颈,其中最典型的便是银行难以识别特定信息的真实性。以货物抵押融资为例,在很多情况下银行对参与供应链交易的企业的背景了解相对有限,难以合理估计企业用于抵押的货物的真实价值。同时,银行要想解决贸易真实性的问题,需要大范围地监测整条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监测成本很高,容易出现监管盲区,一些关乎风险的重要信息难以在第一时间获知,这为企业操纵抵押品、恶意骗贷留下可乘之机,导致“虚假抵押”、“一货多押”等乱象频生。

数字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与现代数字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供应链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其核心在于通过整合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共享。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交易的透明度,还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与传统供应链金融相比,数字供应链金融的重要特征在于“企业数据上链”,即供应链上的企业将交易信息在区块链上进行登记和确认,这是一种不同于互联网化的企业数字化方式。相较于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大科技信贷模式,数字供应链金融对数据体量的要求要小很多。相比于企业信息“上网”,企业数据“上链”的侧重点并不是通过海量数字足迹和大数据风控技术来挖掘企业的信用和风险信息,而是依靠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技术手段,确保上链信息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以高质量的“小数据”完成信息甄别、风险防范、事中事后监督等任务,而确保贷款企业相关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正是传统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难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数字供应链金融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一)提升风险管理效率

数字供应链金融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收集和分析海量数据,实现对供应链信息的实时监控和分析。银行可以通过对供应链数据的分析,构建智能风控模型,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提升了风险管理的效率。例如,中信银行利用因子分析法和3σ法则对融资企业的信贷风险进行量化识别和精确度量,提高了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数字供应链金融还可以通过对融资企业的综合评估,包括基本素质、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创新能力、成长潜力、信用记录以及所处行业状况等,实现对风险的精准控制。

(二)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

信息不对称是金融借贷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传统的信贷业务中,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往往要求融资企业提供相应的抵押或担保。然而,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还限制了融资企业的范围,对中小企业的局限尤为明显。数字供应链金融通过信息替代抵押或担保,借助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了信息的透明化和可追溯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它依托供应链上的真实交易,由核心企业变相承担了相应的担保功能,降低了融资企业的门槛。

(三)拓展风险管理手段

数字供应链金融不仅提供了传统的风险管理手段,还拓展了新的风险管理手段。如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银行可以实现对供应链交易的实时监控和追溯,防止交易数据的篡改和伪造,提升了交易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此外,通过提供智能合约等技术手段,区块链技术还能帮助银行实现风险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智能合约可以根据预设的条件自动执行交易和风险控制策略,降低了人为操作带来的风险。

三、数字供应链金融应用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数据打通不充分

供应链中参与方较多,包括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和银行等。各参与方的数据系统往往互不兼容,导致信息流通受阻,“数据孤岛”现象严重。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数据整合的难度较大,银行难以全面掌握供应链的真实情况,增加了信贷风险。

(二)上链数据造假

当前,供应链金融的信任机制较为薄弱,区块链技术虽能确保数据不可篡改,但无法保证源头数据的真实性。供应链中可能会存在恶意参与者提供虚假信息以获取不当利益。

(三)数据安全性和技术成熟度不足

新兴技术如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尚处于发展阶段,这些技术的应用虽然提高了信息透明度和操作效率,但也带来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挑战,可能存在未知的安全漏洞,导致敏感商业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存在被窃取的风险。

(四)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当前,数字供应链金融涉及跨境支付、数字货币等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金融机构需花费大量资源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监管要求。

综上,数字供应链金融为银行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银行需要通过技术升级、信息交叉核验、引入更多数据源、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等方式加以解决,在以大数据风控为基础、区块链等技术为辅助的独立风控体系下,实现数据理念以及数字化手段创新,形成覆盖全链条的风险预警网络。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银行的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还能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和包容性的方向发展。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