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可信区块链实体资产可信上链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立项并启动撰写,作为首个RWA上链技术规范,标志着实体资产RWA迈入标准化新阶段。该《规范》由中国信通院和蚂蚁数科牵头发起,中移物联、英臻科技、创维光伏、协鑫能科、杭泰数智、天合富家、广和通等近20家公司参与编写。其针对制造设备、能源设备等实体资产上链场景,首次系统性提出数据上链的全流程技术框架,为万亿美元规模的RWA市场构建可信数字基座。
据了解,该《规范》基于蚂蚁数科的业务实践演化而来。该公司提出的RWA资产上链技术方案“Antchain Inside”,已在充电桩、光伏以及换电资产中成熟应用。业内人士指出,上链规范的立项,相当于为实体产业发展RWA提供了一套成熟可验证的“类5G标准”,也标志着中国在全球RWA领域正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规范》提出,RWA背后所映射的资产产量数据应直接从认证的IoT设备上获取,确保数据真实可信;而运营数据应能够和IoT数据互相验证,同步确认其真实性,这是《标准》针对RWA资产准备“上链”的重要前提。此后,设备源头数据和业务数据经过验签并确认无误后,在区块链上流转,数据传输过程可追溯,防止篡改,从而实现现实世界资产到链上数字资产的映射。
具体来看,设备“上链”数据需要同时满足“完整性”、“有效性”和“及时性”,IoT数据要能够完整地反馈设备状态和产量信息,运营数据要能完整地反馈运营结构,数据内容应能够真实反馈当前资产的状态并按照约定频率及时上送。在此过程中,数据上链设备需要提前经过认证,并被赋予唯一的“身份认证”标识,正式注册为可信设备,而设备上链往往通过内置可信SDK的方式进行,包括在设备微控制单元(MCU)、模组、芯片、硬件端OS系统等硬件侧。
RWA(Real World Assets-tokenization),是指资产权益以数字形式(Token)在区块链上进行存储、流转和交易的一种形式。相较于实物资产确权难、交易难的问题,RWA可以把实物资产进行数字化和标准化,借助全球区块链网络的互通性可以给现实资产带来更多的流动性,降低资产融资的成本。
据波士顿咨询集团报告,到2030年,代币化资产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6万亿美元。据了解,目前海外主要以债券、基金等为RWA标的,国内更多聚焦在能源产业,通过RWA助力国内绿色资产与境外资金高效连接,实现数字技术赋能实体产业。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于去年推出Ensemble项目沙盒,探索不同代币化资产的用例,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是其主要方向之一。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21/5/10 9:30:17
- 腾讯研究院 | 2018/7/25 10:03:39
- 移动支付网 | 2025/3/19 14:55:14
- 移动支付网 | 2024/9/20 18:07:26
- 移动支付网 | 2024/8/29 17:22:34
- 移动支付网 | 2024/6/14 9:30:33
- 移动支付网 | 2024/6/13 18:15:59
- 移动支付网 | 2024/5/31 9:39:56
- 移动支付网 | 2024/3/8 17:13:59
- 移动支付网 | 2023/12/23 13:49:21
- 移动支付网 | 2025/3/24 9:56:57
- 移动支付网 | 2025/3/19 16:50:38
- 移动支付网 | 2025/3/11 14:42:29
- Cryptopolitan | 2025/2/21 10:22:18
- 移动支付网 | 2025/2/10 9: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