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限期整改!盛付通点餐应用遭下架
漂流移动支付网2025/9/2 17:06:25

近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发布《关于下架58款侵害用户权益行为应用的通报》。

据了解,2025年7月,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向社会公示了一批共162款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应用。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内,经核查复检尚有58款应用未按照要求落实整改。根据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对这些未落实整改的应用在全国范围内主流应用市场进行下架处理。

移动支付网注意到,支付机构上海盛付通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简称“盛付通”)旗下的“盛付通点餐”也在此番下架名单中。根据此前的通报信息,“盛付通点餐”微信小程序因未明示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被通报。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者必须向个人明确告知处理规则,包括处理目的、方式及范围等内容。工信部制定的《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亦有明确,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需对个人信息安全负责,在收集与使用‌方面,必须明示收集目的、方式和范围,并提供查询、更正渠道等。‌‌

目前通过微信小程序页面已无法搜索到“盛付通点餐”,但通过历史记录入口点击进入,则会跳转至“连尚赚钱吧”小程序。根据简介,这些小程序均有关联,都由盛付通及其关联企业提供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海市通信管理局6月发布的《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APP的通报(2025年第四批)》中,盛付通旗下的“连尚赚钱吧”应用(非小程序,来自“应用宝市场”)因自启动和关联启动行为也曾被通报。

按照有关部门的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安排,工信部(或地方通信管理局)将对APP、SDK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开展治理,并按批次、定期发布通报信息。按照规定,被通报APP及SDK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整改,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工信部(或地方通信管理局)将依法依规组织开展相关处置工作。据移动支付网不完全统计,此前已有多个支付相关的APP、小程序、SDK等应用类型被通报。

支付机构作为处理大量敏感金融信息的应用主体,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最大限度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更重要的是,敏感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交易记录等一旦泄露,还可能导致用户遭受诈骗甚至账户盗刷。

公开资料显示,盛付通成立于2008年6月13日,注册资本为2.5亿元,2011年5月获得首批支付牌照。获牌初期,盛付通资质类型仅为互联网支付及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仅限于线上直接消费及实名支付账户充值)。后来通过增项,盛付通又获许可,拓展了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等业务类型。支付业务类型重新划分后,盛付通的业务类型也调整为“储值账户运营Ⅰ类、储值账户运营Ⅱ类(仅限于线上实名支付账户充值)、支付交易处理Ⅰ类”。

除了旗下应用多次被通报外,盛付通近期还遭到人民银行行政处罚。根据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8月21日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盛付通湖北分公司因未履行尽职调查义务和有关风险管理措施被罚款40万元。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