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Cobo稳定币周报第13期。本期聚焦稳定币在全球南北市场的分化演进:哪些地区真正释放了稳定币作为「基础设施」的潜力?又有哪些新挑战正在浮现,考验其制度适配力与合规弹性?
在美国等金融体系高度成熟的市场,稳定币难以带来明显的效率增量;而在尼日利亚、阿根廷、菲律宾等金融覆盖不足地区,稳定币已成为跨境支付与资产保值的现实解法。Tether正是在这类「市场失灵」中实现突破,2024年利润超130亿美元。如今,Tether已主动放弃在美国复制南方打法,转向构建AI钱包、IoT接口和可编程支付SDK,探索新一代「数字操作系统」。
如果说Tether的策略体现了稳定币对不同金融土壤的「因地制宜」,那么Mastercard与Fiserv的动作,则标志着传统机构正战略性吸纳稳定币能力,回应稳定币年交易量突破27.6万亿美元超越Visa和Mastercard总和的结构性趋势。与此同时,监管风险加剧:SlowMist报告披露「汇旺支付」在TRON网络疑涉逾500亿USDT的非法资金流,揭示其系统性风险;俄罗斯则加速构建本国锚定币与独立交易所的跨境支付网络,意图绕开SWIFT与美元体系。
稳定币,正在成为产业机会、地缘竞争与监管重塑的交汇点。
结算即权力:万事达卡如何用稳定币重新定义卡组织护城河
随着《GENIUS Act》等稳定币监管框架逐步清晰,传统金融机构纷纷调整数字资产战略。在上期周报中,我们关注了Tether、Circle与银行在新规下可能的结局。本期,我们聚焦卡组织巨头Mastercard,解析其如何借稳定币战略转型,从传统「网络调度者」演化为链上价值流动的核心协调者。
2024年稳定币的年交易量首次超过了Visa与Mastercard的总和,规模性地撼动了传统卡网络的护城河。Mastercard显然意识到,仅靠清算规则与手续费已无法长期维持垄断地位。Mastercard的最新战略动作正在将自身从「消费支持中段」前移至用户链上旅程的起点:与Chainlink、Shift4、Zerohash、Uniswap联手,使银行卡支付与链上交付一体化,从而绕开中心化交易所繁琐的购币流程,直接打通法币与链上资产之间的转化闭环。
如果说此前Mastercard与Kraken推出加密借记卡,以及与MoonPay合作支持商家接受稳定币支付,是在加密支付流程「中段」渗透、聚焦已有资产的流通与消费;那么此次合作则意味着,Mastercard正在参与法币向加密资产转化的最初环节,即链上资产入口的建设。这是更为激进的一步,意在在用户旅程的起点实现转化。
Mastercard更大的野心,是向资金的「最终结算层」渗透。传统法币体系中,资金最终划转由商业银行和央行主导,Mastercard仅掌握指令与清算逻辑。而在稳定币驱动的支付网络中,它正试图接管更多底层流程:通过Mastercard Move平台,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稳定币铸造与赎回服务;通过与Paxos(USDG)、Fiserv(FIUSD)和PayPal(PYUSD)合作,布局链上批发结算网络,在机构间稳定币流转中获取协调权与分润权。
Mastercard的核心判断是:谁离结算越近,谁就越能决定价值流向与分配方式。在链上时代,更多的是对支付治理权与技术标准设定权的重新争夺。从信息流指令层,到价值流结算层,Mastercard的稳定币战略,正是对其「平台权力」的一次重构。
Tether押注新兴市场与可编程金融场
在上一期稳定币周报中我们提到,《GENIUS Act》为USDT在美国设下「有序退市」时间表,Tether或不得不退出合规平台、转而深耕「全球南方」。而本周Tether CEO Paolo Ardoino在Bankless播客中的发言,进一步确认了这一转向的战略逻辑。他指出,在美国金融效率已高达90%的背景下,稳定币所能带来的边际提升有限,难以支撑盈利模型,最终只能陷入价格战与「内卷」。相反,在金融效率仅约20%的新兴市场(如尼日利亚),稳定币若能将效率提升至50%,这30%的结构性增益则能支撑稳定币溢价,极端情况下(可能面临本国货币剧烈波动等问题)的当地用户甚至愿意让Tether保留其利息收益。
因此,Tether已放弃在美国复制其「全球南方」商业模式的思路,转向以收益返还(以类似于代币化的货币市场基金的方式)与可编程性为核心的新路径:包括打造AI代理钱包、集成物联网设备、开放跨链钱包SDK以及通过Rumble等渠道重构分销网络。
Tether的「两者不同策略」的背后,折射出稳定币业务模型在不同金融土壤中的分化命运。在金融效率已臻化境的美国,稳定币的普及或许需要超越「成本和速度」的传统叙事,转而聚焦于收益分享、可编程性与新经济场景的深度融合。而其在全球南方市场的持续扩张,则印证了「解决市场失灵」才是稳定币实现产品市场契合度的永恒法则。这场关于货币未来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SlowMist:汇旺支付在TRON链处理逾500亿USDT,资金流呈典型非法特征
在链上反洗钱平台SlowMist的最新分析中,名为「汇旺支付」(HuionePay)的加密平台被揭示出涉嫌大规模非法资金流动,其在过去一年半内通过TRON链处理超过500亿USDT,并呈现出多项典型的高风险特征。
链上数据显示,该平台资金净流出高达27.71亿USDT,提现交易笔数在2025年5月一度冲至15万笔/日,远高于同期存款频次,体现出资金被迅速转移的「高频提款」模式。这种行为与诈骗资金清洗、资金出逃等非法用途高度一致。
尽管平台性质存疑,其活跃存款地址数量仍持续增长,累计已超过8万个,显示其对特定用户群体仍具吸引力。多个核心提现地址处理金额高达数十亿USDT,且与OFAC制裁名单、已知攻击者(如BingX黑客)地址存在链上交互,资金高度集中、路径可追踪,表明其与地下网络诈骗体系存在直接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多个关键地址可能归「好旺担保」(原「汇旺担保」)控制,牵连出更广泛的东南亚诈骗网络。资金活动集中在UTC 03:00–13:00,符合该地区作业时区,进一步验证其地理定位与行为模式的吻合。
链上情报也揭示了监管协同打击的关键作用:包括Tether冻结资产、FinCEN介入、Telegram封禁频道、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UNODC)与Elliptic联合发布报告等。上述行动最终导致汇旺宣布停止运营,成为稳定币领域内一次典型的「多边围堵」案例。
该事件再次凸显USDT在TRON网络上的系统性风险暴露,并强化了链上追踪工具(如MistTrack)在非法资金流识别与执法协同中的战略价值。
Mastercard全面拥抱稳定币,整合Paxos、Fiserv和PayPal三大稳定币
Mastercard宣布将PayPal的PYUSD、Paxos主导的USDG和Fiserv新推出的FIUSD整合到其全球支付网络,扩展其已支持的Circle USDC生态;
支付巨头将与Fiserv合作将FIUSD引入卡产品、上下链通道和商户结算系统,并加入USDG稳定币背后的Global Dollar联盟;
Mastercard将通过Move服务支持跨境稳定币交易,并通过One Credential技术允许消费者在单一界面下同时使用法币和稳定币余额。
点评:这一系列举措代表了全球银行和支付巨头正加速拥抱稳定币这一价值2,600亿美元且快速增长的资产类别。随着美国参议院通过GENIUS法案为稳定币行业提供监管框架,机构采用正在加速。Mastercard首席产品官Jorn Lambert表示:「虽然大多数场景消费者仍将使用法币和万事达卡,但受监管的稳定币无疑是数字支付演进的一部分。」Mastercard的举措意味着金融机构和企业不久将能铸造、赎回和结算特定稳定币交易,而消费者可以像使用传统货币一样使用稳定币进行转账和支付,包括在全球1.5亿商户网点。这些整合将使稳定币支付更贴近主流金融服务,大幅提升其实用性和普及度。
Chainlink与Mastercard合作,将让近30亿持卡人能直接在链上购买加密货币
Chainlink与Mastercard宣布连接网络合作,使超过30亿Mastercard持卡人能够直接在链上购买加密货币;
该服务整合多方参与者:Shift4处理卡支付,zerohash托管法币并提供加密流动性,XSwap和Uniswap在去中心化市场执行最终代币交换;
Chainlink的互操作性协议将这些步骤串联起来,在卡网络和多个区块链之间传递交易数据。
点评:这一合作是Mastercard深化加密货币布局的最新举措,紧随其与MoonPay和Kraken的合作之后。Mastercard区块链业务负责人Raj Dhamodharan表示,公司希望「弥合链上商务和链下交易之间的差距」。Chainlink联合创始人Sergey Nazarov强调此合作建立了「传统支付世界与Mastercard用户基础中超过30亿持卡人之间的关键连接」。此举将大幅简化主流用户购买加密货币的流程,消除传统交易所注册和身份验证的障碍,为加密货币市场带来潜在的巨大新用户群,同时也标志着传统支付巨头对区块链技术接受度的显著提升。
金融科技巨头Fiserv宣布推出FIUSD稳定币,面向全球金融机构
Fiserv计划于2025年底推出美元锚定稳定币FIUSD及数字资产平台,旨在为旗下3000家区域及社区银行和600万商户提供数字资产服务;
FIUSD将部署于Solana高性能区块链,并实现与Mastercard、Circle、Paxos及PayPal等业界领军者的深度整合。Fiserv的银行客户将能以「零额外成本」接入,并通过Mastercard的多代币网络,即时触达全球超1.5亿商家;
FIUSD赋能智能合约、自动化合规及24/7运营,这些是传统银行系统难以匹敌的。Fiserv正从依赖高额交易费转向基于储备资产收益、小额费用分成及客户留存的新营收模式。这预示着整个支付行业将从高利润交易向低利润、高交易量模式转变。
点评:此举标志着传统金融巨头对稳定币的战略性「拥抱」。面对2024年稳定币交易量突破27.6万亿美元(超越Visa和Mastercard总和)的冲击,Fiserv的行动被视为对传统支付高利润模式的「损害控制」。它旨在通过提供稳定币服务,保留客户存款,并在数字资产生态中占据一席之地。此举顺应了市场对即时、可组合金融服务的需求,传统巨头不得不适应。
普华永道发布香港Web3蓝图,成立五大行动小组
普华永道与Web3 Harbour联合发布「香港Web3蓝图」,聚焦五大关键推动因素:人才、市场基础设施、标准、监管和资金贡献;
普华永道香港合伙人Peter Brewin宣布将于8月成立五个专项行动小组,分别关注稳定币、基金管理、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法律合规和托管场外交易;
该蓝图强调去中心化的透明度、安全性和用户赋能,旨在为香港Web3行业发展提供系统性指导和支持。
点评:「四大」会计所积极参与香港Web3战略规划,表明专业服务机构正加速布局数字资产生态,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
韩国支付巨头Kakao Pay申请KRWKP稳定币商标
Kakao Pay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18件与「KRWKP」相关商标申请,涵盖稳定币名称、支付结算和加密货币钱包等服务类别;
市场分析认为此举可能是Kakao Pay为推出自有韩元稳定币做准备,展示其进军加密支付领域意图;
公司官方回应称,商标注册仅为预先保护性措施,应对未来业务可能性,目前尚无具体稳定币发行计划。
点评:韩国主流支付平台对稳定币表现兴趣,显示韩国金融科技巨头正积极布局数字资产支付赛道。
以太坊稳定币用户破75万创历史新高
以太坊网络USDT、USDC、BUSD和DAI等主要稳定币周活跃用户超75万,创历史新高,显示稳定币已从投机转向实用性驱动采用;
USDT在以太坊网络上供应量达730亿美元,USDC为410亿美元,共占据该网络1340亿美元稳定币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稳定币发行商竞争加剧,通过降低交易费用、提升收益机会和持有者激励等方式吸引用户,有望促进服务改善和创新。
点评:稳定币用户增长反映数字美元普及趋势,随着传统金融机构整合稳定币基础设施,它将成为数字商务关键组件。
Rain与Toku合作推出全球稳定币薪资系统,覆盖100多个国家
稳定币支付平台Rain与合规服务商Toku联合推出跨境稳定币薪资系统,允许企业以稳定币形式实时结算员工薪酬;
该系统支持Circle的USDC、Ripple的RLUSD和Global Dollar的USDG等稳定币,将根据客户需求和合规评估陆续增加更多选项;
平台无缝整合ADP、Workday和Gusto等主流薪资系统,企业可在一周内完成部署,同时满足超100个国家的劳动法和税务合规要求。
点评:稳定币正加速向实际商业应用场景拓展,GENIUS法案推进为行业提供监管明确性,区块链薪资支付可彻底改变传统薪资支付方式,实现工作完成即时结算。
Paxos战略主管:稳定币基础设施需求激增,银行业正探索代币化存款
Paxos战略主管Walter Hessert表示公司稳定币基础设施需求大幅上升,Mastercard加入Global Dollar Network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传统金融机构正积极探索如何利用稳定币支付轨道,特别看重其「极低成本且几乎免费」"的特点,同时寻求满足合规要求的技术工具;
Paxos已发行1500亿美元稳定币,而银行业对存款代币化的兴趣正在增长,尤其在参议院通过GENIUS法案后,银行更关注存款代币化与稳定币的交互方式。
点评:传统金融机构开始认识到稳定币的必要性,并积极寻找参与方式。尽管GENIUS法案不支持产生收益的稳定币,但银行对代币化存款的兴趣却在增强。Paxos的Global Dollar Network为企业提供了「共享所有权和共享经济」的机会,帮助机构探索产品市场契合点,这使其在与Circle的USDC竞争中具有差异化优势。Mastercard加入Global Dollar Network表明支付巨头正支持全球范围内的监管稳定币发行商,而Paxos作为幕后技术提供商,正助力这些创新推向市场。当前稳定币模式尚未完全满足市场需求,金融机构正寻求将稳定币支付与传统电汇或实时支付系统相结合的解决方案。
韩国八大银行联合筹建韩元稳定币
国民银行、新韩银行等八家韩国主要银行正联合成立合资公司,计划发行韩元稳定币,项目已进入基础设施讨论阶段;
项目由银行联合开放区块链与去中心化标识符协会、韩国金融电信与清算院共同推进,预计最快年底上线;团队考虑两种发行模式:
信托模式(客户资金独立信托后发行)和存款代币模式(直接与银行存款挂钩)。
传统金融机构大规模进入稳定币领域,表明机构级稳定币解决方案正成为金融体系创新重点。
SoFi宣布重返加密领域,将推出基于稳定币的跨境汇款服务
美国金融科技平台SoFi宣布将通过区块链和稳定币推出国际汇款服务,并恢复加密货币投资功能;
新汇款服务将允许用户通过「知名」区块链网络全天候发送美元和特定稳定币,资金可快速转换为当地货币并存入收款人账户;
SoFi计划今年晚些时候重启加密货币交易服务,允许用户买卖和持有比特币、以太坊等主要加密货币,未来可能扩展至质押、加密资产抵押借款等服务。
点评:SoFi在2023年曾暂停所有加密资产相关服务以获取银行牌照,此次重返加密领域标志着在新政府更友好的监管环境下金融科技公司对数字资产的重新拥抱。美国货币监理署(OCC)最新指引允许国家特许银行提供加密托管和稳定币相关服务,为SoFi的战略转变提供了监管支持。CEO Anthony Noto表示:「金融服务的未来正通过加密货币、数字资产和更广泛的区块链创新而被彻底重塑。」SoFi将利用其Galileo平台向第三方提供区块链技术基础设施,显示其不仅将加密服务视为新收入来源,还将其定位为整体战略转型的关键组成部分。
俄罗斯卢布稳定币A7A5四个月交易量达93亿美元,疑规避制裁
金融时报调查显示,由摩尔多瓦寡头和受制裁的俄罗斯国防银行推出的卢布锚定稳定币A7A5自2月推出以来交易额已达93亿美元;
A7A5声称由莫斯科Promsvyazbank(受美英欧制裁的国防银行)持有的卢布作为储备支持,目前已有价值1.56亿美元的代币流通;
该稳定币背后公司A7由逃亡摩尔多瓦商人Ilan?or控股,已被英国制裁,研究机构发现其与俄罗斯海外政治影响力活动存在关联。
点评:俄罗斯正积极开发加密货币渠道规避西方制裁,自制稳定币与独立交易所组合打造跨境支付替代系统,避开受西方监管的USDT等主流稳定币。
国际清算银行:稳定币未通过三项关键测试
BIS报告指出稳定币未通过货币系统三项关键测试:单一性、弹性和完整性,认为其无法成为未来货币系统的支柱;
报告认为稳定币虽具备可编程性、伪匿名性和低成本优势,但可能通过「隐性美元化」破坏国家货币主权,并助长非法活动;
USDC发行商Circle股价受报告影响下跌15%,此前曾从IPO价32美元上涨至299美元,涨幅超600%。
点评:央行代表机构否定稳定币地位,但肯定传统金融资产代币化具有变革潜力,暗示未来监管方向和政策态度。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25/6/23 9:02:43
- 移动支付网 | 2025/6/17 10:09:42
- 移动支付网 | 2025/6/27 9:04:41
- 移动支付网 | 2025/6/27 9:03:34
- 移动支付网 | 2025/6/27 8:58:50
- 移动支付网 | 2025/6/26 9:14:55
- 钜亨网 | 2025/6/25 10:35:02
- 移动支付网 | 2025/6/25 9:25:01
- 移动支付网 | 2025/6/25 9:03:22
- 移动支付网 | 2025/6/21 11:54:52
- 移动支付网 | 2025/6/21 11:38:05
- 移动支付网 | 2025/6/19 11:41:34
- 越通社 | 2025/6/17 9:50:00
- 移动支付网 | 2025/6/10 10:13:00
- 移动支付网 | 2025/6/9 10: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