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对个人和国家而言有哪些风险?
2025/7/1 20:37:38

稳定币风险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对于个人而言,它是高效的跨境支付工具,但可能潜藏着发行机构隐瞒储备不足带来的兑付风险;对于国家而言,稳定币可能侵蚀美国以外其他国家的货币主权。

对于前者,香港大学经济学教授何国俊表示,如何更好地监管稳定币发行方,识别其信用风险,查看其资产透明度,判断其实际资产规模,这些都是问题。实际上,过去曾出现稳定币发行商隐瞒储备亏空的情况,这表明稳定币有时候并非真正能与实物信用或资产挂鈎。如此一来,可能导致稳定币脱锚,即与实物资产脱离,甚至引发挤兑风险,一旦出现挤兑,问题就严重了。

有两个例子揭示了这种风险:

2021年,稳定币发行商Tether因隐瞒储备亏空,遭到美国监管机构的调查,最终被处以 4100万美元的罚款。

2023年,硅谷银行的倒闭引发金融市场动荡,稳定币USDC也被卷入风暴中心。由于 Circle在硅谷银行存放了约33亿美元的储备,约占USDC总储备的 8%,受此影响,USDC与美元的挂鈎机制瞬间失效,价格一度暴跌至0.88美元。

“对国家而言,则是货币主权博弈的新战场,”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表示,在那些本币不稳定、通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民众用其替代本币储蓄,导致本国货币政策失效;还有的国家民众开始通过稳定币转移资产,使经济体资产外流,削弱了外汇管制的效力。

何国俊也点出,稳定币可能带来资本外逃的风险,这或许是一些政府比较担忧的。如果推出此类产品,让更多人借此转移资本,可能造成一些系统性风险,或对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

“虽然加密货币种类繁多,但真正稳定且被大众认可有价值的并不多,”何国俊举例称,大部分加密货币成了赌博和割韭菜的工具。不过,像比特币这类,由于持有者众多、交易量庞大,反而发展得越来越好。

“我认为稳定币或许也会呈现类似趋势。如果其背后锚定的价值、信用或资产能让大家放心,那么这样的稳定币可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一些信用不透明、锚定资产质量欠佳的稳定币,可能会逐渐退出市场。甚至会变成类似加密货币市场中众多小币种那样,充斥着欺诈和割韭菜现象的不透明市场。”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