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亿元信用卡不良资产包,仅不到1700万起拍!
漂流移动支付网2025/3/11 17:22:52

3月10日消息,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简称“银登中心”)官网不良贷款转让业务信息显示,平安银行2025年第6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转让项目已重新挂牌。

银登中心于2014年6月注册成立,是我国银行业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业务上接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监管。银登中心的经营范围包括信贷资产及银行业其他金融资产的登记、托管、流转、结算服务等等。

根据相关转让公告,平安银行2025年第6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涉及借款人为20634户,未偿本金约3.46亿元,本息总额超过4亿元。转让采取线上公开竞价的方式进行,起始价仅为1692万元,还不到本息总额的5%,反正打了几折小编是算不明白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平安银行已发布了多个关于信用卡不良贷款的转让项目,挂牌的不良资产包总值合计超过30亿元。就在不久前的3月7日,平安银行在银登中心还披露了2025年第12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的转让信息。该期转让合计未偿本息金额为4.64亿元(含本金4.12亿元、利息0.52亿元),竞价起始价格仅需2685万元,也是“骨折价”。

除了平安银行外,移动支付网据银登中心官网信息不完全统计,自2025年以来,包括华夏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在内,至少8家银行都发布了挂牌转让的信用卡透支不良资产包的相关公告,合计总规模已超过270亿元。与去年相比,今年同期挂牌的信用卡不良资产包规模显然更多,金额也更大。

比如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于3月3日上线2025年首批个人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项目,涉及5个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合计超过6亿元;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近期发布了2024年第2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转让项目,债权金额共计1.60亿元;浦发银行早在今年1月发布1-5期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招商公告,合计金额约66.2亿元。

移动支付网注意到,银登中心发布的“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系列报告显示,在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中,信用卡透支类资产占比正逐年提升。其中,2023年信用卡透支类资产在批量个人业务未偿本息总额中占比由2022年的2.05%大幅提升至39.15%。

一方面,银行信用卡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这本身就对其资产质量提出更高要求。2022年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在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授信管理和风险管控、资金流向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当具体的要求。2024年末信用卡存量降至7.27亿张,较2022年峰值减少8000万张,银行正在清理低效卡种(如联名卡、主题卡),聚焦核心用户价值。

另一方面,近年来宏观环境的变化,导致部分客群收入状况恶化,信用卡行业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率指标有所攀升。截至2024年末,行业内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1239.64亿元,同比增长26.32%,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43%。部分银行信用卡不良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例如兴业银行达3.93%,平安银行达2.77%。

总而言之,在信用卡资产质量承压背景下,不少银行纷纷开始重点处置信用卡不良资产,而批量转让则是处置信用卡不良资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效率也相对更高。不良资产占用银行资本金,影响信贷空间释放,转让操作使得银行可快速回笼资金,优化资产负债表,提升资本充足率。

然而信用卡不良资产包多为小额分散债权,催收成本高且回收率低,其中涉及的司法催收周期相当长,这也是银行宁愿超低折价转让的根本原因。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