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消息,上海市通信管理局日前发布《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APP的通报(2025年第五批)》,表示在组织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上海市APP(SDK)进行的抽查中,共发现162款APP(SDK)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并予以通报。
其中,支付机构上海盛付通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简称“盛付通”)旗下的“盛付通点餐”“盛付通”等两款应用因“未明示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被通报。通报显示的应用来源系微信,因此两款应用应该都是小程序。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者必须向个人明确告知处理规则,包括处理目的、方式及范围等内容。工信部制定的《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亦有明确,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需对个人信息安全负责,在收集与使用方面,必须明示收集目的、方式和范围,并提供查询、更正渠道等。
不过,根据“盛付通”小程序开发者的承诺,该小程序目前暂未处理用户的个人信息。
“盛付通点餐”小程序则在2025年6月13日更新了《盛付通点餐小程序隐私保护指引》。根据该指引,“盛付通点餐”开发者在获取用户的明示同意后,收集的信息包括位置、手机号、地址、相册(仅写入)权限等,前三者用于送餐服务,后者方便“邀请好友一起点餐”。全部服务隐私及数据提示,用户可以在“小程序-更多资料”中查询。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上月发布的《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APP的通报(2025年第四批)》中,盛付通旗下的“连尚赚钱吧”应用(来自“应用宝市场”)因自启动和关联启动行为也被通报了。换言之,盛付通旗下应用已连续两批“入选”该通报名单。
按照有关部门的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安排,工信部(或地方通信管理局)将对APP、SDK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开展治理,并按批次、定期发布通报信息。按照规定,被通报APP及SDK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整改,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工信部(或地方通信管理局)将依法依规组织开展相关处置工作。据移动支付网不完全统计,此前已有多个支付相关的APP、小程序、SDK等应用类型被通报。
支付机构作为处理大量敏感金融信息的应用主体,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最大限度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更重要的是,敏感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交易记录等一旦泄露,还有可能导致用户遭受诈骗甚至账户盗刷。
公开资料显示,盛付通成立于2008年6月13日,注册资本为2.5亿元,2011年5月获得首批支付牌照。获牌初期,盛付通资质类型仅为互联网支付及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仅限于线上直接消费及实名支付账户充值)。后来通过增项,盛付通又获许可,拓展了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等业务类型。支付业务类型重新划分后,盛付通的业务类型也调整为“储值账户运营Ⅰ类、储值账户运营Ⅱ类(仅限于线上实名支付账户充值)、支付交易处理Ⅰ类”。
根据企查查披露的信息,盛付通2亿元股权还在今年3月遭到了法院冻结。执行裁定书文号(2022)沪01财保法第17号显示,被执行人正是盛付通的控股股东掌门科技,股权被执行的企业为盛付通,被执行股权数额为2亿元。股权冻结期限自2025年3月27日至2028年3月26日,执行法院为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此外,在更早前的2023年10月和2025年2月,还有两条股权被冻结的记录。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批次通报中,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NFC标签助手”应用(来自小米应用商店)亦因“未明示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被通报。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25/6/9 9:06:51
- 移动支付网 | 2025/6/6 17:20:25
- 移动支付网 | 2025/4/7 17:48:01
- 移动支付网 | 2025/2/19 9:16:16
- 移动支付网 | 2025/2/18 17:15:53
- 移动支付网 | 2023/10/26 17:05:49
- 移动支付网 | 2023/8/4 11:03:50
- 移动支付网 | 2023/4/4 16:39:01
- 移动支付网 | 2020/12/2 17:43:11
- 移动支付网 | 2020/7/29 14:58:35
- 移动支付网 | 2025/6/27 16:54:13
- 移动支付网 | 2025/5/27 18:16:19
- 移动支付网 | 2025/3/26 9:17:22
- 移动支付网 | 2025/1/16 11:49:40
- 移动支付网 | 2024/12/27 11:42:59