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走向合规的一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简称《条例》)的执行深度影响着行业发展。此外,跨境出海、支付宝“碰一下”等业态的发展,也让2024年的支付行业充满机遇。2025年又将是怎样的一年,在此移动支付网基于过去的信息,对2025年支付行业发展进行浅析,希望能够给行业人带来启发。
政策篇
后《条例》时代到来。自2024年5月执行后,新出台的实施细则表明,《条例》落地仍然有1年的过渡期,而换证则可以拥有最高5年的过渡期。所以2025年,支付机构的更名、注册资本提升、股权变更、最后的“续展”换证仍然是行业频繁出现的新闻。
此外,《条例》执行以来,“平稳过渡”原则下,监管趋严的同时,对行业基本监管架构改变不大,行业可以更期待后续下位法律法规的出台,完善诸如跨境支付等细分领域的监管。所以2025年《条例》的继续执行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也仍然会是行业关注的一个焦点。
反洗钱监管持续加强。最新的《反洗钱法》已于2025年1月1日执行,这注定2025年将是反洗钱监管加强的一个大年。春节假期期间,央行对农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等4大银行开出了总计近亿元的反洗钱罚单,其中农行就总计罚没5160.54万元。此外,9家支付机构近期也因反洗钱不力,而被罚没2637万元。开年便是大罚,给2025年定调了反洗钱监管强度。新《反洗钱法》配套的规章制度出台与落地,也会成为新年里的行业焦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地缘政治影响下,国际反洗钱合规压力也在不断攀升,海外包括Stenn、Deel等国际支付企业均在此领域吃过亏,国内包括天喻信息、星汉智能等金融科技产业链企业也纷纷被列入美国制裁名单中。在跨境出海如火如荼的当下,除了注重反洗钱合规之外,海外的制裁名单筛查也同样需要重视。
注重数据治理监管。央行、国家数据局等9部委在2024年11月发布《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为关键驱动,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数据安全、数据流动、数据可视化等一系列数据治理要求在金融领域被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外,在中国企业全球化浪潮下,跨境数据流动的监管也会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AI技术发展之下,各国都非常注重数据的安全流动。以国家安全为背景,在全球经贸、金融、科技发展下,对于跨境数据流动的监管会异常敏感。
跨境支付监管螺旋递进。支付作为商业的基础业态,对于跨境支付产业的监管与中国企业跨境出海息息相关,许多业者都认为当下的跨境支付监管存在诸多漏洞需要封堵,但面对海量而复杂的跨境收付款需求,不同监管部门之间存在协调默契,整体利好中国贸易发展的情况下,对跨境支付监管呈现螺旋递进方式推进监管加强。
2024年《条例》推进之下,跨境支付监管也整体趋严,XTransfer、Payoneer派安盈获牌后,使得跨境支付产业头部机构已基本持牌,这将有利于监管部门出台更严格的监管政策。剩下许多海外持牌而国内展业的机构,则也有相应的政策出台。例如近日,央行、外汇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领域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意见》,支持依法依规引进境外电子支付机构。一张一弛之下,给了很多跨境支付企业政策发展空间。但整体趋势来看,对于跨境支付领域的监管将是螺旋递进的态势,包括跨境断直连、跨境支付管理办法等政策仍悬于空中,在适当时候将落地。
技术及产品篇
支付宝“碰一下”深入发展。2024年支付宝“碰一下”产品可谓是异军突起,自7月发布后,用户、商家、服务商全链路补贴下,推广速度惊人。从趋势来看,2025年“碰一下”的支付市场占有率会进一步提升。
此外,产业也可以更加期待“碰一下”的非支付应用,基于NFC的安全、快捷交互体验,目前支付宝已经发布”碰一下”点餐、”碰一下”手持收银、”碰一下”开智能货柜、外卖小哥”碰一下”进小区等4大场景方案。未来,可以期待“碰一下”在卡券核销、商户营销等领域的探索,充分解锁NFC底层交互技术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新产品的兴起,也将带来新的市场负面挑战。“碰一下”正在经历传销骗局、隔空盗刷摆拍等挑战,2025年随着更多场景应用该产品,将可能诞生更多风险挑战。
刷掌支付稳步推行。经历了2023年的惊艳亮相,2024年的多场景落地,微信支付引领的刷掌支付在加油站、交通乘车、园区等场景获得了一定成绩,并且与Visa合作在新加坡有所落地,实现了海外市场从0到1的突破。但客观来说,刷掌支付属于生物支付范畴,对于个人敏感信息的收集要求更加严格,根据技术特色,把握优势场景,对扫码支付进行技术补充会是刷掌支付的最终定位,其推广规模将难与支付宝“碰一下”相当。此外,支付宝并没有选择进行技术跟随,也使得刷掌支付的热度欠佳,未来持续稳步推行会是刷掌支付的主基调。
AI全面应用于支付各个场景。2023年ChatGPT的爆火,让包括支付领域在内的各行各业看到了AI的强大服务能力以及风险挑战。近期,DeepSeek的爆火,更是让各行各业看到了高效、低成本大模型的巨大发展空间,国内支付企业对DeepSeek的合作探索也必将是2025年的一大行业看点。此外,AI造假冲击着支付行业,过去一年全球各大机构均在丰满自身的AI防护能力:Visa收购AI反欺诈企业Featurespace;万事达卡收购AI驱动的网络安全公司Insight Partners;Worldpay收购人工智能反欺诈平台Ravelin。可以预见,防范AI带来的欺诈风险,会是未来支付企业的主要任务。万事达卡也认为,用更强大的AI打败AI欺诈者会是一大趋势。
除了风险防控,在全球支付企业向“支付+”发展的趋势下,AI也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智能运营、代码编程、服务测试、大数据智能分析等领域,AI都将自内而外,由上到下的服务每一个支付企业。未来,支付企业与AI企业的合作、并购会有所增加,基于AI进行业务探索也将是支付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Web3与传统支付企业融合成趋势。过去一年以稳定币支付为代表的Web3业态,在全球突飞猛进,特别是跨境支付领域,稳定币支付的高效、低成本优势,让许多Web2支付企业开始探索与Web3业态结合,其中不乏Stripe、PayPal等全球代表支付机构。而诸多国内支付企业一方面是正在积极谋求业务转型;另一方面跨境出海成为了产业共同的拓展方向。这都让国内支付企业或多或少的接触到Web3业态。此外,全球地缘政治影响下,稳定币成为了为数不多可以绕开制裁的支付方式,备受汇率波动影响大的国家或地区也对稳定币支付青睐有加。可以预见,未来国内支付企业也将越来越多的接触Web3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自2021年便全面封禁了加密货币活动,以防范洗钱、非法集资、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但当下全球贸易都开始逐渐接触稳定币支付的背景下,以推动贸易发展为前提,我国或在适当时机、适当场景开放这一业态。这也是海内外支付企业非常关注的政策动向。
数字人民币亟需新政策红利。全球稳定币支付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数字人民币的全球发展空间。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覆盖17个省(市)的26个地区,截至2024年7月末,数字人民币App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8亿个,试点地区累计交易金额7.3万亿元。众观全球CBDC发展,数字人民币已经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数字人民币盈利模式缺乏、产业链存在可持续发展、与传统支付方式有一定竞争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使得其市场化进程举步维艰,诸多参与企业开始减少或清退数字人民币相关业务。数字人民币产业亟需一波新的政策红利,维持市场热度的同时,打造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经有官方言论指出,欲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从零售扩展至批发,从支付扩展至包括存、贷、汇、投等在内的广义金融业务,更有效地发挥法定货币职能。2024年,数字人民币参与的货币桥项目也已经“毕业”,即将进入更加市场化的阶段。数字人民币的未来发展值得关注与期待。
市场篇
跨境支付领域进入精细化阶段。跨境出海是近几年国内支付行业热门的话题,伴随着中国商贸出口浪潮,中国支付业也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随着行业格局逐渐稳定,找到优势场景、更加精细化运营、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成为了跨境支付企业在竞争压力逐渐加强下的必然选择。
新兴国家与一带一路国家成为市场拓展重点。中国支付企业全球化的过程较晚,在欧美成熟市场,难以与国际支付企业抗衡,包括成熟的平台收款业务在内,欧美的跨境支付市场需求已经趋于饱和。反而是新兴国家、一带一路国家这些国际支付企业较晚染指的市场,中国支付企业会有更多机遇,但由于这些地区金融基建较差、受制裁、合规体系弱等问题,也面临更巨大的风险。
稳定币支付成跨境出海必考虑业态。中国外贸企业“卖全球”的同时,稳定币支付也在近两年快速崛起,成为跨境支付一个重要业态。在买家要求下,中国出海的企业或多或少的接触到稳定币支付业态,这也倒逼为中国出海企业服务的跨境支付商探索该业态。近期,连连数字旗下DFX Labs获得了香港营运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牌照,PayPal、Stripe国际支付巨头也纷纷重注加密货币领域,这都让支付出海企业展业时多考虑稳定币支付。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加密货币禁令下,人民币兑换成稳定币成为了监管红线,但贴合真实贸易场景,反向承兑似乎已经成为常见业态。
本地市场仍需重视。在国际政治形势多变,贸易对抗频繁发生的背景下,支付出海企业仍然需要注重本地市场的搭建,制定更加经济且高效的本地化策略,完善全球商业矩阵。
支付机构转让与退场持续。在《条例》执行、严监管常态化、产业竞争加大等背景下,支付机构的持续注销、退出市场会是2025年常见的事。此外,能够“卖身”给大机构,也是很多支付机构的好出路。从业态来看,AI发展、数字化升级等因素影响下,没有雄厚实力的中小机构,因服务提升能力较弱,也将因业务服务能力难以跟上市场竞争,而逐渐退出市场。值得一提的是,自96费改后,支付机构逐渐走向后端,缺乏前端服务能力,而服务商逐渐走到商户服务前端,实力和规模持续壮大,为了突破增长瓶颈,在支付牌照价格逐渐走低的背景下,或有部分服务商向上收购支付牌照。收单领域以外,跨境支付也是这一现象比较突出的领域。
信用卡收单市场进一步萎靡。2024年,开店宝倒闭、汇付退出部分收单市场、联动优势卖身抖音等事件下,非正常的信用卡收单市场持续萎缩成为了行业共识。其中原因包括259号文持续影响、《条例》深度执行、反洗钱大罚单等影响,服务商近几年也开始注重真商市场拓展,以抵御正在持续勒紧的信用卡收单市场监管影响。或许继1.0、1.5、2.0代理模式之后,这个领域仍然会激发出新的玩法,但在顶层监管强压下,市场体量萎缩将成必然。
收单市场或步预付卡后尘。在移动支付兴起和断直连后,盈利能力大大削弱的多用途预付卡业务成为了一个黄昏行业。《条例》执行后,没有出现新的政策红利,把握优势场景甚至变成单用途预付卡,减少监管压力,成为了预付卡企业的出路之一。而继信用卡收单市场萎靡、服务商逐渐强大、金融科技实力要求不断提高的形式下,银行卡收单业务也开始不那么赚钱,并走向没落,甚至2025年会有更多的银行卡收单机构注销牌照,退出市场。
大集团入局带来移动支付市场新变数。抖音集团在2024年4月宣布收购联动优势,一旦收购完成,将补全抖音的线下支付资质短板。近年来抖音一直在布局本地生活业务,而线下支付牌照能让其更好地跟商家建立联系,切入更多的本地生活业务环节,从而实现整个业务闭环。获牌后抖音将一定程度上威胁两大支付巨头的产业地位,蚕食一定的支付市场空间。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25/1/6 16:40:52
- 移动支付网 | 2024/12/20 14:52:12
- 移动支付网 | 2024/12/19 10:38:23
- 移动支付网 | 2024/3/14 10:14:46
- 移动支付网 | 2024/3/11 17:35:18
- 移动支付网 | 2023/3/7 15:49:29
- 移动支付网 | 2022/1/28 13:15:28
- 移动支付网 | 2019/1/23 9:15:37
- 移动支付网 | 2016/10/14 11:59:26
- 移动支付网 | 2015/8/31 18:42:25
- 移动支付网 | 2025/2/25 12:10:59
- 移动支付网 | 2025/2/25 10:05:03
- 移动支付网 | 2025/2/25 10:00:32
- 移动支付网 | 2025/2/24 17:34:35
- 移动支付网 | 2025/2/24 17: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