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600余万建设卫星遥感平台,将基于全信创环境建设
木子剑移动支付网2025/4/21 11:57:43

更多银行正探索卫星遥感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湛东升,以及该行乡村振兴部人员前不久表示,要探索引入、加快推进卫星遥感等新技术在信贷业务中的融合应用,加强农业生产经营链条的数字足迹采集和追溯。而在近期,该行就卫星遥感平台建设项目完成了招标。

农发行745万招标卫星遥感平台建设项目,将基于全信创环境建设

2025年1月22日,农发行发布卫星遥感平台建设项目招标公告,预算金额745万元。招标范围为,采购卫星遥感平台产品、客户化改造和遥感影像服务。

具体而言,该项目将基于全信创环境建设,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平台功能建设,主要包括卫星遥感首页大屏、卫星遥感项目信息管理、遥感影像数据管理、遥感影像工具集、系统管理等模块;二是业务场景研发,主要根据该行国储林、高标准农田项目等应用实际需求,完成遥感数据智能分析、遥感预警核查等相关功能建设;三是与行内系统对接,主要包括与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机构员工管理系统、影像内容管理平台、人工智能平台、信贷业务管理系统、小微智贷等实现互联互通。

该项目实施地点为农发行软件开发中心(西安/合肥),试运行和上线投产地点为农发行总行。建设周期预计为12个月,运行保障期3个月。

2月26日,项目中标候选人公告显示,至投标截止时间共有10家投标人递交了投标文件。

3月3日,中标结果公示。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中标人,中标价格630万元,免费维保期满后每年维保服务费报价0元。

而之后,农发行还发布了数据采购-卫星遥感数据供应商征集公告。

事实上,农发行在更早前计划推进卫星遥感技术应用。

早在2024年4月,农发行就卫星遥感平台项目进行潜在供应商征集。彼时,该行提出了多项要求,包括厂商要求、平台要求、场景需求。其中,平台要求涉及遥感影像采集、GIS工具集、算法仓等方面;场景需求则涉及基础设施场景、农田场景、光伏风电场景、高速公路场景、矿山生态修复场景。

关于卫星遥感应用,其实已有多家银行进行探索。

国有行、股份行、民营银行、农商行等已在卫星遥感领域行动起来

兴业银行乌鲁木齐分行在2025年1月透露,其落地卫星遥感应用系统农业种植2.0监测方案,帮助某企业完成融资1000万元。

而近日发布的兴业银行2024年报显示,该行在14个省份的18家分行上线卫星遥感监测项目。

据《银行科技研究社》了解,兴业银行卫星遥感应用系统于2022年11月正式上线,为该行对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的首次探索,目前支持多源遥感影像和数据接入,实现多场景指标分析和应用功能,满足多个业务场景下的可视化展示和指标输出需求。

2024年5月消息,彼时该系统已上线4大类场景功能,为农业种植监测、林业经营监测、新能源电站监测、在建工程监测。

多家国有银行的探索还要更早。

2021年消息,工行依托行内图像识别平台建设卫星遥感影像分析系统,并在黑龙江、内蒙古等分行率先投入试点。2023年7月,工行辽宁省分行基于农业卫星遥感AI识别技术的“盘锦田庄台水稻田卫星遥感项目”上线。

农行于2021年实现卫星遥感技术应用落地,并应用到该行客户信息建档和专项授信环节,在多家分行试点推广。

建行方面,2021年3月28日,“裕农快贷”卫星遥感应用在河北、云南共5个地区成功试运营。为解决海外业务跨境管理痛点,建行还研发“龙眼通”卫星遥感项目,利用卫星遥感成像技术,对其提供融资的海外项目进行拍照观测。

作为民营银行的网商银行在卫星遥感领域起步较早。

2020年9月,网商银行推出代号为“大山雀”的卫星遥感技术,并将正式全面在农村金融领域商用。2021年,网商银行的卫星遥感信贷技术首次运用于国内春耕。之后,“大山雀”技术升级,可成功识别更多作物。

除了全国性银行和民营银行外,农商行也在行动。

中国人民银行丽水市分行2025年3月透露,全市首笔“遥感粮农贷”落地,为松阳农商银行发放。该信贷产品引入卫星遥感技术,可全方位、全周期检测农作物长势、估算种植面积、产量,能准确地评估借款人的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合理确定贷款额度。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