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SIIA)发布了《数字经济趋势如何影响新加坡支付的未来》(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过去十年,东南亚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模式、运营方式以及消费者行为,也推动了支付行业的深刻变革。《报告》提供了一个全景视角,分析了新加坡数字经济的五大核心主题,并探讨了这些主题如何塑造支付行业的未来。最后,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支付行业生态系统关键参与者的建议,帮助他们在不断变化的支付格局中抓住机遇,这也与新加坡迈向“智慧国家”(Smart Nation)的愿景相契合。
一、引言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转型、整合和创新显著加速,各国政府和企业对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东南亚地区在这一背景下尤为突出。
作为东南亚数字经济的核心,新加坡不仅见证了这一趋势,还通过其在创新和数字化领域的领先地位,成为区域数字化转型的典范。数据显示,其数字经济的经济贡献在2017年至2022年间几乎翻倍,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增长到17.3%。这一飞跃式的发展为新加坡的多个行业带来了新机遇,尤其是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FinTech)和数字支付领域,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增长点和创新方案。
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数字支付通过提升交易效率、简化流程和降低成本,推动了新加坡经济增长,并增强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联互通。数字支付的高效性和可扩展性使企业能够更便捷地开展跨境交易,进一步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多样化。
二、新加坡数字经济的五大核心主题
包容性数字社会与经济的构建
新加坡在迈向“智慧国家”(Smart Nation)目标的过程中,将构建包容性数字社会与经济作为核心策略。政府通过“数字包容性”政策,大幅提升公众的数字接入能力和基本数字技能,同时鼓励社会更广泛地接受和使用数字技术。
中小企业(SMEs)作为新加坡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数字经济中扮演关键角色。政府通过资讯通信媒体发展管理局(IMDA)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计划”(SMEs Go Digital)等项目,帮助企业采用数字工具并提升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数字经济。然而,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也带来新挑战,例如技术进步重塑商业模式、数字平台模糊企业与消费者界限等,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难以适应。
为应对这些挑战,政府推出了如SingPass等数字身份工具,为企业提供客户验证和支付授权支持。这些工具作为“数字护照”,提升了用户信任并简化了企业操作流程。此外,金融科技的创新,如Visa的“Tap to Phone”方案和嵌入式金融技术(Embedded Finance),进一步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技术门槛,帮助它们提升便利性并提供定制化服务。
安全的数字生态系统
随着系统和服务的加速数字化,全球网络威胁格局迅速演变,企业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显著增加。新加坡作为开放的金融中心,其高度数字化的经济和富裕人口使其成为网络犯罪的主要目标。2023年,新加坡的数字欺诈攻击率高于亚太平均水平,其中网络钓鱼和勒索软件尤为常见。同时,供应链复杂性、对云服务的高度依赖,以及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的恶意利用,进一步加剧了网络威胁。
在迈向无现金社会的过程中,建立和维护“数字信任”至关重要。数字信任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柱,直接决定了消费者和企业对数字技术的接受度。政府和企业通过数字身份验证、令牌化(Tokenisation)技术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欺诈检测等方式提升了交易的安全性。例如,新加坡的SingPass增强了身份认证的可靠性,而Visa的令牌服务(VTS)在亚太地区显著降低了支付欺诈率。
数字可持续性
数字化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通过优化资源利用、提升运营效率,减少碳排放并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资源有限的新加坡,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实现经济与环境双重可持续性方面具有特殊意义。
新加坡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绿色技术,如物联网(IoT)和人工智能(AI),以优化能源管理和减少碳排放。同时,通过绿色科技基金等计划,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得以兼顾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些努力为新加坡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通过标准化数据体系,新加坡提升了碳排放数据透明度,支持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数字支付技术如二维码支付和电子发票进一步减少了纸张消耗,实现了无纸化的环保目标。尽管数字化本身消耗大量能源,但通过政策和技术创新,新加坡在推动绿色转型中展现了较高的效率。
区域创新与技术枢纽
新加坡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政策支持,已成为东南亚和全球的技术创新中心。通过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技术创新并吸引跨国企业和初创公司,新加坡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新加坡的创新生态系统以多样性和协作性著称,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共同构成了一个高度协作的网络。通过数字经济协议(DEA)和创新合作备忘录(MOUs),新加坡积极促进跨境技术和数据共享,进一步巩固其全球技术枢纽地位。
推动区域增长与互联互通
作为创新与贸易枢纽,新加坡通过跨系统互操作性推动跨境支付的高效发展。例如,MAS与国际清算银行(BIS)合作的Nexus项目显著提升了区域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力。
尽管在技术和监管标准方面仍存在障碍,新加坡通过统一标准(如ISO20022)和区域合作,致力于克服这些挑战。同时,《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DEFA)进一步推动了区域内的数字经济整合,为企业创造更多机会。
三、政策建议
推动数字化支付的普及与发展,需要在政策层面采取综合性措施。首先,供应链的全面数字化是关键。尽管贸易数字化已有进展,但推广数字支付仍需实现贸易流程和文件的全面数字化,同时加强全球和区域合作。国际商会和世贸组织的《跨境无纸化贸易标准工具包》为推动贸易数字化提供了框架。针对中小企业(SMEs)在采用数字工具时面临的障碍,未来政策应根据企业的数字化成熟度提供分层支持,帮助传统企业向现代化解决方案过渡。
随着网络威胁复杂性加剧,仅靠教育和宣传已不足以应对安全挑战。未来需将安全性内置于产品和框架中,通过严格的安全测试和流程设计增强网络韧性。例如,延迟高额交易执行或分级身份验证等机制可有效提升交易安全性。这种“内置安全”的理念,虽可能延缓产品上市,却是平衡创新与安全的必要举措。
消费者行为引导是关键,尤其是诈骗高发的年轻一代。金融平台可通过用户数据分析,设计针对性宣传内容,提高其防诈骗意识。此外,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需可靠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数据支持。政策应帮助中小企业采用数字工具,建立可追踪的ESG数据体系,例如“绿色印记”(Project Greenprint),并降低中小企业的准入门槛。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已被证明是有效模式。未来合作应更具“目标导向”,聚焦新加坡及区域内关键领域,扩大非金融行业和跨境参与者的参与,确保解决方案的相关性与可操作性。
监管与创新的平衡至关重要。随着新兴技术快速发展,监管需动态调整,如延长沙盒试点时间,为初创企业降低合规成本,同时给予更多试验空间,以确保生态系统的活力与安全。
最后,人才培养是政策落地的长远支柱。政府应继续为中小企业提供招聘与培训补贴,并推动“技能优先”的招聘模式。特别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技能升级与人才储备将确保新加坡在区域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四、展望未来
新加坡的支付未来将由支付领域和更广泛数字经济中的趋势共同塑造。报告展示了包容性、安全性、可持续性、创新性和互操作性如何重塑支付格局,并总结了支持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包括支持中小企业、培养多样化的人才队伍,以及建立灵活的监管环境。面对日益复杂的运营环境,各方需加强协作,确保现有措施的适用性。尽管本报告聚焦新加坡,其政策建议也可为区域内其他国家提供参考。
在此基础上,新加坡不仅将在国内推动支付行业和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将通过区域协作和创新模式,为东南亚和全球提供值得借鉴的示范。这些创新实践和经验有望助力东盟实现包容性和可持续增长目标,并通过《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DEFA)推动区域数字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24/12/31 11:51:44
- 移动支付网 | 2024/12/30 14:42:13
- 移动支付网 | 2024/12/26 10:15:19
- 移动支付网 | 2024/12/11 14:19:05
- 移动支付网 | 2024/10/25 11:41:16
- 移动支付网 | 2024/7/2 9:39:35
- 移动支付网 | 2024/4/20 17:48:23
- 移动支付网 | 2023/11/20 11:48:18
- 网络 | 2023/7/10 15:10:46
- 移动支付网 | 2023/6/13 9:45:41
- 移动支付网 | 2025/3/26 14:29:29
- 移动支付网 | 2025/3/26 14:12:56
- 移动支付网 | 2025/3/26 10:25:21
- 移动支付网 | 2025/3/26 9:26:05
- 移动支付网 | 2025/3/26 9: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